林文月,台湾彰化人,生于上海,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回到家乡,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又获硕士学位,留学日本京都大学研究比较文学,后回台湾大学任教至退休,现专门从事写作。著述有学术论文《澄辉集》、散文《拟古》等约二十种,译著有《源氏物语》等古典名著。
本书为作者借饮膳记忆,委婉追怀平生亲友知己之行止,以十九种佳肴食谱编织成一幅温馨感人的回忆录。虽谓知味大厨操典雅之笔触,书写了俎上灶前的割烹经验,实乃情思悠远之硕学,在全面回味昔时体会到的师恩、友谊和亲情所加之于今日的无穷感念。
本书延续作者一贯的绵密细腻,对任何微物琐事的观察、经营、描写,都经过严谨的设想和安排。文字清晰明朗而工于刻画,细细描绘料理的制作过程。每篇都是以一道菜的名称为题目,像是「潮州鱼翅」、「清炒虾仁」、「台湾肉粽」、「炒米粉」等,一共写了十九篇文章。
很喜欢这本书,一是我本来就喜欢这些谈谈美食的书;二来作者不仅仅是谈美食谈如何弄,还渗透着作者对于生活的追求和理想。每次都看得我饥肠辘辘口水滴滴,很有也去试试身手的冲动,但是,没有作者的耐心和细心、爱心,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只能翻书解馋。 如果去掉什么一个女教授...
评分同样是一碗红烧肉,苏轼烧的可题为“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他自美”,自然与旁人烧的不同。 若烧肉的人无甚名气,那须是浦北的八角,酱园的头抽,黑山的土猪慢火炖制这一锅亮晶晶晃悠悠红艳艳的红烧肉。 总之,人和食物总要有一样噱头十足。这散文看似食谱,反复读来却仍能...
评分利用有限的睡前时光,我看完了[饮膳札记]。 我确定自己不太喜欢林文月的笔触,或者说对她的风格适应不良。写散文词藻过于华丽固然是一个大问题,但是太艰涩也不意味着就是清新脱俗。而于每道食物间忆起昔日旧事固然让人感慨,但一而再再而三的重复则未免有些做作。作者的感情...
评分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夸张的言语,只有着淡淡地家乡的味道以及对往昔的追忆。作为一个热爱饮食及文学的人,这本札记颇令我喜爱。原本以为只是谈谈饮食,没想到是林先生亲自下厨且其中又详细描写了多种美食的配方做法。对于我来说,这显然是一举两得,既能学菜又能欣赏文学,当...
评分对于这位女教授的名字很久以前就听说过,可是什么时候听说过,因为什么原因听说过,一向自认为记忆力非常非常好的我,确实在想不起来了。当我在网上寻找《随园食单〉的时候,看到有人介绍不错,就顺便撇了一眼。这一眼可是惊了鸿了,基本上都是我爱吃的,想吃的没吃过的菜!于...
关于这十九道菜的制作,从选料备料到烹制真是巨细靡遗,而且非常讲道理,为何这样操作、如违背又有何后果,真好过冷冰冰的菜谱。只是林文月的出身、经历,其饮膳札记上自然无凡品,开篇便是鱼翅海参佛跳墙,家常些的食材又需要“费时耐心”地调制,我自然是学不来的。不过如林所说,“食而弗烹不知其道”,也就当是学习烹饪之道吧。
评分不是出身名门写不出来这样吃都如此精致的东西吧
评分拉拉杂杂扯太多了,不是很好看
评分会吃,会做,会生活。腹有诗书,自烹成味。
评分不是出身名门写不出来这样吃都如此精致的东西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