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尔夫•艾里森(Ralph Ellison),美国黑人小说家,1914年3月1日生于美国中南部俄克拉何马市。1933年,他获得州奖学金而进入阿拉巴阿州塔斯克基学院学习音乐。 1937年至1952年间,埃里森发表了9篇短篇小说和10多篇评论文章。本书是埃里森唯一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52年,被称为"划时代的小说",可以说是现代美国黑人生活的史诗,1953年获得美国全国图书奖。
《看不见的人》主要内容:一个年轻的黑人,竭尽全力想得到别人的承认,想“使人看见他”。他做过“老实的黑人”,试图在美国工业里为自己寻找一席之地,使自己成为那种机器上一个合用的齿轮;他曾经加入“兄弟会”,使自己依附于左派政治——他尝试过的每一件事情,似乎都能使一个黑人在美国生活里处于被人看见的地位。但是,这些事情没有一件能使他进入理想的精神文明,所以他现在宁愿做个地下人……
摘自《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作者:易立君 刘彬 “成长”一词源于人类学,指青少年经历生活的一系列磨砺和考验之后,获得了独立应对社会和生活的知识、能力和信心,从而进入人生的新阶段——成年。作为人类个体生命的重要体验和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成长为文学创作...
评分您好 我的名字是希望,我看到您的个人资料今天douban.com,并成为对你感兴趣,我也想更多地了解你,如果你能到我的电子邮件地址发送一封电子邮件,我会给你我的图片是我的电子邮件地址goodluckhope@yahoo.com,我相信我们可以从这里移动!期待您的邮件到我的电子邮件地址。 希...
评分没看过,只能凭着介绍打上个推荐.我是从久闻大名正在读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与这本书是那个时候最之类的书.
评分I read it when I was a graduate student. The experience of the protagonist seems to belong to a lot modern people. When you are invisible, what will you do?
评分关于身份、种族,埃里森有自己的答案。他不宣扬赖特式的反抗,也从不屈从。他深知黑人找到自己身份的唯一途径便是做好自己,迎接杜波依斯口中双重意识给黑人上的无形枷锁。在美国人和黑人这两个对立的身份中,非裔美国人的处境异常艰难。埃里森用他的文字和故事慢条斯理地告诉...
透过黑人视角解读当代社会的犬儒主义
评分存在,无法可解,无处可逃。艾里森引黑人的处境以证你我之浮与沉,信与空。尼采一言蔽之:希望是人生最大的灾难因为它延续了人类的苦难。
评分肉体被解放了但内心奴性仍然存留,没有思想的黑人最终只能靠依附在白人社会中寻找存在感。最终h主人公终于意识到其自我意识地失去而选择做一个看不见的人,一个局外人更能看清事实。另外,书中的白人同样被刻画得淋漓尽致,要不然就只是将黑人仅仅当成工具,主动忽略,就像南方守旧派的白人,同样在北方,白人打着反叛的旗号争取黑人权利,但是事实上黑人在他们心中只是一个抽象的自成的概念,是他们想象中的黑人,他们并不具体存在,他们同样地潜意识地忽略了他们。这本书深度反应了19世纪50年代的种族问题。
评分不喜欢成长小说
评分但愿我们都不是看不见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