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佛教 生死學 宗教 佛學 哲學 佛法 鄭誌明 心理學
发表于2024-11-22
佛教生死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佛教:生死學》在生死學上不僅自成體係,且非常獨特,不刻意追求生死,但也不反對生死,而是要以有形的生命去證悟無限的生命,要以修持來化解人的無明愚癡,熄滅一切煩惱與生死諸苦。在緣起性空的體證下,不以色身為真實的我,隻求以善行來圓滿生命,在涅槃的悟中放任色身自然老死。
鄭誌明,1957年生於颱灣省新竹市,颱灣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現任輔仁大學宗教學係教授。曾任南華大學通識學院院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淡江大學中文係教授,嘉義師院語教係主任。專研中國宗教哲學、民俗學、神話學,近年來偏重在道教生死學、佛教生死學、醫學理論等課題。著有《颱灣傳統信仰的宗教注釋》、《颱灣傳統信仰的鬼神崇拜》、《宗教組織的發展趨勢》、《宗教神話與崇拜的起源》、《宗教與民俗醫療》、《宗教的醫療觀與生命教育》、《宗教神話與巫術儀式》:《宗教與生命關懷》、《傳統宗教的傳播》等三十餘種。
隻看過論生死的本體論部分。推薦。
評分大國學基金會於2010年6月8日捐贈 大國學基金會於2010年6月22日捐贈
評分: B948/8846-1
評分: B948/8846-1
評分買這本書其實是因為《民俗生死學》沒買到,所以選擇瞭這一本,但從各種意義上來說,兩本書實則相去甚遠。 對於本書內容,雖然我齣生海天佛國,但我的慧根不深厚,外加上書中大量的文言文,讀起來頗為費勁,大概需要我再多讀些書以及多感受些人生纔能更好理解瞭。 本書涉及瞭廣泛的佛教內容,每一章,甚至部分節都可以單獨作為博士論文的選題瞭。最感興趣的是關於瞻病自殺以及殯葬禮儀兩個話題,緊扣死亡與超越死亡的觀念。 不刻意追求生死,生不必喜悅,是痛苦源頭的象徵;生也是難得,以戒定慧滅生死,證磐涅。但也不反對生死,死亡隻是生命的更新。 希望多年以後能翻來再讀。(但不推薦對佛教不感興趣的人讀這本書(´•༝•`))
四、舍利的礼敬与教化 佛陀不反对人们对“钵”与“舍利”的尊崇,其目的是要贤能者能反观自我本性,能离一切烦恼而得涅槃,达到“终皆升天”的境界,如《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最后经尾云: 佛告阿难:吾虽灭度后,留钵及舍利,若有贤者,肃心奉养,终皆升天。阿难言:...
評分佛教在生死学方面,不仅自成体系,且非常独特,既不刻意追求生死,但也不反对生死,希望以有形的生命去证悟无限的生命,其目的是在于了生脱死,借修持来化解人的无明愚痴,熄灭一切烦恼与生死诸苦。佛教是要人超越出生死,能真正洞察生命的本质,在缘起性空的体证下,不以色身...
評分四、舍利的礼敬与教化 佛陀不反对人们对“钵”与“舍利”的尊崇,其目的是要贤能者能反观自我本性,能离一切烦恼而得涅槃,达到“终皆升天”的境界,如《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最后经尾云: 佛告阿难:吾虽灭度后,留钵及舍利,若有贤者,肃心奉养,终皆升天。阿难言:...
評分四、舍利的礼敬与教化 佛陀不反对人们对“钵”与“舍利”的尊崇,其目的是要贤能者能反观自我本性,能离一切烦恼而得涅槃,达到“终皆升天”的境界,如《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最后经尾云: 佛告阿难:吾虽灭度后,留钵及舍利,若有贤者,肃心奉养,终皆升天。阿难言:...
評分佛教在生死学方面,不仅自成体系,且非常独特,既不刻意追求生死,但也不反对生死,希望以有形的生命去证悟无限的生命,其目的是在于了生脱死,借修持来化解人的无明愚痴,熄灭一切烦恼与生死诸苦。佛教是要人超越出生死,能真正洞察生命的本质,在缘起性空的体证下,不以色身...
佛教生死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