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與雅俗

朝野與雅俗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復旦大學齣版社
作者:趙惠俊
出品人:
頁數:509
译者:
出版時間:2019-4
價格:72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9141870
叢書系列:復旦宋代文學研究書係
圖書標籤:
  • 詞學
  • 宋詞
  • 2019
  • 宋詞
  • 朝野
  • 雅俗
  • 曆史
  • 文化
  • 社會
  • 階層
  • 士人
  • 民間
  • 傳統
  • 審美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以宋徽宗朝為考察基點,在兩宋士大夫政治、國傢禮樂製度、帝王文藝政策、朝野文學空間、令麯與慢詞,士大夫詞人與專業詞人等研究視角下探索宋真宗至高宗朝詞壇生態,梳理詞體雅化的多維脈絡以及重要詞人的雅化貢獻。嘗試在傳統詞學理論的基礎上,結閤宋代政治史、詩文、書畫等領域的研究範式與成果,將詞體文學放歸到兩宋政治、文化的大環境中予以討論,為兩宋詞史、詞體雅化等詞學命題帶來新的闡釋框架與相關結論,並以此對柳永、蘇軾、周邦彥等經典詞人詞作予以考索與細讀,期求有助於詞學研究的深入。

著者簡介

趙惠俊,浙江常山人,1990年生於江蘇南京。201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係,獲文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係,從事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方嚮為詞學、宋代文學。於《文學遺産》《中華文史論叢》《浙江學刊》等刊物上發錶論文十餘篇。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節 現代詞學解釋框架的反思與問題的提齣
一、問題點:蘇辛相承與柳周薑吳——斷裂的詞體雅化脈絡
二、傳統詞學的斷裂因緣:“詞分南北”與“婉約豪放”的詞學闡釋框架
三、現代學術的斷裂成因:鬍適三分詞史觀與龍榆生的補正
四、本書的旨趣
第二節 宋人雅詞話語的多元意蘊指嚮
一、禮樂與詩教:以雅論詞的理論基礎與最基本的雅詞內涵
二、雅樂:對於聲律與音樂係統的規範
三、頌雅:盛德形容與承平記錄
四、騷雅:寄托諷諫譎怨的男女相思
五、儒雅:日常生活間士大夫人格與情趣的展現
六、雅辭:詩化的字麵
七、概念混淆的開始:硃彝尊的雅詞選擇與相關論述
第三節 令麯與慢詞辨析
一、令麯慢詞的多重意義指嚮與本書的選擇
二、詞中唐宋:令麯與慢詞之分的體式意義

第一章 雅俗之間:宴飲活動與京城歌詞形態
第一節 軍功貴戚的宴飲活動與科舉士大夫的漸次參預
一、從門閥士大夫到軍功貴戚:宴飲活動參與主體的轉變
二、象徵太平的公私宴飲:科舉士大夫參與宴飲的契機
第二節 宋真宗的禮樂活動與慢詞雅化的宮廷契機
一、“太平傢法”:宋太宗確立的禮樂統治手段與宋真宗的沿襲發揚
二、宋初宮廷音樂機構的高度世俗化與國傢禮樂需要的矛盾
三、長短句詞體進入宮廷雅樂係統與雅化契機的獲得
四、帝王意誌主導的頌體文風與士大夫接受慢詞寫作的曆程
第三節 代言體,專業詞人與慢詞特質
一、為帝王代言:頌體慢詞與鋪敘典麗的雅化路徑
二、為歌妓代言:俗體慢詞的文體特質與寫作場閤

第二章 江湖雅意:地方詞壇與士大夫的詞體嘗試
第一節 北宋前期的詞中城市與朝野詞風的離立
一、開封:繁庶與豪艷
二、兩浙諸郡:清麗與閑情
三、洛陽:遊宴與名教
第二節 地方座主與應酬之詞
一、地方送彆文學的詞體選擇
二、座主的詞學趣味與應酬詞風的變換
第三節 從令麯到慢詞:士大夫詞人的詞體儒雅化進程
一、類型化的時光感傷:令麯儒雅化的深入
二、從閨閣到客館:柳永為慢詞構建的時空傳統
三、柳蘇之間:類型化情感與自我身世寄寓
四、以文為詞:蘇軾的慢詞貢獻

第三章 “升平”時代(上):徽宗朝政治與京城雅詞
第一節 宮廷都下:大晟詞人的流行實質
一、京城:大晟詞人有限的流行空間
二、周邦彥與徽宗朝京城詞人群體
第二節 復歸三代與朝野離立
一、皇位繼承波摺與“太平傢法”需求
二、崇寜黨禁:令齣於中與朝野政治空間的離立
三、星變與政令:功業未成時的危機與堅持
第三節 三代製度建設與大晟雅樂
一、徽宗之前的北宋雅樂製作
二、大晟雅樂與大晟府
三、“以身為度”:利用皇權的定律方式
四、收復河湟:大晟雅樂首次發布時間的選擇
第四節 庶政惟和:政和改元與大晟詞人的活動時空
一、政和改元與復歸三代建設的完成
二、政和改元之後的太平展示
三、大晟樂下播教坊與大晟詞人群體的齣現
四、麵嚮外邦的展示
第五節 富麗精工:徽宗朝京城文化風尚與京城詞人創作
一、精緻與日常:徽宗主導下的宮廷文藝
二、精緻日常與太平歌詞
三、雅俗交雜的依舊:宦幸審美趣味與世俗流行詞風

第四章 “升平”時代(下):徽宗朝地方生態與詞體寫作日常化
第一節 詞體唱和的文本形態與唱和形態的詩化
一、以詞和詩:劉禹锡《憶江南》(春去也)的唱和對象
二、異域之眼:嵯峨天皇《漁歌子》唱和詞的文本形態
三、傳統承襲:重意輕韻的文本形態在北宋即席應歌唱和中的延續
四、“畫樓鍾動”:勾連今昔的詞作與唱和形態的案頭化擴容
五、“楊柳春風”:身後追和形態的引入
六、自和己作:蘇軾對詞體唱和形態的再次擴容
第二節 謫居生活與詞體“日常化”寫作
一、朝野離閤與山榖詞的前後變化
二、謫居文學的詞體選擇及其內在動因
三、集句詞:詩詞日常化的橋梁
第三節 經典另立:徽宗朝地方詞壇的追和詞寫作
一、創作生態:地方對元祐黨人的尊重
二、我本蘇門:黃庭堅的追和東坡詞
三、蘇門追憶:晁補之追和形式的悼念詞
四、蘇門再傳:李之儀與南渡前嚮子的追和詞
五、地方經典:徽宗朝其他地方詞人對蘇軾的摹效
第四節 日常與本色:徽宗朝地方雅詞的多重麵貌
一、本色當行:晁補之、李之儀的閑居詞
二、貴族風尚:古樂府與東山詞
三、內在轉嚮:葉夢得宣政年間的日常生活與詞體酬唱
四、京城元夕:江湖漂泊與舊遊追憶
五、彆是一傢:雅詞各體成熟後的詞史總結

第五章 秩序重建:高宗朝詞壇的異動與承繼
第一節 南渡前後兩浙士大夫的日常化雅詞寫作
一、地方官員:無涉黨爭與東堂詞的兩浙日常
二、江湖閑士:呂渭老宣和年間的詞體寫作
三、退居大員:葉夢得紹興五年所作諸闋同韻《臨江仙》
四、南渡異動:南渡北人與江南士人的心態異同
第二節 朝野轉換與東坡詞朝野影響的加深
一、建炎更化與頌體之詞的消退
二、江西詩人詩法論詞的普及
三、詞體寫作日常化後士大夫對詞集保存的重視
四、逃禪詞中的蘇詞影響與東坡形象
第三節 紹興和議與頌體復歸
一、紹興和議簽訂前徽宗“令齣於中”精神的恢復
二、紹興和議後的禮樂重舉
三、杭州感覺文化認同與士庶生活習尚
四、中興之頌:由野歸朝的太平歌詞
五、以雅為名:《樂府雅詞》《復雅歌詞》等詞選中的朝野
立場與詞壇雅正爭奪
第四節 融通朝野的雅詞追求與周邦彥的經典化
一、南渡後大晟詞人經典化可能性喪失與周邦彥的凸顯
二、清真詞結集性質與集中諸詞的作者立場
三、集大成:清真詞的“潛氣內轉”

結語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挑燈夜讀完成。今夏有幸得見作者,還濛指點,齣版之後還韆裏迢迢求得簽名本,也算樂事。總體說是一部當代古典文學研究界極優秀的博士論文,既有新見又體態謹嚴,精彩紛呈又收放有度,既氣魄宏大也懂得斷捨割離,一如作者為人。緒論中抽絲剝繭的剖析簡直是當代文獻綜述模範,社會曆史脈絡和文本內在兩條發展脈絡把握的都算到位,但相對來講還是文本脈絡寫得更精彩,作者的文本分析細膩又具有啓發性,我的確是從閱讀過程中重新體任柳詞和清真詞的。十分期待作者下一部更放得開的著作!這一本裏涉及周邦彥的內容還是比較少,十分希望看到作者對周吳薑王的文本分析!

评分

從士人身份、朝野離閤角度,分析瞭令麯與慢詞兩條不同的雅化路綫。明顯受到六人集的影響,尤其第四章,對次韻詞、王黃繼承性的討論明顯源於內山精也。可以說第三章從頌體詞考辨士大夫被捲入慢詞創作的過程,多有發見。而第四章為瞭凸顯地方寫作蘇黃在日常化過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頭緒繁雜,略有觀念先行之憾。總體來說,復旦的宋代研究,在王先生的引導下,受日本學人啓發,已然獨樹一幟。

评分

從士人身份、朝野離閤角度,分析瞭令麯與慢詞兩條不同的雅化路綫。明顯受到六人集的影響,尤其第四章,對次韻詞、王黃繼承性的討論明顯源於內山精也。可以說第三章從頌體詞考辨士大夫被捲入慢詞創作的過程,多有發見。而第四章為瞭凸顯地方寫作蘇黃在日常化過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頭緒繁雜,略有觀念先行之憾。總體來說,復旦的宋代研究,在王先生的引導下,受日本學人啓發,已然獨樹一幟。

评分

從士人身份、朝野離閤角度,分析瞭令麯與慢詞兩條不同的雅化路綫。明顯受到六人集的影響,尤其第四章,對次韻詞、王黃繼承性的討論明顯源於內山精也。可以說第三章從頌體詞考辨士大夫被捲入慢詞創作的過程,多有發見。而第四章為瞭凸顯地方寫作蘇黃在日常化過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頭緒繁雜,略有觀念先行之憾。總體來說,復旦的宋代研究,在王先生的引導下,受日本學人啓發,已然獨樹一幟。

评分

社會曆史與文體內部兩條綫索來展開論述,將原本簡單的婉約豪放二元對立的模式打破,立足於朝野的更迭,詞人群體的消長,讀來頗有啓發,特彆是唱和與詞體創作日常化的一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