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北京輿論環境與新文化的登場

清末民初北京輿論環境與新文化的登場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楊早,1995年於中山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2001、2005年先後於北大獲文學碩士、博士學位,現為中國社科院文學所助理研究員。近年主要關注中國近現代輿論史與文化覽、當代文化研究等。曾發錶京滬白話《滬報的白話報:啓濛的兩種路嚮》、《五四時期北大學生刊物比較、《北報紙對日俄戰爭的報道與評論》,《新世紀文學:睏境與生機》等論文。著有《紙墨勾當》《野史記-傳說中的近代中國》。編有《話題2005》《話題2006》。《話題2007》《瀋從文集》,《汪曾祺集》等,譯薯《閤肥四姐妹》。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楊早
出品人:
頁數:231
译者:
出版時間:2008
價格:2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141229
叢書系列: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叢書
圖書標籤:
  • 楊早 
  • 民國 
  • 新聞史 
  • 中國近代史 
  • 新文化運動 
  • 近代北京 
  • 曆史 
  • 空間·媒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清末民初北京輿論環境與新文化的登場》主要內容:談論“都市想象與文化記憶”,必須兼及建築、曆史、世相、風物、作傢、作品等,在政治史、文化史與文學史的多重視野中展開論述。若漢唐長安、漢魏洛陽、六朝金陵、北宋開封、南宋臨安、明清的蘇州與揚州、晚清的廣州與上海、近現代的天津與香港及颱北,以及八百年古都北京,還有抗戰中的重慶與昆明等,都值得研究者認真關注。如此“關注”,自然不會局限於傳統的“風物記載”與“掌故之學”,對城市形態、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學科的視野以及堅實的學術訓練;因此,希望綜閤學者的嚴謹、文入的溫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關注、體貼、描述、發掘自己感興趣的“這一個”城市。

關於都市的論述,完全可以、而且必須有多種角度與方法。就像所有的迴憶,永遠是不完整的,既可能無限接近目標。也可能漸行漸遠——正是在這遺忘(誤解)與記憶(再創造)的巨大張力中,人類精神得以不斷嚮前延伸。總有忘不掉的,也總有記不起的,“為瞭忘卻的記念”,使得我們不斷談論這座城市、這段曆史。在這個意義上,記憶不僅僅是工具,也不僅僅是過程,它本身也可以成為舞颱,甚至構成一種創造曆史的力量。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挺師兄!當年本科畢業論文參考瞭很多

评分

一篇博士論文,講述民初北京的輿論環境以及為新文化運動開展帶來的背景,詳細探討瞭日本主辦《順天時報》的輿論動嚮以及國人自辦《京話日報》的目的,同時還闡述瞭《新青年》雜誌同仁與守舊人士的辯駁。 雖然啓濛先驅勵誌為民而言,可惜這也使得普通民眾喪失瞭自我言論的權利,也並沒有真正啓發民眾,新文化運動更多局限在上層,這不隻是此運動的悲哀,也是近代中國大多是啓濛運動的通病。

评分

就看瞭導論和第一節裏的京話日報。寫得挺好的,尤其是啓濛的兩種路嚮(沒記錯的話)是個厲害的做學術的人。

评分

#師兄的博論,相對而言給人以更多新鮮感和迴味感的是前兩章直接處理報刊的部分。

评分

就看瞭導論和第一節裏的京話日報。寫得挺好的,尤其是啓濛的兩種路嚮(沒記錯的話)是個厲害的做學術的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