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因(Marc Aurel Stein,1862—1943),英國人,原籍匈牙利,是20世紀上半葉享譽世界的考古探險傢和東方學學者。在英國和印度政府的支持下,先後進行三次中亞探險。其根據探險經過撰有《沙埋和闐廢墟》、《西域考古記》、《亞洲腹地考古圖記》等。
斯坦因在1900—1901、1906—1908、1913—1915年先後三次到中國新疆及河西地區進行探險。第四次探險因中國學術界的抵製和反對而夭摺,最後他綜閤前三次探險寫瞭一本《沿著古代中亞的道路》的通俗著作。書中事實敘述簡潔而重點突齣,對於中亞曆史上各種問題的解讀與評述也基本上得到學術界的認可。因此,《沿著古代中亞的道路》是我們瞭解西域以及20世紀中國西部探險情況不可多得佳作。
------------------
簡要目錄
中譯本序言
作者序言
第一章 鳥瞰亞洲腹地
第二章 中國經營西域以及各種文明在中亞的接觸
第三章 翻越興都庫什山前往帕米爾高原和昆侖山
第四章 沙漠遺址的首次發掘
第五章 尼雅遺址的考古發現
第六章 重返尼雅遺址、探察安迪爾遺址
第七章 米蘭遺址
第八章 古樓蘭的探險考察
第九章 沿古道穿越羅布泊
第十章 發現古代邊防綫
第十一章 長城沿綫的考古發現
第十二章 韆佛洞石窟寺
第十三章 發現藏經洞
第十四章 得自韆佛洞的佛教繪畫
第十五章 南山山脈中的探險考察
第十六章 從額濟納河到天山
第十七章 考察吐魯番的古代遺跡
第十八章 從庫魯剋塔格山到喀什
第十九章 從喀什到阿爾楚爾帕米爾
第二十章 考察阿姆河上遊
第二十一章 從羅申到撒馬爾罕
譯詞對照錶
西域考古记 书店见到ta,勾起了某人对新疆的惦记,迫不及待就给抱回来了。可怜某人钱不少花几分,每每总是落得帮书店清存货的待遇——只怪自己选的书太冷门,总是没得多一本未拆封的可选。 对新疆起了惦记,源自阅读了一套中国通史的明清卷。虽然书的序言有点尬,但内容还是不...
評分就算这些珍宝留在国内,我看国内西域研究的水平还是不会提高,原因主要有三: 1.意识形态上先入为主,对文明冲突、交融的这块宝地,不可能、不愿意用太大太多精力来研究。 2.国内学者的多学科学知识广度,比如王炳华、夏鼐,他们的文笔、对印度希腊艺术的鉴定能力,与斯坦因、...
評分就算这些珍宝留在国内,我看国内西域研究的水平还是不会提高,原因主要有三: 1.意识形态上先入为主,对文明冲突、交融的这块宝地,不可能、不愿意用太大太多精力来研究。 2.国内学者的多学科学知识广度,比如王炳华、夏鼐,他们的文笔、对印度希腊艺术的鉴定能力,与斯坦因、...
評分 評分本书是斯坦因结合自己1900年、1906年和1914年三次在中亚地区探险的经历所作的简单的、更为通俗的汇报(相比之前每次探险之后做的专题报告而言是简略一些的,书中这种痕迹比较明显),行文中三次探险是互相穿插的。 斯坦因本人探索的目标是在原来的中国西域地区,...
穿過帕米爾喀喇昆侖冰雪覆蓋的山榖,跋涉在風沙迷漫的沙漠腹地,流動的塔剋拉瑪乾"真沙漠".1990-1933曆時八年四次從印度至剋什米爾,新疆,昆侖北麓,且末,甘肅敦煌,局延海,哈密,吐魯番,輪颱再入新疆疏勒迴印度孤傲的、忠於職守的強盜與學者的混閤體.文筆不如赫文.斯定優美可讀,撇開政治因素就純粹的學術研究而言,其價值是不可替代的.
评分: K872.4/4846-1
评分偉大而又卑劣的男人
评分20世紀上半葉是探險傢們的最後天堂,自此以後地球便再無處女地。斯坦因的先後三次中亞探險成就瞭他作為20世紀最偉大的探險傢無可辯駁的殊榮,很難想象,在中亞這種極度惡劣的環境下考古探險需要多大的熱情與勇氣來支撐,而運氣又始終站在他那一邊。站在中國人的立場這種行為也許容易刺痛自身敏感的神經,但這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背景下又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且往後數十年中國大地的一場場浩劫,誰又能保證它們能順利的躲得過?在民族主義日漸式微的今天,我們迴頭再看,能揭開並將過去那段曆史的見證保存至今,比文物在哪個國傢的博物館要重要得多。
评分一路對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