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宅论

十宅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日] 隈研吾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178
译者:朱锷
出版时间:2008-5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7793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建筑
  • 隈研吾
  • 日本
  • 设计
  • 十宅论
  • 设计与文化
  • 文化
  • architecture
  • 住宅设计
  • 建筑美学
  • 人居环境
  • 生活哲学
  • 空间布局
  • 文化传统
  • 现代生活
  • 居住理念
  • 城市规划
  • 生活方式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十种日本人的居住文化与要求,以及十种日本住宅的特点与功能。在房地产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从“人人都想有个家”的公众心理出发,凭借对建筑史和建筑市场的专业知识与判断,探讨消费者最实际的消费需求,综合教育背景、文化偏好、社会阶层对消费者群体进行细分,力图让只拥有模糊偏好的消费者清楚看到自己的具体要求:住宅结构、外观、户型,等等。书中配有日本社会阶层划分表,以及典型日本住宅的户型图和内部空间设计透视图,实用并有趣味。

作者简介

隈研吾,日本著名建筑师,隈研吾都市设计中心代表,日本庆应义塾大学教授。当今日本建筑师的领军人物,他所思考的已不局限于建筑本身,而更侧重于建筑与人类、自然的关系。其作品的独特性在于他善于利用环境特征来创作,并随着环境特征的变化而变换建筑形态。

目录信息

前言
《十宅论》中文版序
译序
分类的前提
Ⅰ 单身公寓派
1.70年代的空间发明
2.旅店空间模型
3.旅行和性的暗喻
4.床·电话·电视机
5.球拍和滑板
6.高科技·后现代的“脱臭器”
7.西武不及丸井
Ⅱ 清里食宿公寓派
1.西式风格的私家住宅
2.断片的复制
3.家族团结的象征
4.逃往自然
5.双重束缚的空间化
Ⅲ 咖啡吧派
1.排除了共同体的酒吧
2.为了审视自我而去的酒吧
3.“咖啡吧”就是舞台装置
4.将家庭排除在外的住宅
5.靠演技来验证自我
6.外观怎样都好
7.对椅子的偏爱
8.北欧不及意大利
9.过渡期的样式
Ⅳ 哈比达派
1.婴儿潮世代的住宅
2.从零开始
3.现代主义的普及版
4.不遮丑的设计
5.白色乙烯布用于内部装修
6.对舶来品的信仰与合理主义的结合
Ⅴ 建筑师派
1.被当作“知识之窗”的建筑师
2.利休的“反其道之行”
3.现代版的茅屋
4.注重存在感的抽象空间
Ⅵ 住宅展示场派
1.认同“住宅人生化”的折中主义者
2.殖民风格占主流
3.西洋住居文化的宝冢式导入
4.公私空间的分离
Ⅶ 独门独院派
1.房产信仰的物象化
2.以看到实物为前提的商品
3.“靠种类取胜”的销售战略
4.“多种类”的设计与室内设计
5.住宅与媒介
6.文学媒介指定的场所
Ⅷ 俱乐部派
1.门槛高的空间
2.高级公寓风格的外观
3.深藏不露的手法
4.俱乐部是家庭理想化的复本
5.迪斯尼乐园的家庭版
Ⅸ 日式酒屋派
1.跟俱乐部派是孪生兄弟
2.日式酒屋的和式风格
3.和风的抽象化
4.日本现代化的矛盾构造
Ⅹ 历史屋派——结束
1.人为什么憧憬历史屋派
2.盖房子是件难为情的事
3.现代是看不见“场所”的时代

文库版后序
解说 作为模仿作品的《十宅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是去年11月的时候读的,一部分内容没读完,笔记只做了其中“三宅”…… 1. 《十宅论》写于八十年代日本“泡沫危机”盛行时期。 2. 在忙碌生活即将开始之时,如果能跟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睁开懵懂的双眼,用一种稍带刁难的眼神,用一颗没有归属的自由之心,孤独的去观...  

评分

对一个场景的描写,文字往往比画面更富深意,这是读它时的第一感受。可能是他把那种类似于哽咽或隐隐作祟的感受都用文字清晰勾勒出来,有了轮廓。并坦白表达立场,不会心存界惕。   由此,我尝试检阅我的居住习性。   工作日和大部分工作日的晚上,在公司及附近书吧,糕点...  

评分

“现在的住宅空间,都将住宅以外的空间作为自己的模板——这也是本书的中心题目”——隈研吾 “十宅论”真是一本奇书,流畅又肆意。让我读着读着老不自觉的想起北大的董老师,我觉得这两个人真是太像了。都是极端的个人主义分子,但又都特别喜欢写表达民意的书 文中的令人拍...  

评分

本世纪初有三本白皮书值得一提,该三本书的cover有异曲同工之妙。 它们分别是隈研吾的《负建筑》跟《十宅论》,还有就是原研哉的《设计中的设计》。 这是朱鄂为了向国人介绍日本的设计以及文化而特别策划的读本。 而我有幸几乎同时拜读了它们。 就易上手的程度来说,本人觉得...  

评分

“十宅论”即“十种日本人居住的十种住宅”。作者事先声明“十”只是为了凑,权当对上世纪80年代日本住宅的一种写生方式。鉴于中国发展的滞后,在今天阅读这本过时的书,个人觉得仍很有启发。 开篇作者讲到分类的前提,即住宅样式的象征性及其差异。这种象征性的分类当然是有先...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次看建筑有关的书~~有点小抽象

评分

第一次看建筑有关的书~~有点小抽象

评分

待写报告的

评分

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满足于现状始终抱有梦想——我想让年轻人知道这点多么重要,特别是在像中国如今这样飞速发展的社会中,更是不能忘了这两点。 隈研吾在序言里这么说,就足够了

评分

语言:文脉依存构造。前面的单身公寓和清里食宿公寓派将的比较有趣,讲安藤那段也不错,其他就一般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