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波德維爾(David Bordwell,1947~)及其夫人剋裏斯汀·湯普森(Kristin Thompson,1950~),是當代美國重要的電影理論傢,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傳播藝術係榮譽教授,法國電影資料館(Cinemathèque Française)顧問,國際電影學界最多産、最偉大的教科書編纂者之一。波德維爾是“認知電影理論”的創始人,並以其對小津安二郎、愛森斯坦等人的“作者”研究、電影敘事學、香港電影研究、電影風格史的研究而廣受尊敬;剋裏斯汀則是新形式主義電影分析理論的領軍人物,她的Breaking the Glass Armor(1988)是公認的新形式主義經典著作。
波德維爾夫婦著有多部享譽世界的電影學理專著,如《電影風格的曆史》,《世界電影史》,《娛樂王國:香港電影的秘密》。其中,《電影藝術:形式與風格》在世界範圍內最為暢銷,是一部最深入人心的作品。
2007年3月,大衛·波德維爾以其對亞洲電影尤其是香港電影的持續關注而榮膺“亞州電影學術研究大奬”。
《電影藝術》第1版麵世於1979年,此後曆經七次修訂,早已成為電影學領域公認的標尺性著作。這本書內容宏廣,從對電影製作的技術性解說、對構成電影各元素的係統化評介,到電影分析方法的示範、電影史的梗概提要,無不做到深入淺齣、思慮縝密而觀點周全。
作者以一個非常係統性的方式進行電影“形式”與“風格”方麵的概念思考,同時佐以巨細靡遺的影片舉例,詳細分析電影的元素,說明電影的形式係統(敘事性與非敘事性)及風格係統(攝影、剪輯、場麵調度與聲音)如何在影片中交互作用。這樣能幫助讀者在瞭解一部電影時,不再是以過往觀影經驗所纍積的慣性直覺方式,去感受影片技術上或情感上的精彩片段,而能將電影看作如同詩歌、建築、音樂與舞蹈等其他藝術一般,是一個創作者在凝粹創作意念之後,執行到影片膠捲上的完整呈現。
找到最好的说故事的方法。关于特定的场景,你做出了你认为最恰当、有说服力或者有趣的个别决定。然后,在有一天结束的时候,你把他们放在一起,而别人看了会说:“那就是他们的风格”仿佛其中有某种一致性。 我认为不仅是在电影上,在文学上,哪怕在自己的专业上,也有着同样的...
評分 評分大概看电影的过程与对美食的憧憬一样。我常常忧虑明天中午吃什么,这是我一天中想的最多的事情,也许是因为无聊,或是生活中缺乏有激情的事让我想。想到了一个好吃的,铁板牛肉饭,美味多汁的牛肉下面垫了一层底部被加热成锅巴状的米饭,再在米饭当头浇一层酱油。凭着以往吃铁...
評分最悲催的是,读完以后,你发现所谓形式与风格,就是形式与风格而已。怎么解读、怎么架构,还是要枯坐菩提树,一朝得顿悟。千万不要真把这本书当作教科书,更不要把David当成教授,结果说的精彩,听得痴呆。把他看成朋友吧,聊聊天,聊聊艺术,思想从剧本转换到胶片,从脑袋转换...
評分第一部分(第一章) 很容易跟另外一本书《认识电影》来两相比较。 但本书的第一部分内容,《认识电影》是没有涉及的。讲电影的技术,运用技术的人--制作电影的工作人员,电影拍摄,发行,商业运作等。算是对电影产业的全面介绍。 遗憾的是本章最后部分关于电影发行机制的内容已...
認識電影的深化版本,從序言就可以看齣,認識電影側重視聽語言的基礎知識,電影藝術加入瞭形式理論,並且舉齣很全麵的例證,策略是將一部電影作為整體關注其前後呼應的風格係統。圖片是截圖更加有利於理解電影中的真實情況。兩本書基本可以銜接,掌握瞭電影的基本框架之後纔能更好地理解這本書的內容。
评分越來越覺得本書有問題
评分深入淺齣,清晰係統。大衛·波德維爾的新形式主義絕對是我這個電影形式主義者偏愛的理論脈絡之一。有些翻譯有望文生義之嫌,比如把圈入圈齣翻譯成瞭“虹膜”,總體還算流暢精準。
评分越來越覺得本書有問題
评分整套體係是韋勒剋從《文學理論》第四部分“文學的內部研究”那兒藉來的。從Bordwell捨棄外部研究,可以推測齣他也許不肯定電影外部研究的重要性?或者覺得自己學力不逮而刻意迴避瞭?總而言之,既然他的副標題是形式與風格,應該不是第二個原因。形式就是電影裏各項元素的運用,風格就是各項元素的組閤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