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生死学

佛教生死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郑志明,1957年生于台湾省新竹市,台湾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任辅仁大学宗教学系教授。曾任南华大学通识学院院长、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淡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嘉义师院语教系主任。专研中国宗教哲学、民俗学、神话学,近年来偏重在道教生死学、佛教生死学、医学理论等课题。著有《台湾传统信仰的宗教注释》、《台湾传统信仰的鬼神崇拜》、《宗教组织的发展趋势》、《宗教神话与崇拜的起源》、《宗教与民俗医疗》、《宗教的医疗观与生命教育》、《宗教神话与巫术仪式》:《宗教与生命关怀》、《传统宗教的传播》等三十余种。

出版者: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郑志明
出品人:
页数:313
译者:
出版时间:2008-8
价格:3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211714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佛教 
  • 生死学 
  • 宗教 
  • 佛学 
  • 哲学 
  • 佛法 
  • 郑志明 
  • 心理学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佛教:生死学》在生死学上不仅自成体系,且非常独特,不刻意追求生死,但也不反对生死,而是要以有形的生命去证悟无限的生命,要以修持来化解人的无明愚痴,熄灭一切烦恼与生死诸苦。在缘起性空的体证下,不以色身为真实的我,只求以善行来圆满生命,在涅槃的悟中放任色身自然老死。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四、舍利的礼敬与教化   佛陀不反对人们对“钵”与“舍利”的尊崇,其目的是要贤能者能反观自我本性,能离一切烦恼而得涅槃,达到“终皆升天”的境界,如《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最后经尾云:   佛告阿难:吾虽灭度后,留钵及舍利,若有贤者,肃心奉养,终皆升天。阿难言:...  

评分

佛教在生死学方面,不仅自成体系,且非常独特,既不刻意追求生死,但也不反对生死,希望以有形的生命去证悟无限的生命,其目的是在于了生脱死,借修持来化解人的无明愚痴,熄灭一切烦恼与生死诸苦。佛教是要人超越出生死,能真正洞察生命的本质,在缘起性空的体证下,不以色身...

评分

四、舍利的礼敬与教化   佛陀不反对人们对“钵”与“舍利”的尊崇,其目的是要贤能者能反观自我本性,能离一切烦恼而得涅槃,达到“终皆升天”的境界,如《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最后经尾云:   佛告阿难:吾虽灭度后,留钵及舍利,若有贤者,肃心奉养,终皆升天。阿难言:...  

评分

佛教在生死学方面,不仅自成体系,且非常独特,既不刻意追求生死,但也不反对生死,希望以有形的生命去证悟无限的生命,其目的是在于了生脱死,借修持来化解人的无明愚痴,熄灭一切烦恼与生死诸苦。佛教是要人超越出生死,能真正洞察生命的本质,在缘起性空的体证下,不以色身...

评分

四、舍利的礼敬与教化   佛陀不反对人们对“钵”与“舍利”的尊崇,其目的是要贤能者能反观自我本性,能离一切烦恼而得涅槃,达到“终皆升天”的境界,如《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最后经尾云:   佛告阿难:吾虽灭度后,留钵及舍利,若有贤者,肃心奉养,终皆升天。阿难言:...  

用户评价

评分

慧根不够,看着吃力

评分

买这本书其实是因为《民俗生死学》没买到,所以选择了这一本,但从各种意义上来说,两本书实则相去甚远。 对于本书内容,虽然我出生海天佛国,但我的慧根不深厚,外加上书中大量的文言文,读起来颇为费劲,大概需要我再多读些书以及多感受些人生才能更好理解了。 本书涉及了广泛的佛教内容,每一章,甚至部分节都可以单独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了。最感兴趣的是关于瞻病自杀以及殡葬礼仪两个话题,紧扣死亡与超越死亡的观念。 不刻意追求生死,生不必喜悦,是痛苦源头的象征;生也是难得,以戒定慧灭生死,证磐涅。但也不反对生死,死亡只是生命的更新。 希望多年以后能翻来再读。(但不推荐对佛教不感兴趣的人读这本书(´•༝•`))

评分

用有限的生命去证悟无限的生命!!!

评分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8日捐赠 大国学基金会于2010年6月22日捐赠

评分

只看过论生死的本体论部分。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