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許紀霖
出品人:
頁數:543
译者:
出版時間:2008-4
價格:36.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208076167
叢書系列:都市空間與知識群體研究書係
圖書標籤:
  • 知識分子
  • 許紀霖
  • 思想史
  •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
  • 中國近代史
  • 曆史
  • 知識分子研究
  • 文化研究
  •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公共交往·社會運動·思想史·學術交流·輿論傳播·文化變遷·知識分子群體·公共領域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1895-1949)主要研究瞭1895-1949年間中國知識分子的人際交往,私人脈絡,團體組織以及與城市公共媒體的關係,是一部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社會生活史。

著者簡介

許紀霖,1957年生,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及思想史。代錶著作有:《無窮的睏惑:近代中國兩個知識分子的曆史生涯》、《智者的尊嚴:知識分子與近代文化》、《中國現代化史》(主編)、《尋求意義:現代化變遷與文化批判》等。...

圖書目錄

總序 許紀霖/1
第一章 總論:近代中國的‘‘知識人社會”/1
一、從“士紳社會”到“知識人社會”/2
二、“知識人社會”的公共網絡:學校、社團與傳媒/8
三、為何重建社會重心失敗?/21
第二章 士人、城市與權力:清末滬上知識分子的交往網絡/31
一、日常生活與權力:清末知識分子交往的私誼網絡/32
1.入上海——初到滬的士人們/32
2.居上海——多重的日常生活世界/39
二、認同與權力:清末知識分子交往的會社網絡/53
1.三種連結方式——會社之形成/54
2.藉助公共空間——會社之活動/56
三、政治變遷與權力:清末知識分子交往的集會網絡/62
1.清末上海的集會/62
2.集會的發動、組織/65
3.集會的影響/68
四、印刷與權力:清末知識分子交往的傳播網絡/71
1.清末上海的印刷媒介/71
2.上海的傳播網絡/72
3.印刷媒介中的交往:以梁啓超為例/79
第三章 豈有文章驚天下:五四時期京滬知識分子的公共生活/89
一、從上海到北京:《新青年》知識群體與北京大學/90
1.陳獨秀與《新青年》的作者們/90
2.一校一刊的結閤/100
3.《新青年》知識群體的交往世界/113
4.代際閤作:《新青年》知識群體與新潮社/13l
二、從政團到社團:《改造》派知識群體的凝聚與介入/143
1.“懺悔中的新生”:研究係和《改造》雜誌的創刊/143
2.《改造》雜誌的作者群/148
3.交往網絡與知識群體的重構/153
4.介入五四:文化空間的營造/158
第四章 分歧與底綫:1920年代知識分子的交往網絡/171
一、20年代前中期知識分子的交往網絡/171
1.“新青年”的分化/171
2.北京知識分子的交往網絡/177
3.上海、廈門、廣州知識分子的交往網絡/191
二、20年代後期上海知識分子的交往網絡/199
1.知識分子的“內戰”/199
2.鬍適的交往網絡/201
3.魯迅的交往網絡/204
4.創造社和太陽社的交往網絡/209
第五章 疏離與融閤:1930年代的知識分子與上海地方社會/220
一、“左聯”知識分子——居無定所的漂泊者/220
1.“左聯”知識分子的匯聚/220
2.夾縫中生存的批判聲音/235
3.地下狀態的活動空間/244
二、“開明書店派”知識分子——植根上海社會的文化移民/248
1.“開明書店派”知識分子的匯聚/248
2.占有資源、輿論空間和受眾/257
三、上海地方名流——躋身城市精英的另類知識分子/264
1.學緣和地緣/265
2.活動舞颱和錶達空間/275
3.地方社會的精英/282
第六章 十字街頭的象牙塔:1930年代北平知識分子的交往世界/286
一、鬍適派學人群與北平自由知識分子的交往網絡/287
1.《獨立評論》社與議政性公共空間的建構/287
2.北大、清華與學院性公共網絡的形成/298
二、傳統、現代交往的雙重麵嚮與京派文人的交遊網絡/309
1.苦雨齋的周作人與“十字街頭的塔”/309
2.林徽因與“太太的客廳”網絡/319
三、《大公報》與北平知識群體的媒介網絡/327
1.“星期論文”知識群體與《大公報》的文化權力網絡/327
2.《大公報》文藝副刊與文學公共領域/334
第七章 地緣、學緣與慣習: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知識分子共同體/348
一、聯大的公共空間/350
1.社團/35l
2.報刊/358
3.民主廣場/360
4.茶館/362
5.文林堂/366
6.樹勛巷五號/367
7.金雞巷的沙龍/368
二、聯大知識分子的公共交往與自我認同/368
1.學術上的探究/369
2.知識分子的公共議政/381
3.拳政的嘗試/394
第八章 重建社會重心:戰後知識分子的同仁群體/407
一、儲安平與《觀察》群體/407
1.儲安平與《觀察》/408
2.儲安平與《觀察》群體/412
3.想象的共同體/419
二、《時與文》群體/428
1.《時與文》的負責人/429
2.“社務委員會”與《時與文》群體/431
3.《時與文》群體與“上海大學教授聯誼會”/442
4.《時與文》群體與上海社會各界/444
5.《時與文》群體與《觀察》群體/445
三、鬍適與《獨立時論》群體/447
1.鬍適與“獨立時論”社的成立/448
2.鬍適與“獨立時論”群體/451
3.“獨立時論”群體與北京大學/456
四、吳景超與《新路》群體/459
1.吳景超與《新路》創刊/460
2.吳景超與《新路》群體/462
3.《新路》群體與清華大學/464
4.《新路》與“中國社會經濟研究會”/467
5.《新路》群體與“獨立時論”群體/470
參考文獻/498
後記/542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社会史方法下的知识分子研究         张洪彬 载《中华读书报》2008年10月22日第10版             以往研究知识分子往往是从思想层面入手,关注知识分子在价值层面的选择与冲突,关注知识分子在价值与权势之间的挣扎。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种研究路径...  

評分

社会史方法下的知识分子研究         张洪彬 载《中华读书报》2008年10月22日第10版             以往研究知识分子往往是从思想层面入手,关注知识分子在价值层面的选择与冲突,关注知识分子在价值与权势之间的挣扎。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种研究路径...  

評分

这本书是集体合作的产物,许纪霖先生定下了基调和研究方法,然后手下的博士生和青年教师们分了时段分别去做。内容主要集中在知识分子日常交往的关系网络,并试图从他们的关系网络来解释知识分子的行为模式。使用的主要是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的“惯习”、“场域”、“象征性资本...  

評分

这个星期的读书会,原本是想要分享这本书,稿子是早就写好的。无奈感冒伤风,喉咙哑得连说话都费力。将稿子贴上,算是给自己一个压力,趁着这一周的时间将另外一本书重新看一遍,另做准备吧。 ………………………………………………………………………………………………………...

評分

社会史方法下的知识分子研究         张洪彬 载《中华读书报》2008年10月22日第10版             以往研究知识分子往往是从思想层面入手,关注知识分子在价值层面的选择与冲突,关注知识分子在价值与权势之间的挣扎。然而,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种研究路径...  

用戶評價

评分

是許紀霖和他的學生一起寫的書。雖然是學術著作但讀起來並不枯燥。

评分

許紀霖序極佳,後麵的文章倒馬馬虎虎,現在來看,觀點比較陳舊。

评分

名人八卦愛好者推薦讀物

评分

連讀瞭兩遍,這本書值得推薦,研究思路是可以藉鑒的,雖然因為是集體創作部分章節有瑕疵

评分

各章作者不同,好壞不一。許紀霖的總論我很感動,然後就混亂瞭……唐小兵的那章最歡樂瞭,就看著一群人吃啊玩啊吃啊玩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