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輿論環境與文人團體:1920-1928

北京的輿論環境與文人團體:1920-1928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顔浩
出品人:
頁數:265
译者:
出版時間:2008
價格:3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141250
叢書系列: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叢書
圖書標籤:
  • 顔浩
  • 近代史
  • 新文化史
  • 曆史
  • 北京
  • 文學社會學
  • 思想史
  • 城市史
  • 北京
  • 輿論環境
  • 文人團體
  • 1920s
  • 近代中國
  • 社會變遷
  • 知識分子
  • 曆史研究
  • 民國時期
  • 文化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北京的輿論環境與文人團體:1920-1928 》以1920年代的北京知識界為考察對象,試圖從報刊史、教育史、文學史和思想史的多重角度,關注這一時期以同人雜誌和高等學府為中心所構建的輿論環境和文人集團。從這個角度看,雖然論文討論的課題不小:一個曆史階段的文人團體和輿論氛圍,但論述的切入點並不大。因此,《北京的輿論環境與文人團體:1920-1928 》的寫作方式,將有意識地從最細微處的盤根究底開始,試圖通過一個個具體問題的深入探討,逐步呈現齣那個時代最為清晰完整的一副影象。因此,《北京的輿論環境與文人團體:1920-1928 》並不會專注於對刊物進行逐捲逐號的梳理,而是以相關的問題和現象為中心。

著者簡介

顔浩,200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中國傳媒大學文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00年在美國柯蓋特大學、2008年在英國倫敦大學訪學。近年來主要關注中國現代輿論史、現代文學與區域文化等課題。曾在《魯迅研究月刊》、《北京社會科學》、《中國文學研究》等刊物上發錶學術論文數十篇,並編撰齣版《新文藝與文學遺産——聞一多演講集》、參與撰寫《觸摸曆史——五四人物與現代中國》等。

圖書目錄

《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叢書》總序陳平原
導言 輿論環境的構建與文人團體的形成
第一節 以雜誌為中心的文入團體
第二節 作為輿論陣地的文化期刊
第三節 作為研究對象的年代
第一章 在新思想與舊道德之間
第一節 鄧春蘭投書與北大開女禁
第二節 “小題大做”的李超之死
第三節 林德揚自殺與青年之路
第二章 文人團體的重組與轉型
第一節 北大的兩個教授集團
第二節 周作人及其苦雨齋弟子
第三節 《莽原》與《狂飆》
第三章 輿論環境的重建與分野
第一節 從《太平洋》到《現代評論》
第二節 時事短評與西瀅閑話
第三節 《語絲》雜誌與北新書局
第四章 在校園內外
第一節 教育獨立與大學之道
第二節 “驅楊”與“反章”
第三節 “愛國”與“求學”
第五章 革命:對話與想象
第一節 “五卅”:沉重的一課
第二節 逃齣北京:大革命的另一種解讀
第三節 南北:文學與主義
參考書目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a grasp of the turbulent public environment in Beijing in the 20s; the "migration" of intellectuals from north to south is interesting

评分

本書是顔浩師姐的博論改寫而成,能很明顯地感覺到貫穿各章的中心人物其實是周作人。這篇博論的問題意識和視野都頗有師門的特質,她對於相關史事和人物的評價也都拿捏得好分寸,不過可惜的是聚焦點不夠集中,有些散論拼圖的味道,這樣的論文,得失都較有代錶性,是很值得我們藉鑒與思考的樣本。

评分

世紀初的北大中文係畢業,陳平原博士,齣版於十年前,所談問題和思路無甚新意,材料還算豐富,但是流於敘述,最奇怪是沒有結語,拉雜近三十萬言不知道要錶達什麼。

评分

後兩章

评分

a grasp of the turbulent public environment in Beijing in the 20s; the "migration" of intellectuals from north to south is interesting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