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

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方文
出品人:
页数:194
译者:
出版时间:2008-5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093017
丛书系列:社会学前沿论丛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社会心理学
  • 方文
  • 学科制度
  • 社会认同
  • 文化
  • 心理学
  • 宗教社会学
  • 学科制度
  • 社会认同
  • 教育体制
  • 知识生产
  • 学术规范
  • 社会结构
  • 文化认同
  • 制度分析
  • 身份建构
  • 合法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前言 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

上编 历史演化:学科制度视角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

一、学科制度:制度精神和制度结构

二、学科制度视角:主流社会心理学的难题分析

三、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制度建构

四、学科演化:理智视角和学科制度视角

第二章 学科制度:以知识行动者为中心

一、知识行动者

二、以知识行动者为中心的学科制度

三、学科制度:理论潜力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的主流历史话语:建构和再生产

第四章 作为“他者”的欧洲社会心理学:理智复兴及其启迪

下编 群体过程:社会认同视角

第五章 社会认同论的基本逻辑

一、社会认同认的逻辑基础

二、社会认同论的核心构念

三、群际和谐:相关策略

第六章 群际符号边界的型塑机制

第七章 宗教认同:一种宗教群体资格论

第八章 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

参考文献

后记

……

作者简介

方文,男,汉族,1966年生,哲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社会心理学方向和宗教社会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主持和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和《心理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并出版专著《社会行动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主要研究领域: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群体过程和群际过程以及宗教群体。

目录信息

前言 学科制度和社会认同
上编 历史演化:学科制度视角
第一章 社会心理学的演化:一种学科制度视角
一、学科制度:制度精神和制度结构
二、学科制度视角:主流社会心理学的难题分析
三、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制度建构
四、学科演化:理智视角和学科制度视角
第二章 学科制度:以知识行动者为中心
一、知识行动者
二、以知识行动者为中心的学科制度
三、学科制度:理论潜力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 社会心理学的主流历史话语:建构和再生产
一、学科史的书写:辉格史或学科制度史
二、主流历史话语的建构:学科制度精英和权威出版物
三、主流历史话语的演化和再生产:权威出版物的符号霸权
四、主流历史话语的内隐机制:社会遗忘
五、结语:单一学科史或多元史
第四章 作为“他者”的欧洲社会心理学:理智复兴及其启迪
一、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前制度化或美国化(1966年之前)
二、欧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制度化或欧洲化(1966—2000年)
三、欧洲社会心理学的理智成长:社会关怀和霸权解构
四、霸权解构后的欧美符号霸权联盟:结论和启迪
下编 群体过程:社会认同视角
第五章 社会认同论的基本逻辑
一、社会认同论的逻辑基础
二、社会认同论的核心构念
三、群际和谐:相关策略
第六章 群际符号边界的型塑机制
一、问题的缘起
二、“被流放的”社会行动者:宗教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三、研究逻辑和研究程序
四、社会范畴化:基督徒群体符号边界的建构
五、群际符号边界的强化:社会比较过程
六、符号边界的生产和再生产:行动中的社会表征
七、结语
第七章 宗教认同:一种宗教群体资格论
一、不确定性的处境及人的应对
二、中国宗教共同体的建构
三、中国社会变迁中的宗教制度
四、行动者的出场
五、宗教行动者:迈向宗教(群体)资格论
第八章 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
一、社会认同事件
二、社会认同事件的兴起
三、中国社会转型的认同嵌入性问题
四、群体资格:社会认同事件的新路径
五、多元社会认同:以多元群体资格为基础
六、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按需。

评分

读其书犹如见其人,著者对中国社会心理学的"边陲”地位和学术泡沫的忧虑,对转型期学科失语的失望,以及尝试本土化的西西弗斯之自嘲颇令人感动。一本小册子,足以看出一个学者的诚意和情怀。

评分

前半部分理清了社会心理学的框架,但是他论述社会认同时却没怎么看明白。

评分

只读了上篇

评分

看了前一半学科制度部分。有一些启发,但总的来讲写得还是太空洞,经验层面的分析少。感觉中国的社会心理学科似乎也不怎么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