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書瑞現任普林斯頓大學曆史係教授、東亞係執行主任。1966年,她從斯坦福大學曆史係畢業後,進入耶魯大學學習,並獲得前往颱灣學習中文的機會,1968年在耶魯獲得東亞研究的碩士學位,1974年獲曆史學博士學位。之後,她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曆史係任教,先後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93年進入普林斯頓大學。著有《山東叛亂:1774年王倫起義》、《中國的韆禧年之亂:1813年的八卦教起義》、《北京的寺廟與城市生活,1400—1900》等著作。羅友枝是位美籍日裔學者,1968年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匹茲堡大學曆史係教授。她的研究方嚮是近代東亞和中國近代史研究,著有《中國南方的農業變化與農業經濟》、《清代中國的教育與大眾文化》、《晚清帝國與大眾文化》(閤著)等。
中國近300年的曆史,18世紀相對來說不太受重視,學者們更關注的是19世紀的變革和20世紀的革命。另外學者們對18世紀中國社會的總體評價也不高,認為這是個腐敗奢靡、文化停滯的時期。而這本由兩位美國女學者撰寫的著作對此有不同的看法,她們認為“18世紀在中國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個時期”。 本書的核心觀點強調,18世紀中國社會的活力體現在嚮邊遠地區大量移民,對外貿易成為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因素,“商品化、城市化以及社會和物質流動的加強有助於鬆動原來固定的社會地位,並使社會分層更加多元化”。另外這一時期學術上的成就為中國近代的各門學術奠定瞭基礎,商人的往來活動以及他們扶植培育的城市文化也有助於清帝國的統一和整閤。
《十八世纪中国社会》读书笔记 “到清代,子女的孝顺意味着要服从父系家长,无论其健在还是去世,这种观念是如此强烈以致它不仅影响到个人的行为,还影响到许多政治和社会制度。对家庭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我们所知,与西方相比个人主义显得微弱而不成熟。在许多基督教和...
評分本书的中心论题认为:18世纪在中国近代早期是最有活力的一个时期。众多学者不够重视中国18世纪而更为关注19世纪的历史,认为18世纪腐败奢靡、文化停滞(比如,梁启超认为,18世纪的文人对明晚期的激烈党争心有余悸,又畏惧官方的文字狱,因而退而进行史学和哲学研究);...
評分《十八世纪中国社会》读书笔记 “到清代,子女的孝顺意味着要服从父系家长,无论其健在还是去世,这种观念是如此强烈以致它不仅影响到个人的行为,还影响到许多政治和社会制度。对家庭的认同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我们所知,与西方相比个人主义显得微弱而不成熟。在许多基督教和...
評分 評分邏輯像火災現場一樣亂
评分為瞭完成作業看的,並不甚精彩
评分百科全書式,中學當教材讀過就好瞭
评分為瞭完成作業看的,並不甚精彩
评分果然有中國劍橋史的味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