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幽灵:债务国家、哀悼活动和新国际》作者雅克·德里达,要想继续从马克思主义汲取灵感,就必须忠实于总是在原则上构成马克思主义而且首要地是构成马克思主义的一咱激进的批判的东西,那就是一种随时准备进行自我批判的步骤。这咱批判在原则上显然是自愿接受它自身的变革、价值重估和自我再阐释的。
雅克·德里达,当代思想巨擘、解构主义哲学家。青年时代的德里达求学于有“思想家的摇篮”之称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来成为西方解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在20世纪中后斯掀起巨大波澜,不仅使他成为欧美知识界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也成为现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论源泉,其核心概念“解构”所向披靡,广泛渗透到艺术、社会科学、语言学、人类学、政治学甚至建筑等领域。其著作超过40本,目前不少已经译成中文。
就像,1848年共产党宣言写作的时候欧洲的Holy Alliance如火如荼地反对「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蔓延,但同时——据德里达所说——他们「并不知道当在说『共产主义』的时候,他们自己在说什么」,在后冷战的当代,马克思的幽灵并没有因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巨变而真的消失。资本主义...
评分读完一遍后,觉得在“幽灵”一词上感到困惑。因为按照作者的分析,这东西有三个含义:首先是一种例如交换价值导致的普遍的具有魔力的肉体性且超感性的存在,这是关于拜物程序的功能性阐释。此外,它还意味着一种革命所必然需要的契机,这个幽灵,马克思也有见过,也在抗拒,随...
评分开场白第7页:“我们当然希望能学会生活。”明显不对,英文为:"I would like to learn to live."(我愿意学会生活)。
江湖郎中
评分……
评分大脑清零的三个月后看的第一本书~德里达的解构式解读是马克思主义在后现代的消极折光,但面向的态度确是肯定的,正如伊格尔顿说的,解构的那种自我毁灭模式让解构本身无懈可击,但在这里德里达控制了一点力度,幽灵介于是与不是之间,既是逻辑也是修辞,离开福山的历史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辩证陷阱,德里达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只继承了批判精神和解放精神。幽灵无处不在的悬置就是一种“延宕的精神”,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再出场推迟在永远无法到来的路上,但不会终结。
评分完全看不懂。。。-_-|||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