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传说为古希腊盲诗人。生平和生卒年月不可考。相传记述公元前12至前11世纪特洛伊战争及有关海上冒险故事的古希腊长篇叙事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即是他根据民间流传的短歌综合编写而成。据此,他生活的年代,当在公元前10到前9、8世纪之间。
《奥德赛》全诗有12110行,叙述希腊军队主要将领之一、伊塔卡王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之后,历经十年漂泊,返回家园的故事。
读过《奥德赛》以后,奥德修斯这个人物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并不是他的聪明机智,反而是他的残暴。奥德修斯的机智人所共知,史诗中的多处情节都反映出了这个人的“机敏”。不过,当奥德修斯重新踏上伊塔卡的土地之后,他个性中发挥最大影响的因素便不再是机智,而是残暴(或...
评分在奥德修斯的回乡漂泊过程中,他在女神卡吕普索的岛上被困的时间最长——整整七年时间,也正是在卡吕普索那里,奥德修斯做出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选择:拒绝了卡吕普索把他变为不死的神明、成为她丈夫的请求。奥德修斯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如果我们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考虑卡...
评分在奥德修斯的回乡漂泊过程中,他在女神卡吕普索的岛上被困的时间最长——整整七年时间,也正是在卡吕普索那里,奥德修斯做出了一个最为重要的选择:拒绝了卡吕普索把他变为不死的神明、成为她丈夫的请求。奥德修斯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如果我们从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考虑卡...
评分《奥德赛》叙述了特洛伊战争结束后,奥德赛历经十年的漂泊返回家乡并杀戮了向他妻子求婚的人。从奥德修斯的讲述中,读到了他返乡的艰辛和路途险恶。书中的第二主角应该是雅典娜,她在这本书中出场次数较多。关于最后奥德修斯杀戮全部求婚者,以现在的观念看来是不正义和不...
评分听过TTC讲座中的荷马系列之后,对这两部久闻大名的经典史诗重新燃起了兴趣。《伊里亚特》以前曾经读过一部分,但那口气终于没有接上来。这书现在埋在家里地下室的箱子里,懒得去找,遂决定这回从《奥德赛》入手。前些天去书店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王焕生的译本。这个译本的优点是...
【2017.4.1~4.3】(40万字,483页)叙事线索虽然比《伊利亚特》复杂些许,确更为好读,也更多的运用人物讲述的方式来回溯前因后果。叙事起点的模式与《伊利亚特》相同,也是从奥德修斯回乡途中,被神女卡吕普索软禁十年后的某一天写起。最美的女人海伦再度出现,关于此一人物的美学涵义,唐诺在《尽头》中做了专章论述。借涅斯托尔之口,交待了阿基琉斯和特洛伊之战的结局。发现了有意思的一点:奥德修斯被两位神女分别劫持,奥都不会放过与之发生性关系的机会,他的妻子佩涅洛佩独守贞操苦苦等其归来,奥德修斯归乡后仍然怀疑再三,与京剧《武家坡》薛平贵试探王宝钏如出一辙,可见中西男子都是卑劣一般哎。《伊利亚特》只字未提木马计,《奥德赛》借盲人歌者之口,仅用了22行的篇幅描述木马计。
评分当那初升的有玫瑰色手指的黎明呈现时……酒色的大海……神样的奥德修斯……不死的天神和有死的凡人……说出有翼飞翔的话语……全文不断重复这些句子,壮美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
评分《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向家园的归返和特勒马科斯从家园向外的寻找的双线情节通过父子相认汇合统一而符合亚里士多德的一个行动的原则;整部史诗也可同样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展现奥德修斯漂泊中的苦难和渴望,一种集体的身份认同的失落状态,这里值得称道的是情节叙述的方式:从返乡中途困于卡吕普索岛上作为一个叙述的始点,再在对费埃克斯国王的回忆中引出已经发生部分的情节;后半部分的回归并不仅是奥德修斯的回到家园本身,更是通过一次次“发现”(父子、主仆、夫妻,对于当事人来说无疑是考验)对奥德修斯原有身份认同的重新建构,也正是这种贯穿整部作品的“发现”塑造了史诗本身情节的复杂性和戏剧性(同样出自亚里士多德)。这部来自人类童年时期的不朽史诗的价值已经远远超出作品本身——故乡、回归和追寻的母题从此在数千年历史上变奏回响。
评分这本《奥德赛》显然比上本《伊利亚特》翻译地好多了,最突出的一个感受,就是作者明显更加注重韵律和节奏感了。判断一个译本好不好的一个方面,即是你有没有忍不住想要把它读出来的冲动。而且由于史诗本身的原因,增加的风景描写也比《伊利亚特》单纯的穷兵黩武和对血流漂杵的罗列更让人印象深刻。奥德修斯讲故事的那段很明显影响了《堂吉诃德》的故事结构。
评分奥德赛中几次reunion, 我最喜欢最后一段,即他与父亲的重逢。审慎的奥德修斯在忠仆妻儿面前,几乎都忍住了情,只有对父亲,一开始他“要前去把我的父亲略作试探”,却在与老人问答后终于忍不住扑上前抱住父亲亲吻(但这一家子可都够审慎的,笑)。又想起多年前在豆瓣曾读到一则日记,九岁的小女孩读完英文版伊利亚特后与父亲交流,父亲给她的建议是,原文会比这棒很多……于是她开始学习古希腊语。如果不是同时在看另一册文本解读,不通古希腊语的我不会明白,奥德修斯在山洞里战胜独眼巨人的诡计,其实还有另一层精妙之处。去年末今年初读荷马史诗是无心插花,体验却很好。如果这也是旅程,希望中译本不是最后一站。(别忘了“尤利西斯”和"Ithaca"...)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