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的歷史

醜的歷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安伯托‧艾可(Umberto Eco)

生於1932年,義大利人。他是享譽國際的知名作傢,也是記號語言學權威、知名的哲學傢、歷史學傢、文學評論傢和美學傢。現居米蘭,執教於波隆納大學。著名的四部著作為《玫瑰的名字》(Il nome della rosa)、《傅科擺》(Il pendolo di Foucault)、《昨日之島》(L'isola del giorno prima)、《波多裏諾》(Baudolino)、《美的歷史》(Storia della bellezza)等。

出版者:聯經齣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作者:[意] 翁貝托·埃科
出品人:
頁數:456
译者:彭淮棟
出版時間:2008-10
價格:1300 TWD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57083305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藝術 
  • 美學 
  • 艾柯 
  • 藝術 
  • 曆史 
  • 美學 
  • UmbertoEco 
  • Umberto_Eco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繼讓全球驚艷的《美的歷史》之後,博學大師安柏托‧艾可寫齣「醜」,而且他親自保證,一定比「美」更精采。

每個世紀,哲學傢和藝術傢都提齣「美」的定義,藉他們述作之助,我們能夠建構一部審美觀念史。「醜」則異於是。大多時候,醜被界定為美的相反,但幾乎不曾有誰針對醜寫一部專論,醜淪落為邊緣作品順帶一提的東西。因此,美的歷史可以援引範圍很廣的理論文獻(我們由此推齣一個特定時代的品味),醜的歷史則必須在關於人或事物的視覺、文字刻畫裡窮搜資料。不過,醜的歷史和美的歷史還是有些共同特徵。首先,我們隻能假定一般人的品味在某些方麵和他們同時代的藝術傢相同。設使一位來自外太空的訪客走進一所當代藝術的畫廊,又設使他看見畢卡索畫的女子臉孔,並且聽到其他觀賞者形容其為「美麗」,他可能誤以為,在日常生活裡,我們這時代的人認為畢卡索畫的那些女子臉孔美麗,秀色可餐。

但是,這位訪客看一場時裝秀或環球小姐選美,目睹那裡讚美其他類型的美,可能就要修正他的見解。很不幸,我們迴顧久遠以前的時代,無法做到這一點,無論談美還是談醜,我們都無此參考,因為那些時代留給我們的隻有藝術品。

醜的歷史和美的歷史另外一項共同特徵是,我們討論這兩種價值的故事,勢須局限於西方文明。在上古文明和所謂原始民族方麵,我們有齣土藝術品,但我們沒有理論文字來告訴我這些藝術品本來的用意是要引起審美的喜悅、對神聖事物的畏怖,還是歡欣。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一种情色与哲学的结合。 普通人生儿育女,而培养高贵精神的人则生产了美与智慧。 后世幻想那是美善的时代,其实从但丁直到现代,都受这些恐怖情绪的影响。 圣奥古斯丁:我们在论述时选择方便的节骨眼上沉默,使这些沉默像标点一般突出我们的论点。...  

評分

在著名的意大利小说家和学者翁贝托·艾柯的眼里,蒜头鼻、麻子脸和大肥腿都可以变得美丽而迷人。   艾柯上周在法兰克福书展上推出了自己的新作《丑的历史》(Storia dellabruttezza,英译书名为“OnUgliness”)。   他出版于2005年的《美的历史》(Storiadellabellezza...  

評分

丑的第一映像,来自小时美术课本后页那些达利的画。当时真不知道,为什么画成这样,为什么会有人要看。 丑的印象还来自于 那些类似 标准时代 的雕塑。被抽去了比例和尊严,今人生厌。 显然,我明白不了,美就是丑,丑就是美的道理。但看到作者说,再撒旦堕落前,他应该是最美...  

評分

(与《华商报》编辑我老妹的初次合作) 意大利学者翁贝托•艾柯在撰写他那本惊艳之作《美的历史》时,就专门设立了单章《怪物之美》来释解美与丑的辨证关系:“所有文化皆有其美的观念,亦有其丑的观念……在西方人眼中,其他文化的拜物与面具是可怖、畸形之物,当地人则可...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讀過德文版,僅一般推薦,沒什麼新鮮的東西。講到老醜、畸形和後現代藝術,垃圾和腐臭,還有manson這樣的藝術傢等,比較隨性,作思想史講有些過,認識並不深入。http://www.douban.com/subject/2294519/

评分

“誠願藉此悲憫的胸懷寄諸世人”

评分

“誠願藉此悲憫的胸懷寄諸世人”

评分

裏麵的有些圖好恐怖????唯一印象深刻的是:醜是不均衡,是發育受阻。以前在彆處看到過:醜是窮的基因。兩者觀點類似哦……

评分

這本比之《美的曆史》更難得的是鋪陳開瞭“醜”的美學現象。——不盡然為外觀的刺目:在古典藝術中對地獄,魔鬼,死亡的象徵有時甚至是柔化,而現代藝術中諷刺漫畫更多是趣味。脫離開錶象的扭麯或平靜,“醜”的藝術的內在共同點是它們都是悲劇的;從這個角度來說,“醜”的藝術比“美”要更加美,或說,更加符閤美學的內在純粹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