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见的人》主要内容:一个年轻的黑人,竭尽全力想得到别人的承认,想“使人看见他”。他做过“老实的黑人”,试图在美国工业里为自己寻找一席之地,使自己成为那种机器上一个合用的齿轮;他曾经加入“兄弟会”,使自己依附于左派政治——他尝试过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能使一个黑人在美国生活里处于被人看见的地位。但是,这些事情没有一件能使他进入理想的精神文明,所以他现在宁愿做个地下人……
拉尔夫•艾里森(Ralph Ellison),美国黑人小说家,1914年3月1日生于美国中南部俄克拉何马市。1933年,他获得州奖学金而进入阿拉巴阿州塔斯克基学院学习音乐。 1937年至1952年间,埃里森发表了9篇短篇小说和10多篇评论文章。本书是埃里森唯一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2年,被称为"划时代的小说",可以说是现代美国黑人生活的史诗,1953年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
我用5天的时间把这本书读完了,感觉,拉尔夫 艾里森的作品读起来总是怪怪的。20世纪30-60年代正是美国哈莱姆黑人文艺复兴时期,和当时美国民权运动兴起的多事之秋时,在这段时期里同类型的作品和同时期黑人作家的作品如:亚格利斯 哈里的《根》,鲍德温的《另一个国度》,和...
评分读了一学期的Invisinle Man,给个交代吧。不想写内容,越看文献越觉得写啥都是对自己无知和缺乏理解能力的展示,所以机智地扯两句阅读感受。 第一遍读其实看的是中文版+关键段落的英文版(给自己找来彼时还睡在地上,没有桌子,没选上课的借口????),读的时候脑子里时常出现...
评分这是继赖特的土生子之后又一部极有影响力的黑人文学作品。作者艾里森早年追随赖特,在赖特指导下从事文学创作,之后两人在种族问题上意见不和,分道扬镳,赖特主张反抗白人,仇恨白人,而艾里森强调黑人应该忍耐,自强不息。两者的想法其实都是片面的。 52年看不见的人出版,53...
评分摘自《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作者:易立君 刘彬 “成长”一词源于人类学,指青少年经历生活的一系列磨砺和考验之后,获得了独立应对社会和生活的知识、能力和信心,从而进入人生的新阶段——成年。作为人类个体生命的重要体验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成长为文学创作...
评分【作品鉴赏】 本书是当代美国黑人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西方当代小说的许多特点:思想内容上提出了个人在荒谬的宇宙里的处境问题并探索自我本质;艺术上大胆创新,现实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相结合,在运用黑色幽默手法上开美国后现代派文学的先河。因此这部小说在1932年刚一出...
记得去MoMA看看Jeff Wall的After "Invisible Man" by Ralph Ellison, the Prologue
评分有的书很短,但读完觉得浩瀚;有的书很长,但总觉得单薄。前者如《局外人》,后者如本书。 除了个别片段,如校董听黑人讲乱伦故事,校长对主人公发表一通自白等,写的还行之外,其他实在不怎么样。
评分记得去MoMA看看Jeff Wall的After "Invisible Man" by Ralph Ellison, the Prologue
评分Invisible Man played a prominent role in th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of the Critical Theory of the Frankfurt School. Axel Honneth, until recently the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conduct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Ellison’s debut novel to establish his concept of “invisibility,” which in his theory is the antithesis of “recognition.”---2019
评分没看过还要骗自己看过 明天还要去骗文学老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