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公使夫人日记

德国公使夫人日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福建教育出版社
作者:[德]海靖夫人
出品人:八本坊
页数:235
译者:秦俊峰
出版时间:2012-1
价格:33.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3456795
丛书系列:中德文化丛书
图书标签:
  • 历史
  • 外国人看中国
  • 中国近代史
  • 晚清
  • 德国
  • 近代史
  • 文化
  • 史料
  • 德国
  • 公使
  • 夫人
  • 日记
  • 历史
  • 女性
  • 外交
  • 近代
  • 欧洲
  • 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德国公使夫人日记》是德国公使夫人伊丽莎白·冯·海靖在中国期间(1896年—1899年)所写的日记节选。

《德国公使夫人日记》在德国军事强占胶州湾和戊戌变法的历史大背景下,详细描写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现状。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十章,依次介绍了海靖在北京、武昌等地公使生活,和当时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物。作者海靖夫人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隽永的文字,再现了晚清时中国的内忧外患,落后残败的现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作者简介

伊丽莎白•冯•海靖(1861年-1925年),1861年12月10日出生于普鲁士王国的一个伯爵家庭,父亲阿尔伯特•冯•弗莱明伯爵曾担任过普鲁士驻巴登王国的公使,母亲阿姆伽特出生于卡尔斯鲁厄市。伊丽莎白的外祖父母阿基姆•冯•阿尔尼姆和贝蒂纳•冯•阿尔尼姆是德国早期浪漫主义思潮――海德堡浪漫学派的杰出代表和作家,她的妹妹伊莲娜•福伯斯-莫泽也从事文学创作。

目录信息

总序
序言:一个公使夫人眼里的中国
前言
目录
第一章 肮脏的北京城
第二章 李鸿章的银杯
第三章 中德“抓袖事件”
第四章 紧张的公使生活
第五章 游玩长江
第六章 德国强占胶州湾
第七章 海因里希亲王来华
第八章 外国人眼中的戊戌变法
第九章 晋谒慈禧太后
第十章 对中国说再见
附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一部翻译作品,能兼具文学与史学双重价值,在今日已属十分难得。出身德国贵族家庭的海靖夫人,1896年随夫君来到北京驻扎数年。她记下的日记,除了描摹的生动之外,我更看重里面中德胶州湾交涉的记录,可补官方史料的不足。译者秦俊峰对此书是下了功夫的,所加译注也比较专业,...  

评分

“他们还是不了解中国人,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个民族会因为在山东的一些惩罚性军事行动而主动挑起战事!”这是1899年3月23日,德国驻中国公使海靖之妻,在日记中写下的充满轻蔑的一句话,讽刺的不仅是中国人,还有第二帝国外交部。其实,德国外交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当时清廷的主...  

评分

“他们还是不了解中国人,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个民族会因为在山东的一些惩罚性军事行动而主动挑起战事!”这是1899年3月23日,德国驻中国公使海靖之妻,在日记中写下的充满轻蔑的一句话,讽刺的不仅是中国人,还有第二帝国外交部。其实,德国外交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当时清廷的主...  

评分

一部翻译作品,能兼具文学与史学双重价值,在今日已属十分难得。出身德国贵族家庭的海靖夫人,1896年随夫君来到北京驻扎数年。她记下的日记,除了描摹的生动之外,我更看重里面中德胶州湾交涉的记录,可补官方史料的不足。译者秦俊峰对此书是下了功夫的,所加译注也比较专业,...  

评分

“他们还是不了解中国人,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个民族会因为在山东的一些惩罚性军事行动而主动挑起战事!”这是1899年3月23日,德国驻中国公使海靖之妻,在日记中写下的充满轻蔑的一句话,讽刺的不仅是中国人,还有第二帝国外交部。其实,德国外交部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当时清廷的主...  

用户评价

评分

德国公使示意张之洞留意列队站好的仪仗队时,老先生会错了意,以为要他沿着陡直的军用舷梯爬下去,于是不顾年老体衰,就要往下爬,幸好及时被公使制止,一旁的船长忘了中国人中有人会德语,大声喊道:“这个老家伙差点爬了进来”。

评分

翻译总是留下遗憾,有空列个勘误表

评分

讲述了很多小细节,没想到昔日的北京城是如此肮脏破财,公使夫人简直每天都在抱怨,虽然对中国的自然景色还是称赞有加,但是对日本却捧为世界开明文化中心,可见日本当年发达程度。

评分

翻译得很好,直接从德文翻过来,非常有史学价值。

评分

德国公使海靖夫人,作为一个当时强国的贵妇人,对19世纪末的中国、北京城,能有什么印象,不说也能猜到一二。尽管日记充满了优越感,甚至不乏敌意,但显然从第三方角度看到的中国,还是有很多意想不到的史料。海靖,原译名海静,恭亲王认为“君来寻好,而名旁有争,非佳象也”,改为靖。海靖欣然而从,恭亲王大悦,认为这厮可以狎而玩之。殊不知,外人视之。翻译之字,何足轻重。这开始的恩威并施,太有中国特色。令人印象颇深的,还有李鸿章那个专盛鼻屎的银杯子。海靖夫人笔下的戊戌变法,虽然寥寥数笔,也能从侧面看出当时的紧张气氛。总之,是个有趣的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