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伯格(John Berger, 1926- ),小说家,画家,艺术史家。1926年出生于伦敦。1946年从军队退役后进入Cen tral School of Art和Chelsea School of Art in London学习。1948至1955年以教授绘画为业,曾举办个人画展。 1952年,开始为伦敦的New States man杂志撰稿,迅速成为英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批评家。此后他更有多部艺术专著和小说问世。最近30年,伯格生活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法国小村庄中,山民传统的生活方式令他着迷,并反映在他的作品中。
在西方,约翰·伯格被认为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艺评家、作家和公共知识分子。《每日电讯报》问:“今日,还有谁能如约翰·伯格一般,这样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看待艺术,看待艺术与时间、与景观、与社会生活呢?”
你来到我身后,用双手蒙住我的眼,要我猜你是谁…… 年逾八十的英国老头约翰·伯格曾说:“我认为一个写作的人,应该勤于见证身边正在发生的重要事情;即使书写所立即产生的力量,可能看似微不足道、或一时被人忽略,但不要顾虑这些,还是要写。“书写”有着一种非常潜沉的生...
评分我的2011年度之书。 1 《我们在此相遇》( Here is Where We Meet )由约翰·伯格在暮年写就,为悼亡录,“一本以七个城市串联而成的记忆之书,死亡之书,爱之书,成长之书”。我去台湾时买回这本,后来发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已有引进版,译者同为台湾人吴莉君。 2011年...
评分Here is Where We Meet: 一部优美文字铺垫的精致小品,不像是小说,更像是传记;不像是传记,更像是随笔。流水一样的记忆,记录的是人生中的一个个精彩瞬间,带给我们虚幻又真实的精神之旅。 在作者的笔下世界里,逝去的母亲依然可以和你一起携手走过Lisboa的街道,或者坐着叮...
评分一棵用金属支架造型的大树,他写为“人力的驯诱”。 他形容玩纸牌人的表情:精明又认命。 坐着不动的老妇:展示性的寂然不动。 母亲的步调:那是一个早已期待到达,期待坐下来的步伐。 慢慢寻找合适的字眼:咀嚼着,仿佛其中有个字包了一层软骨,得多嚼几回才能咽下。 那...
评分阅读不是为了获取知识,而是为了享乐,为了从书中辨认出某种击中内心深处的东西。 约翰·伯格的《我们在此相遇》,让我同时收获了知识与共情。导读部分是梁文道关于约翰·伯格的访谈。他称约翰伯格是“西方左翼浪漫精神”的真正传人,于是,下意识,也把他和政治挂上了钩。但整...
"it takes courage to write"
评分回忆…看到现在觉得不适合我…确实读不了散文这一类东西,别人的思绪飘到哪我怎么跟得上理解的了?
评分ghosts dance through. 同样写回忆,同样写城市,同样写漫游,berger的悲伤,沉思与引人入胜的力度掌握的如此好。
评分终于把一本看了N久的书给干掉了感觉真是太棒了!!!>3<
评分死者不会待在他们埋葬的地方 人死了以后 可以选择在这世上想住的地方 不是任何地方 是相遇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