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國社會史論

近代中國社會史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李恭忠
出品人:
頁數:409
译者:
出版時間:2018-5
價格:10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305201318
叢書系列:學人文叢
圖書標籤:
  • 社會史
  • 曆史
  • 中國近現代史
  • 近代史
  • 民國史
  • 曆史學
  • 中國史
  • 現代中國
  • 近代中國·社會史·曆史研究·社會變遷·民國時期·基層社會·中國社會·曆史評論·文化變遷·製度演變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文集涵蓋政治文化與集體記憶、秘密結社與中國社會史、中國海洋史等領域。收入本書的15篇文章,大緻可以反映作者過去20年的學術研究軌跡。

著者簡介

李恭忠,現為南京大學曆史學院、學衡研究院教授,南京大學民間社會研究中心主任,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側重於政治文化與集體記憶、秘密結社與中國社會史、中國海洋史等領域。代錶作為《中山陵:一個現代政治符號的誕生》

圖書目錄

自序
第一編 “社會”的“秘密”
“江湖”:中國文化的另一個視窗
——兼論“差序格局”的 社會結構內涵
結義:近代中國的“社會”想象
“客傢”:社會身份、土客械鬥與華南地方軍事化
濛冤敘事與下層抗爭:天地會起源傳說新論
民族主義的“發明”:辛亥革命前後的會黨論說
第二編 觀念和製度
“倭寇”記憶與中國海權觀念的演進
從republic到“共和”:一個西方概念的中國之旅
青年孫中山的革命想象——1895年廣州起義再探
張謇科舉經曆探微——製度史的視角
誰之縣政——民國後期山西四縣財政預算歲齣結構分析

第三編 記憶與認同
康熙帝與明孝陵:關於族群徵服和王朝更替的記憶重構
開放的紀念性:中山陵建築精神的錶達與實踐
“黨葬”孫中山:現代中國的儀式與政治
“總理紀念周”與民國政治文化
孫中山:英雄形象的百年流變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南大曆史學院李恭忠老師的論文集,匯聚瞭李老師最近二十年間的曆史學論文代錶作。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延續作者的導師蔡少卿先生的研究路徑,關注會黨、客傢人等民間社會群體的曆史生存狀態;第二部分一方麵順承以孫江老師領銜的學衡研究院的關注重點,探討共和等政治概念的演化進程,另一方麵又從製度史和社會經濟史的視角切入,闡發自己在孫中山革命、張謇生平、民國時期基層公共財政等相對熱門的研究領域的心得和成果;第三部分則延續著作者博士論文裏的關注主題,探討中國近現代曆史上,圍繞明孝陵、中山陵等建築和符號,展開的記憶與認同的重塑、建構的研究。整體而言,李老師的研究以社會史為主,而這種社會史研究,又體現齣濃厚的政治史的底色與取嚮。一本值得細讀和參考的論文集。

评分

包涵瞭秘密社會史,概念史、政治文化史三部分。作者提齣“江湖中國”用來補充費孝通對於傢國中間地帶分析的不足,其範例則是“結義”現象,第二篇文章討論瞭近代三種結義類型,其為由個體形成社會的紐帶。有關土客之爭,作者觀察到瞭士紳的非國傢立場,此外所謂客傢文化也具有很強的建構性。天地會的起源問題,作者提齣瞭小民、忠臣、義士三種濛冤敘事模式,天地會采用後者,使其抗爭更具正當性。清末革命派的民族主義有藉鑒利用洪門理論的一麵。有關明清倭寇記憶的傳承,作者認為製約瞭海權觀念的發展,一方麵海防對象指嚮民間,另一方麵則忽略瞭歐洲勢力,埋下瞭近代失敗的伏筆。關於共和觀念及乙未舉事的考察,均能看到孫中山的局限性。科舉與四縣財政的考察有迴應羅誌田和杜贊奇的一麵。最後一部分大體是其博論的延伸,其實就是政治崇拜的塑造過程。

评分

南大曆史學院李恭忠老師的論文集,匯聚瞭李老師最近二十年間的曆史學論文代錶作。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延續作者的導師蔡少卿先生的研究路徑,關注會黨、客傢人等民間社會群體的曆史生存狀態;第二部分一方麵順承以孫江老師領銜的學衡研究院的關注重點,探討共和等政治概念的演化進程,另一方麵又從製度史和社會經濟史的視角切入,闡發自己在孫中山革命、張謇生平、民國時期基層公共財政等相對熱門的研究領域的心得和成果;第三部分則延續著作者博士論文裏的關注主題,探討中國近現代曆史上,圍繞明孝陵、中山陵等建築和符號,展開的記憶與認同的重塑、建構的研究。整體而言,李老師的研究以社會史為主,而這種社會史研究,又體現齣濃厚的政治史的底色與取嚮。一本值得細讀和參考的論文集。

评分

反映恭忠老師學術軌跡的論文集,這種自下而上、從邊緣嚮中心觀察曆史的視角對於社會和政治文化的研究啓發性很強。下篇記憶與認同的係列論文可以說是其那本中山陵研究專著的思路凝煉。

评分

值得讀,但多數文章“深描”力度不夠,因為研究方嚮的原因,這種功力上的欠缺自也帶來一種浮於錶麵的感覺。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