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格林(1904—1991) 英国小说家,曾从事新闻、编辑、外交工作,足迹遍及南美、东欧、亚洲、非洲。著作等身,包含小说、剧本、评论、传记、诗集、儿童文学等。一生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达二十一次之多,然终未获奖。
柯平,生于南京,毕业于南京大学,现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从事翻译及语言学研究。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担任翻译工作,入选拉丁联盟等四家国际机构联合编选出版的《世界翻译与术语学人名录》。参著《中国翻译辞典》,译著有《西方艺术简史》、《剑桥中华民国史》、《暴露》、《画家与雕塑家小传》等。
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家莫进而斯和公务员的妻子萨拉,一对婚外恋人,被飞来的炮弹中断的了恋情,它击昏了莫里斯,也激活了萨拉心中潜在的天主教信仰。萨拉向天主祷告:要以远离情人的方式来远离罪愆,以此保全莫里斯的性命。萨拉不辞而别,莫里斯不知就里,妒恨交加地度过了两年。因怀疑她另有新欢,莫里斯请私人侦探调查,结果从萨拉的日记中得知她一直爱他,只是出于对天主的许诺和敬畏才离开他。追悔之余,他提出要和萨拉私奔,开始新生活。此时萨拉已最终皈依天主教,没有答应他,并在不久后患病去世。天主从莫里斯身边夺走了萨拉,莫里斯怀复杂而抗拒的心情面对萨拉死后她的祷告一一应验的事实。
《恋情的终结》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最具自传性质的小说。嫉妒的情人,无能的丈夫,捉摸不定的妻子,这样的三角关系看起来似乎颇为老套,但与一般的爱情小说不同,这部小说并非仅仅讲述红尘中的男女之情,而是在本德里克斯跟踪萨拉的过程中,探讨爱自己、爱他人和爱信仰这三种单纯而基本的感情。
发表一些偏颇之见,以抒心中不满。 这本书有在我看来写得极好的部分,比如不正常的三角关系中情人过山车般的情绪,毁灭一切的嫉妒心,以及如鲠在喉的不安全感。这些是作者的真实经历,估计若不是真实经历也写不到这样的精确。作家就是为经验寻找语言的人。但小说的一开始我就...
评分发表一些偏颇之见,以抒心中不满。 这本书有在我看来写得极好的部分,比如不正常的三角关系中情人过山车般的情绪,毁灭一切的嫉妒心,以及如鲠在喉的不安全感。这些是作者的真实经历,估计若不是真实经历也写不到这样的精确。作家就是为经验寻找语言的人。但小说的一开始我就...
评分格林的故事提供了一个对话的机制——在框架之间、在符号之间、在爱情与现实之间,这样的机制于沟通和对抗中充满了悖论感。小说前言引用:“痛苦会进入这些地方,以使它们能够存在”,痛苦刺破了虚无,灵魂从理想坠入现实开始存在。 小说构建的第一个框架是莫里斯的写作,格林以...
评分他走了。你还停在原地。 你不想转身,这样起码在他消失之前,你还能凝视几分钟他的背影。 这样,他在你的世界里就能多存在几分钟。 一开始,你还保持着爱他的惯性,日日夜夜不管遇到什么鸡毛蒜皮都想告诉他,任何事失去了他的关注都似乎变的毫无意义。 而你只要有一会儿没想起...
评分恋情为什么会这样终结? 赵松 最初知道格雷厄姆·格林这个人,倒并不是因为他的令人瞠目的小说数量与质量,而是他的一段私生活传闻。忘了是在哪本书里看到的了,好像也是位颇有些名气的作家讲述的。说的是格林正当盛年、并且开始小有名气之时,通过书信往来,认识了一位英国贵...
爱情的发生源于好奇,发作时整个世界抛在脑后,不安感袭来的时刻便是爱情瓦解的开始,唯有身处其中方能体会过程反复之虐心。写于热恋时期的此书,以一种宿命绝望的眼光前瞻到爱情中“绝望”本质的存在,这种噬人的痛感一直要延续到死亡,死亡也无法消灭爱恨并行的势头。
评分福克纳:我这个时代里最真实也最感人的长篇小说之一——在任何人的语言里都是如此。
评分两个纠结逼在一起,必不得善终。
评分与其说谈爱情 不如说是对天主是否存在的拷问 不过在谈爱情方面 它也是无懈可击的
评分“如果我就是个骗子和婊子,那么这个世界上总有人会爱骗子和婊子的,对吗?”——萨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