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H·米德,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毕业于奥伯林学院。1887-1888年进哈佛大学深造、1888-1891年留学欧洲,曾在莱比锡大学、柏林大学进修心理学、生理学和哲学。1891-1894年与杜威同时任教于密歇根大学,结成密友。1894年随杜威到芝加哥大学任教授,并一道形成美国实用主义最重要的派别——芝加哥学派,1901年杜威离开该校后接任哲学系主任,直至逝世。其教学声望卓著,但著述不多,其同事和学生在他死后将他的讲稿、速记稿和札记等加以编辑整理出版、主要著作有:《当代哲学》(1932)、《心灵、自我与社会》(1934)、《19世纪思想运动》(1936)、《行动哲学》(1938)。
赵月瑟,毕业于复旦大学哲学系,现为上海译文出版社编审负责“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等哲学人文经典的编辑工作。主要译作有:《波普尔思想自述》、《心灵、自我与社会》、《当代美洲神学》、《有约束力的关系》、《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合作)等。
本书作者米德是美国实用主义和当代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本书展现了米德社会心理学体系的基本轮廓,是他讲授社会心理学30年的记录。米德的理论和思想奠定了社会心理学及相关哲学流派的研究主题。
他认为自我之所以存在 来源于社会过程 来源于社会共同体的一般化他人所共同具有的态度价值取向 是非常惯例性的东西 是 客我 自我里的客我成分让人变成人 。而如果要成为艺术家发明家科学家那些有突出创造力的人,那还需要主我的不断突现,需要打破客我的惯例性。怪不得艺术家都...
评分这本书看过五遍了,很喜欢。现在回头想想,觉得自己受文化影响也是很大的:东方文化培育了我的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因此在阅读米德的这本书时,感到亲切自然。 这本书探索人的自我意识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形成人类社会。说说对我有启发的地方吧: 1. 语言对于人的自我意识形成...
评分 评分本书是米德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社会心理学三十年的记录和总结。米德提出了符号互动论,与其他欧洲行为主义者的观点不同,他认为心灵、自我和其他人类所独有的特征是人类在社会环境中为生存努力情况下进化的结果,并强调社会如何使心灵和自我的能力成为可能。在他的《心灵、自...
评分这本书看过五遍了,很喜欢。现在回头想想,觉得自己受文化影响也是很大的:东方文化培育了我的辩证思维和整体思维,因此在阅读米德的这本书时,感到亲切自然。 这本书探索人的自我意识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形成人类社会。说说对我有启发的地方吧: 1. 语言对于人的自我意识形成...
心灵产生于姿态、反应、互动结果之间的三重关系,其特点是「反思性」;自我产生于社会之中,是反思性作用的结果,分「主我」与「客我」(这一区分非常接近于齐美尔的心灵与界限);而由于心灵与自我的形成发展,社会愈发进化(理性化、抽象化),最终伴随经济社会与普遍宗教朝向一个理想状态(同样面对宗教与经济两个分析范畴,米德的分析完全没有韦伯、齐美尔分析中的悲剧感)。由结论来看,理论本身有着两个极强的预设:其一是美国式的民主社会;其二则是一种对于复杂的神经元的信赖。考虑到两个预设均不是理所当然之事,也就分别开启了两类后来研究:其一是社会学式的基于米德的心灵、自我预设,考虑日常生活乃至其他种类的社会互动(戈夫曼);其二则是心理学式的研究神经元与自我之间的更为可靠的连接(显然姿态这一解释并不值得信赖)。
评分省得自己的内心就是一个悲观的、反历史主义的、追求有效的人
评分心灵产生于姿态、反应、互动结果之间的三重关系,其特点是「反思性」;自我产生于社会之中,是反思性作用的结果,分「主我」与「客我」(这一区分非常接近于齐美尔的心灵与界限);而由于心灵与自我的形成发展,社会愈发进化(理性化、抽象化),最终伴随经济社会与普遍宗教朝向一个理想状态(同样面对宗教与经济两个分析范畴,米德的分析完全没有韦伯、齐美尔分析中的悲剧感)。由结论来看,理论本身有着两个极强的预设:其一是美国式的民主社会;其二则是一种对于复杂的神经元的信赖。考虑到两个预设均不是理所当然之事,也就分别开启了两类后来研究:其一是社会学式的基于米德的心灵、自我预设,考虑日常生活乃至其他种类的社会互动(戈夫曼);其二则是心理学式的研究神经元与自我之间的更为可靠的连接(显然姿态这一解释并不值得信赖)。
评分米德有点悲观主义。他和华生彻底行为主义的“笑看风云”完全不同。他们都试图解释,还有一颗救世心。
评分省得自己的内心就是一个悲观的、反历史主义的、追求有效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