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丧斯文

不丧斯文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李若晖
出品人:
页数:290
译者:
出版时间:2019-9
价格:7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5638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思想史
  • 政治哲学
  • 秦汉史
  • 政治思想
  • 历史
  • 周秦之变
  • 2019
  • 学术
  • 文学
  • 幽默
  • 讽刺
  • 社会观察
  • 人性
  • 生活哲思
  • 当代小说
  • 文化反思
  • 轻小说
  • 成长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讨论周秦之变背景下的德性政治。德性政治即道德与政制(道德与权力)合一的制度。本书从哲学角度,深入研究汉代儒学与制度的相关性。作者论证周礼体制的特色是政治制度与道德修养合二为一,即位德合一。周秦之变的核心即由礼变为法。汉将儒学德性转化为制度,以秦制为基础的中国传统王朝政制对接。华夏三千年变局在于“德”“位”之分合。作者进而认为,近代以来社会性质的发展方向是打破权力主导,以文化建构人的关系,回归人的真实存在。

作者简介

李若晖,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领域(研究专长):先秦两汉哲学、历史、文献。代表性著作:《郭店竹书老子论考》、《语言文献论衡》、《思想与文献》。

目录信息

总序 //001
序 //001
引 言 如何研究思想与制度的相关性:以汉代儒学与制度为例 //001
绪 论 中国德性政治史要略 //001
第一节 中国古典德性政治 //001
第二节 “德”与“位” //006
第三节 世家大族与德性政治 //010
第四节 平民家族与德性政治 //012
第一章 以“天”代“帝”:周礼德性政治之建立 //016
第一节 “德”与“帝” //016
第二节 “天”与“德” //022
第二章 厉始革典:周代德性政治之崩颓 //032
第一节 西周军事之衰 //032
第二节 西周政治之颓 //036
第三节 厉王之政 //043
第三章 失德而后礼:清华简《系年》“蔡哀侯取妻于陈”章考论 //053
第一节 “弗宾”考 //054
第二节 姨与媵 //059
第三节 谋诈礼义之间 //069
第四节 小结:礼的工具化 //076
第四章 “礼”“法”陵替:周秦之变中的德性政治范式转换 //077
第一节 礼法之分 //077
第二节 自然秩序:礼 //084
第三节 人为秩序:法 //093
第四节 郡县制 //096
第五章 导之以德 齐之以刑:《厚父》“典刑”考 //112
第一节 《厚父》与法家 //115
第二节 《厚父》与墨家 //122
第三节 小 结 //131
第六章 “德”“位”分合:孔孟复礼与中国德性政治之奠定 //132
第一节 周礼:以“位”定“德” //133
第二节 春秋:“位”“德”分离 //137
第三节 孟子:以“德”定“位” //142
第七章 至德之世与耕战立国:“知母不知父”的中国谱系 //146
第一节 “母系社会”的植入 //150
第二节 古典时代(上):以无父为无君 //162
第三节 古典时代(下):以有母为有国 //168
第四节 小 结 //178
第八章 《黄帝李法》与秦汉军事国家 //181
第一节 汉军法与古兵书 //181
第二节 穿窬与坊里制 //186
第三节 营垒与黄帝建国营都 //189
第四节 苛法与黄帝类型道论政论 //195
第五节 暴力建国与军事国家 //199
第九章 燔诗书 明法令:秦制之经学影响 //207
第一节 “述”与“作” //207
第二节 抄 者 //213
第三节 经学与定本 //226
余 论 秦至清社会性质研究方法论省思 //236
附 录 《尚书·洪范》时代补证 //245
第一节 《洪范》的作者 //245
第二节 十有三祀 //247
第三节 司 寇 //248
第四节 徐屈之争 //251
第五节 《洪范》时代 //254
第六节 异本并存 //255
参考文献 //258
后记 //28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总体而言是一本不错的书,特别是第六章对“德”“位”关系的讨论很有新意。但仍然有很多因循旧说的地方,比如认为西周已经有“礼”的观念,“铸刑鼎”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等。关于“铸刑鼎”的问题,法律史家王沛已经有了很多研究,不知为何作者视而不见。另外,这算是历史研究吧,偏观念史,和哲学史关系不大,因为作者并没有研究一种系统的哲学体系。

评分

总体而言是一本不错的书,特别是第六章对“德”“位”关系的讨论很有新意。但仍然有很多因循旧说的地方,比如认为西周已经有“礼”的观念,“铸刑鼎”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等。关于“铸刑鼎”的问题,法律史家王沛已经有了很多研究,不知为何作者视而不见。另外,这算是历史研究吧,偏观念史,和哲学史关系不大,因为作者并没有研究一种系统的哲学体系。

评分

总体而言是一本不错的书,特别是第六章对“德”“位”关系的讨论很有新意。但仍然有很多因循旧说的地方,比如认为西周已经有“礼”的观念,“铸刑鼎”是春秋时代才出现的等。关于“铸刑鼎”的问题,法律史家王沛已经有了很多研究,不知为何作者视而不见。另外,这算是历史研究吧,偏观念史,和哲学史关系不大,因为作者并没有研究一种系统的哲学体系。

评分

通过注释找书倒很方便,不过稍有重复之引文和用语,若是优化一下行文逻辑或可省去这种拖沓。这种重复的感觉和《纯粹理性批判》真不一样,康德是为了说明其论证目标,而此书的重复却是那种给你一遍遍地演绎的感觉。遗憾的是,这种演绎的合法性显得十分可疑。

评分

虽然是以德性政治为题,但与之相关的系统论述实际上不超过四章,其余大多为考据性文字。优点在于立论新颖,一些观点颇有启发性。缺点在于勾连出太多枝叶,从而使论证杂乱而欠深入。今人多好论文集书,然成体系者屈指可数,盖多为人之学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