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最后的二十年中,周游列国却处处碰壁,志向高远却为当时现实所羁绊,几个先进弟子在政坛上已取得重要地位却和他在政治选择上渐行渐远,严格按理想行事的“知其不可而为”,为他一生的故事增添了无可排遣的悲剧意味。本书从“理想”与“事功”的悖论,来说明孔子和他先进弟子的差异。终未成事的挫败与焦虑,虽然不是他想要的人生结局,但幸而如此,才成就了历史上永恒的圣者图像。
王健文 生于台湾花莲,读书在台北,成家在台南。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历史研究所博士,现任教于成功大学历史系。著有《奉天承运——古代中国的“国家”概念及其正当性基础》等。
序言长了,还挺煽情...,红色的气球是个隐喻,既然是个隐喻点点也就罢了,有写上20页的必要?并且文风也不是很合我的口味,索性跳过序言直接读正文。 正文倒是颇具可读性,有新意,作者是用了心思的,虽然涉及到一些文史考证但却不一味地堆砌史料,行文流畅一气呵成。 ...
评分儒家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课本。记得还在小的时候,父亲就叫我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是中国儒家文化中的圣人,他有着钻研的求学精神,卓越的哲学思想,对于“无道”持有着正义感,对于时代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圣人自然不会同于常人,记得对于常人和非常人之间有...
评分序言长了,还挺煽情...,红色的气球是个隐喻,既然是个隐喻点点也就罢了,有写上20页的必要?并且文风也不是很合我的口味,索性跳过序言直接读正文。 正文倒是颇具可读性,有新意,作者是用了心思的,虽然涉及到一些文史考证但却不一味地堆砌史料,行文流畅一气呵成。 ...
评分序言长了,还挺煽情...,红色的气球是个隐喻,既然是个隐喻点点也就罢了,有写上20页的必要?并且文风也不是很合我的口味,索性跳过序言直接读正文。 正文倒是颇具可读性,有新意,作者是用了心思的,虽然涉及到一些文史考证但却不一味地堆砌史料,行文流畅一气呵成。 ...
评分序言长了,还挺煽情...,红色的气球是个隐喻,既然是个隐喻点点也就罢了,有写上20页的必要?并且文风也不是很合我的口味,索性跳过序言直接读正文。 正文倒是颇具可读性,有新意,作者是用了心思的,虽然涉及到一些文史考证但却不一味地堆砌史料,行文流畅一气呵成。 ...
不去看《孔子》,就看看这本。聊胜于无。
评分有些问题似乎还是没有讲清楚透彻,但是作为普及性读物,文笔可读性还是较强的。
评分穷二日之力阅讫,个人觉得应是较能契入孔子真精神的一本小册子。全书以追寻红气球起兴,通过梳理孔子生命最后二十年之行迹,考察其心态,知人论世,以意逆志,时有会心之言。行文亦复低回宛转,从容不迫,颇有文艺之美。孟子称道孔子为圣之时者也,以其用舍行藏皆合于中道也。在我看来,孔子恰是一个最不合时宜的人,一个坚定的理想主义者,一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人,虽其所求未必适于用,即此精神便足千古,此在犬儒遍地、曲学阿世、苟合取容的今天,尤觉光明俊伟、难能可贵。书中引用陈寅恪先生论纲纪沦亡的名言,鄙意其论文化衰落的一段或许更有参考价值:“凡一种文化值衰落之时,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其表现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则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彼仁人者何其多忧也,此其所以为孔子乎?十三年十一月八日筱堂记于长沙望岳楼。
评分以自己的所想所感去做学问,是台湾的学风?
评分不去看《孔子》,就看看这本。聊胜于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