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曆山大·索爾仁尼琴(1918~)前蘇聯俄羅斯作傢。生於北高加索的基斯洛沃茨剋市。1924年,隨寡母遷居到頓河上的羅斯托夫市。在這裏,他讀完瞭中學,考入羅斯托夫大學的物理數學係,1941年以優異成績畢業。與此同時,因酷愛文學,他還在莫斯科文史哲學院函授班攻習文學。
蘇德戰爭爆發後,索爾仁尼琴應徵入伍,曾任大尉炮兵連長,兩次立功受奬。1945年2月,作者在東普魯士的前綫被捕,因為他同一個老朋友通信中批評瞭斯大林,內務人民委員部以“進行反蘇宣傳和陰謀建立反蘇組織”的罪名判處他8年勞改。刑滿後被流放到哈薩剋斯坦。1956年解除流放,次年恢復名譽,後定居梁贊市,任中學數學教員。
1962年11月,經赫魯曉夫親自批準,索爾仁尼琴的處女作中篇小說《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在《新世界》上刊齣。這部蘇聯文學中第一部描寫斯大林時代勞改營生活的作品,立即引起國內外的強烈反響。1963年,作者加入蘇聯作協。這以後,他又寫瞭好些作品,但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除瞭《馬特遼娜的傢》等四個短篇外,其餘均未能在蘇聯境內發錶。1965年3月,《伊凡·傑尼索維奇的一天》受到公開批判。
1967年5月,第四次蘇聯作傢代錶大會前夕,索爾仁尼琴給大會寫瞭一封公開信,要求“取消對文藝創作的一切公開和秘密的檢查製度”,遭到當局指責。1968年,長篇小說《癌病房》和《第一圈》在西歐發錶。1969年11月,作傢被蘇聯作協開除會籍。
1970年,“因為他在追求俄羅斯文學不可或缺的傳統時所具有的道義力量”,索爾仁尼琴獲諾貝爾文學奬。但迫於形勢,索爾仁尼琴沒有前往斯德哥爾摩領奬。1971年,德、法兩國同時齣版他的長篇小說《1914年8月》。1973年12月,巴黎齣版瞭他的《古拉格群島》第一捲,披露瞭從1918年到1956年間蘇聯監獄與勞改營的內幕。1974年2月12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宣布剝奪其蘇聯國籍,把他驅逐齣境。同年10月,美國參議院授予他“美國榮譽公民”稱號,隨後他移居美國。
1989年,蘇聯作協書記處接受《新世界》雜誌社和蘇聯作傢齣版社的倡議,撤消作協書記處於1969年11月5日批準的把索爾仁尼琴開除齣蘇聯作協的“不公正的、與社會主義民主原則相抵觸的決定”,同時委托當選為蘇聯人民代錶的作傢們嚮最高蘇維埃提齣撤消最高蘇維埃主席團1974年2月12日的命令。根據蘇聯作協的決定,索爾仁尼琴的作品開始在蘇聯國內陸續齣版。
个人以为,这个短篇是索尔仁尼琴最出色的作品。在写这个故事的时候,作者尚未象写《第一圈》的时候那样让愤怒堵住自己的心灵,还可以以一种平静的态度去面对命运的不公。而恰恰就是这种平静,更能让人感觉到作者深深的愤怒与悲哀,就如同我们面对大海的时候,所体会到的那看似...
評分 評分引:“这篇纪实性的、甚至是“自传性”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重温那段历史。“二战”前后的纳粹德国搞过集中营,让人意料不到的是,代表正义力量与之交战的苏联却同样搞起了集中营,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纳粹的集中营主要是针对犹太人和战俘的,而苏联的集中营(劳改营)却主要是...
評分《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苦役犯的思想一那也是不自由的。总是回到同一个问题上来,翻来覆去地想:褥垫里的那份口粮会不会被摸到?晚上医务所会不会给病假呢?关还是不关中校的禁闭?采扎尔的那件绒布衬衣到底是怎么弄到手的?大概他是买通了私人物品储藏室的管理员,否则能...
評分索尔仁尼琴曾经让我十分佩服,那种情感类似于一个孩子面对一个巨大的建筑物所怀有的敬畏与渴望:夜幕中它是一个太阳在我的双掌间如硬币燃烧,让我触及到了灵魂的肃穆。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他流亡在一个名叫卡文迪什的美国小镇生活18年后,坚持写下的那部长达数千页的《红轮》,...
第一本索爾仁尼琴,從最薄的入手。很多人詬病索爾仁尼琴“寫作手藝”不高,其獲諾奬也是因其政治因素。讀完這本書的感覺是,索爾仁尼琴用最樸實的筆記錄瞭蘇聯勞改營真實的“秘密”,這種文字除瞭帶給我們震驚之外,還透露齣瞭“人造原始封閉狀態”下的人性,很能讓人反思政治環境下的人(正史的記錄無論多麼真實,總會少掉幾分人性探索),雖然不能說這就是一流的“文學藝術”,卻是一流的記憶與寫作。“舒霍夫默默無言地望著天花闆。連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是不是想要自由瞭。”
评分“舊月亮究竟上哪兒去呢?”“上帝把舊月亮弄碎做瞭星星。”
评分如此稀鬆平常一天記述中卻能讀齣如此大的苦澀
评分真實自有萬鈞之力
评分雖說處處反諷,但絕望中的“小確幸”的確起到瞭支撐人生存下去的作用。人的彈性是奇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