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摩西.賈頓艾許(Timothy Garton Ash)
出生於 1955 年,於牛津大學修習現代史學,為了研究希特勒統領之下的德國而分別在東、西柏林各停留數年蒐集資料,並且經常旅行「鐵幕」各地,以一枝健筆記錄與分析中歐解脫共產政權箝制的過程。
為了經常供搞給《旁觀者》周刊、《泰晤士報》、《獨立報》與《紐約時報書評》之外,著作等身的賈頓艾許同樣獲得許多獎項的肯定。他的力作《波蘭革命:團結工聯》(The Polish Revolution; solidarity)獲頒英國毛姆獎(Somerest Maugham Award),《檔案羅密歐》是他在 21 歲的親身經歷,另外一本以親身經歷來描述 1989 年中歐革命的重要著作《吾民》(We the People)亦經美國知名的《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季刊選定為過去 75 年來全球最。重要的書籍之一。
賈頓艾許現在與妻子及兩個兒子定居於英國牛津。
1992 年,柏林圍牆夷為平地,東西德融為一體的時候,他走進現在負責保管與整理前東德秘密情治機構,國家安全部檔案的高克機構,詢問他們有沒有他的檔案?高克的答覆是肯定的,不但有,而且厚達 325 頁,檔案名稱就叫做:羅密歐。
「羅密歐」勾起了賈頓─艾許塵封 15 年的私秘回憶,1978 年,為了蒐集牛津大學博士論文的材料,他曾經隻身在東西柏林停留了共計將近 18 個月。當年那個腳上套著牛津大頭皮鞋,身上穿著蘇格蘭呢夾克的青年學者──他自嘲為雄心萬丈,偏偏「頭腦混亂」──萬萬沒有料到,自己已經置身於以「抓耙子」為全民運動,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動員最徹底的前東德國家安全部監控之下。不論他走到哪裡,他觀察、省思周遭人事景物,同時間,成群線民也不動聲色地記錄、匯報這個心思單純的大男孩的一言一行……。
賈頓─艾許一面翻閱國安部在檔案裡指示的「作戰計劃」,心中也逐漸浮現一個「反作戰計劃」,他一一走訪當年在他背後打報告的線民與國安部官員,探詢他們密告的動機與心理背景,集結出這本令書評家譽為「活生生的約翰.雷卡爾(John Le Carr'e)」的絕妙好書。
为什么有人是施陶芬贝格,而有人成为施佩尔? 当有人在鼓励告密文化的时代生存时,可以将顺应时代为恶归咎于时代道德认知的错乱,甚至冒以大义凛然的理由为自己抢占制高点。可是我们可以为自己不勇敢的行为找出诸多理由,但绝不能否认那些勇敢者的勇气,也不能不承认自己的懦弱...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中华诗歌网上,见过一首短诗,其中有一句:有些东西是毁灭不了的,比如根深于灵魂的美好,和一眼望穿的善良。 初看加顿艾什的《档案之一部个人史》,首先想到的却不是的《1984》,而是异曲同工的《窃听风暴》。 东德的斯塔西,大概是人类史上网络发展得最庞大也最严密的国家控...
這本小說很不錯,講有關東德的線民故事。
评分這本小說很不錯,講有關東德的線民故事。
评分原来台版这么早就出了,不知道广西师大版是直接引进台版的译文么?
评分這本小說很不錯,講有關東德的線民故事。
评分這本小說很不錯,講有關東德的線民故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