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26日在埃文河畔的英格兰小镇斯特拉特福受洗,是富商约翰·莎士比亚和他的妻子玛丽·阿登的第三个孩子。据推测,少年时期的莎士比亚就读过斯特拉特福文法学校,并在那里学习了英语、希腊语和拉丁语。但历史学家不能确定莎士比亚具体的出生日期。
1582年,莎士比亚与安妮·哈撤韦结婚。这对夫妇在1583年有了女儿苏珊娜,两年后又有7双胞胎哈姆尼特和朱迪思。在1585年到1592年期间,莎士比亚住在伦敦。在那里,他先是当了一名演员,后来成为了剧作家。他的剧团即国王剧团,经常在环球剧场表演,莎士比亚是该剧场的股东之一。
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部戏剧、一些诗歌和大量的十四行诗。1611年,他离开剧场喧嚣的生活,归隐于斯特拉特福镇,住在镇上的第二大房子里,成为了一名乡绅。这之后,莎士比亚度过了5年平静的生活于1616年4月23日去世,葬于斯特拉特福的三一教堂。从他的时代到现在,莎士比亚一直被认为是英语世界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剧中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取材于丹麦史。《哈姆莱特》写于17世纪初,该剧以中世纪的丹麦宫廷为背景,通过哈姆莱特为父复仇的故事,真实描绘了文艺复兴晚期英国和欧洲社会的真实面貌,表现了作者对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的命运与前途的深切关注。梁实秋的序,朱生豪的译、兰姆姐弟的改编,名家的评说,经典的插图,汇聚了莎士比亚的悲喜表情,有史以来文字版莎剧的最完美呈现。
最近读了莎士比亚的经典《哈姆雷特》,这本书经过很多人的口述和评论,对于我来说,已经在没看的时候就有大概的情节了解了,但当自己亲身去阅读去体会的时候又有了新的思考。在阅读的过程中,我想起了不断在我生活的校园中从一教,二基楼,还有艺术学院顶楼飞身而下的年轻人...
评分国庆看了一部哈姆雷特,浅利庆太版。除了舞台设计上的改变,在台词和表演上是非常尊重原著的,而就算极简主义的舞台设计也给观众留下大把的关注台词的时间。但我发现,整个剧场的观众一晚上都在昏昏欲睡。Mush开场前就提醒我会很困,而我完全是抱着接受经典文学再教育的心态来...
评分莎士比亚不是浪得虚名,这是我看完哈姆雷特最大的感觉。 情节简单而经典,语言凝炼而深刻,哈姆雷特摆在那里,就如同在所有写悲剧的作家的面前摆了一座泰山,想要超越,难入上青天。 整个剧本可以用简单之极来形容,主人公哈姆雷特,父亲是国王,被叔叔...
评分莎士比亚不是浪得虚名,这是我看完哈姆雷特最大的感觉。 情节简单而经典,语言凝炼而深刻,哈姆雷特摆在那里,就如同在所有写悲剧的作家的面前摆了一座泰山,想要超越,难入上青天。 整个剧本可以用简单之极来形容,主人公哈姆雷特,父亲是国王,被叔叔...
评分莎士比亚不是浪得虚名,这是我看完哈姆雷特最大的感觉。 情节简单而经典,语言凝炼而深刻,哈姆雷特摆在那里,就如同在所有写悲剧的作家的面前摆了一座泰山,想要超越,难入上青天。 整个剧本可以用简单之极来形容,主人公哈姆雷特,父亲是国王,被叔叔...
每次读的感觉都不一样,果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次读也有一千次哈姆雷特吧
评分不得不说,该剧并没有我想象中的出色。摘引几位名人对于哈姆莱特的评价:他所忧郁的不是应该做什么,而是应该怎么做(黑格尔);认识责任之后的意志软弱(歌德);哈姆莱特有能力做任何事情,但只是不能向那个对他做了杀父、夺位、娶母这些事情的人复仇——因为此人之所作所为其实是实现了哈姆莱特压抑已久的儿时欲望(俄狄浦斯情节)(弗洛伊德)。个人挺喜欢116页“生存还是毁灭”那一段(众口所誉,自不消说),136页伶人所唱之歌(宣誓与背誓),和187页哈姆莱特所谓“蛆食腐尸,不辨贵贱”一段。
评分有一个装订错误。其他都很好,附有梁实秋的序以及一些西方名家的评论,还有故事梗概。
评分小伙子说话很厉害 可惜他在英国 不然我要去国外找他好好留留口
评分小伙子说话很厉害 可惜他在英国 不然我要去国外找他好好留留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