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記》齣版五年後,新華社記者王軍再推齣《采訪本上的城市》;與《城記》一書著重於宏觀層麵的敘事不同,此次作者將筆力滲透到中觀與微觀層麵,繼續來反思現代主義城市規劃和中國式的造城運動。
《采訪本上的城市》這本書匯集瞭作者近十年來對中國及歐美城市的調查成果,書中直麵當今中國的城市問題,對寬馬路、拆遷經濟等問題做齣係統而深入的解剖;同時直擊當前中國城市與建築領域中的大事件、大熱點,包括中央行政區外遷之爭、國傢大劇院、鳥巢體育場、CCTV大樓、國傢博物館改擴建等爭論。作者均對這些爭論作瞭第一手深入的調查,調查對象包括安德魯、貝聿銘、庫哈斯、德梅隆、福斯特等中外建築師,其中包括4位普利茨剋建築奬獲得者。
全書仍采用瞭調查性新聞報道的寫作方式,分為“非常城市”、“非常計劃”、“非常規劃”、“非常建築”、“非常拆遷”、“老北京”、“老南京”七章。前五章在“不同往常”的基調上,完成對城市現象的全方位觀察與反思,又在最後兩章,以北京和南京作為具體案例解剖。其中,《城市規劃的圈地玄機》獲得溫傢寶總理批示,並在中國城市規劃界引起軒然大波,作者對這場軒然大波又作瞭持續性調查,使得中國式規劃的睏境得以充分暴露。
《采訪本上的城市》,取這樣的書名,是因為它代錶瞭作者王軍的一種生存狀態——拿著采訪本到城市裏去。就這樣,作者在現實中尋找著曆史的答案,手捧采訪本,踏訪一個又一個城市,寫下一篇又一篇報道。在這些報道的基礎上,作者完成瞭對中國城市化浪潮的調查性思考,以及對相關曆史問題的迴顧。
全書由一個個故事連綴而成,故事與故事之間,情節上的聯係或有或無,思路連綿卻也獨立成章,在激流勇進的城市化過程中,城市這個空間的實體(街道、街區、居民等)的生死毀滅和悲痛哀傷,令人久久不能釋懷。
王軍,新華社主任記者,199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係,後在新華社北京分社從事經濟報道工作。1993年開始對梁思成學術思想、北京古城保護及城市規劃問題作係統研究,發錶學術論文《梁陳方案的曆史考察》、《1955年:中國傳統與現代主義的決裂》,參與《梁思成全集》年譜部分的編寫,應邀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作學術演講,參與策劃梁思成建築設計雙年展、北京城記憶數字影像展。在完成本書寫作的10年間,共采訪當事人50餘位,收集、查閱、整理大量第一手史料,實地考察京、津、冀、晉等地重要古建築遺跡,跟蹤北京城市發展動態,對建築創作、房地産開發、城市發展模式、文物保護等專題作齣深入調研。著有《城記》。
这几天有点空,为了即将到来的多个假期做准备,逛了逛书店,破费了几百元。 除了工作需要,也买了几本闲书消遣,有两本属于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一个是老六的读库0804,一个是王军的《采访本上的城市》。 老六的《读库》已经不用多说,我介绍过了N次,与其说老六的读库是书,其...
評分如果想发展汽车工业,那就把城市建成汽车城市。如果想教老百姓坐公共交通,那城市规划时就应该优秀考虑轨道交通。但上海的情况是,轨道交通设计得不合理,原本不想买车的人因为挤不上地铁,所以也被逼着去买车了。而买车又让道路变得异常拥堵,到头来只好通过拍卖牌照控制私车...
評分总体觉得这本书给我的共鸣比《城记》要大,我想大概是角度多元化了一些的原因吧。 我觉得比较有共鸣的是以下三章: 1非常城市 作者在这一章里论述了很多专家对现有规划中出现的问题的意见,大多都是和雅各布斯一样的想法。 “原来的十字路口很好玩,是人们互相接触的地方,可...
評分http://luciaclover.blogbus.com/logs/34174881.html) 很久没来珠市口161了 前一阵子被论文和毕业的事儿折磨地没有什么心气儿 现在 尘埃落定 岁末年初 也是时候爬上来扫扫房了呵呵 真正刺激我要记录下点儿什么的 是王军的这本书 十二月中的时候回国了 北京呆了两个礼拜 安徽...
評分不加標簽,草草翻完。作者在玩票吧。
评分《城記》姐妹篇,但總體不如前者,少瞭情懷和發自肺腑的心痛,更加理性客觀。關於三個規劃三國演義,馬上就想到民主的細節裏麵關於美國的政府職能和製衡機製,在國內完全沒可能。後半篇倒有部分關於拆遷,可也隻是點到為止,浮於錶麵。
评分畢竟,我們還有故宮
评分: TU984/1135
评分交通成瞭本書的一大話題;另外就是對進軍北京的大牌建築師的采訪。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