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與救世:明清之際經世之學研究》以“經世知識”為研究中心,使用知識考古學、知識社會學、曆史文獻學等學科的研究方法,從一個獨特而重要的角度對中國學術史上的傳統課題“經世之學”進行瞭研究。試圖重構“經世之學”的知識背景,並進一步探討其在古代文化中的來源及其流變。圍繞“知識”這一核心概念,討論瞭儒學史、思想史、政治史上與之有關的諸多問題,就知識、學術、政治、社會等問題維度之間的影響與互動關係,做瞭比較周全的討論。
陝西榆林人。1997年考入北京大學曆史學係中國古代史專業學習,方嚮為曆史文獻學。2000年獲得碩士學位並繼續攻讀北京大學曆史學係中國古代史專業博士學位,方嚮為清史。2003年7月以《明清之際經世之學研究》一文通過博士論文答辯,獲得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工作,從事明清時代學術文化史研究工作。在學習和工作期間,參加過多個明清史專業的科研項目。發錶的學術論文有:《顧氏傢學及其對顧炎武學術的影響》,《南都學壇》2003年4期;《晚明政治危機與〈明夷待訪錄〉的寫作動因》,《清史研究》2003年4期;《顧炎武晚年遺民生活及其政治活動》,《炎黃文化研究》2003年10月。
根据作者的讨论,本书建立在对以下问题的基本反问之上: 从先秦到明清,以儒家为主的各家学说都以经世为特色,其目的都在为治道的形成与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尤其是以士大夫为主的儒家群体,从来都以“入世”为特色,道德文章无不具有经世致用的特色。何以到了明清之...
評分根据作者的讨论,本书建立在对以下问题的基本反问之上: 从先秦到明清,以儒家为主的各家学说都以经世为特色,其目的都在为治道的形成与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尤其是以士大夫为主的儒家群体,从来都以“入世”为特色,道德文章无不具有经世致用的特色。何以到了明清之...
評分根据作者的讨论,本书建立在对以下问题的基本反问之上: 从先秦到明清,以儒家为主的各家学说都以经世为特色,其目的都在为治道的形成与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尤其是以士大夫为主的儒家群体,从来都以“入世”为特色,道德文章无不具有经世致用的特色。何以到了明清之...
評分根据作者的讨论,本书建立在对以下问题的基本反问之上: 从先秦到明清,以儒家为主的各家学说都以经世为特色,其目的都在为治道的形成与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尤其是以士大夫为主的儒家群体,从来都以“入世”为特色,道德文章无不具有经世致用的特色。何以到了明清之...
評分根据作者的讨论,本书建立在对以下问题的基本反问之上: 从先秦到明清,以儒家为主的各家学说都以经世为特色,其目的都在为治道的形成与国家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尤其是以士大夫为主的儒家群体,从来都以“入世”为特色,道德文章无不具有经世致用的特色。何以到了明清之...
學術史迴顧可以。
评分作者試圖摘錄古今史料堆砌一篇博士論文,很顯然,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北大齣版社毫不畏懼背上浪費資源的罪名齣版瞭這本書
评分經世
评分作者試圖摘錄古今史料堆砌一篇博士論文,很顯然,他的努力沒有白費~~北大齣版社毫不畏懼背上浪費資源的罪名齣版瞭這本書
评分學術史迴顧可以。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