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绅介,1936年出生,是日本最为著名的纪录片导演之一,在日本战后的纪录片历史上,小川坤介和他的“三里塚系列”是一座不容置疑的丰碑。自拍摄“三里塚系列”的第一部《三里塚之夏》起,小川和他的摄制组逐步确立了其“定点观测”的摄影风格,从根本上改变了20世纪70年代日本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到了20世纪80年代,小川开始把镜头转向日本的乡土社会,呈现山村居民和自然界的战争。1989年,小川绅介创立了著名的山形国际纪录片展。1992年小川绅介因病去世。
本书是日本电影评论家山根贞男在日本著名纪录片导演小川绅介去世后,根据小川生前在各地的讲演录音整理而来。全书分为春、夏、秋、冬四章,讲述了小川摄制组从拍摄学生和农民的抵抗运动起步,到拍摄稻谷、村庄,拍摄农民的心灵世界这一转变和成长过程。书中还描写了小川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对亚洲纪录片现状的忧虑,以及对亚洲导演的期待。这是一部电影大师的心灵史,尤其对亚洲的纪录片工作者具有巨大的启迪意义。
由稻子而及人,说小川是在呼唤什么的话,是唤起了土地,唤起了人。 面对农民的心灵无从下手于是从稻子开始,而那无非都是生命那件事。 人在蜕化,感觉迟钝,要挽救这样的感觉,于是小川把自己和稻子连在了一起,与其说是为了拍电影而接近稻子,不如说是一种对生命的探索,对人...
评分把电影真正当作电影来拍的人不多,小川绅介算一个。 《收割电影》。书名多么贴切。小川绅介就是一个农民,一个电影世界里的农民,在农作物与土地之间挥汗如雨,最终迎来的是秋天金灿灿的收获。农民收获粮食,小川收获的则是电影。 《收割电影》是电影评论家...
评分把电影真正当作电影来拍的人不多,小川绅介算一个。 《收割电影》。书名多么贴切。小川绅介就是一个农民,一个电影世界里的农民,在农作物与土地之间挥汗如雨,最终迎来的是秋天金灿灿的收获。农民收获粮食,小川收获的则是电影。 《收割电影》是电影评论家...
评分小川的书读着读着就让我躁动起来,放下又拿起,再放下。又觉得像他们那样十几年拍一个纪录片是多么不可再现的神话。小川说稻子是美丽的,它散发的光芒充满着情欲,这本身就像一部电影。其实他们的身体力行就是纪录,留下的影像或许只是他们将这经历烙印在身心的见证。可我们多...
评分止是禅定,观是般若。观是看破、止是放下(《净空法师谈止观》)。 无论是天台、禅宗、净土、还是佛教其他宗派,禅定的基本方法都是“止、观”二字。 通俗的解释:“‘止’是使身心的一切活动都趋于寂静止息,‘观’是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特定的内容上”。(林国良《佛...
#以摄影机为笔纪录时代# 小川绅介:“我的出发点就是如此,一边过着那种脏水沟里的老鼠似的生活,一边坚持拍电影。”
评分不是个人的系统专著,而是不同年份的口述整理。小川绅介从小就是滔滔不绝的热情演说者,倒不是说这些语言话术有多蛊惑,而是无保留的表达,与他人的沟通,才是小川组一直能扎根在三里塚、牧野村等地方的原因。不同的自由个体,因为共同的目标聚集在一起,就像稻田里舀起的一滴水,内部不停地发生变化,但作为整体却保持了平衡。小川所描述的电影,是从“想看电影”那一刻就发生开始了,包括他拍摄的方式,都更像是生活在电影里。他对纪录片的信念,联合亚洲电影工作者的愿景,都让人肃然起敬。
评分温柔慈悲专注深情的小川大叔,年度启发我的一个人物~
评分“人造卫星地球闯入型”,太喜欢小川绅介了!ps小H赠书
评分小川绅介算是在拍摄实践中自发形成电影观的代表,这种历练而出的电影观充满素净的力量,但有失大气(比如对自己观念笃定的相信,下定义)个人认为他朴素的电影观确实打动人心启发性也很强,但这种“自发派”的局限不容忽视,他的问题也是很多欠缺思辨性理论基础的导演的问题:视野偏狭和迷信经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