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對清同治、光緒兩朝地方督撫群體結構和人事嬗遞狀況之梳理,著重分析瞭同光督撫的特性及其對晚清政局的影響。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後期和鎮壓撚軍起義的過程中,以曾國藩、李鴻章等為首的湘淮集團趁勢崛起,而清廷通過“扶淮抑湘”到“湘淮互製”,確立瞭“湘淮分立”的調控路徑。雙方博弈的結果,最終導緻湘淮集團由同治元年(1862)的全盛時期進入光緒二十六年(1900)全麵衰落的態勢,地方實力集團呈現齣從湘淮集團嚮北洋集團轉換(1862~1900)的政治格局。
邱濤,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曆史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教授。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對曆史資料的選擇性閱讀和對曆史脈絡的過度解讀,以論證史,貌似信史,實為意淫。晚清政局內輕外重的總體格局是成立的,否則無法解釋庚子年間東南互保現象的齣現,但清室雖輕,仍能有效製約地方勢力的挑戰;地方雖重,但明清兩朝的權力分配架構使地方挑戰中央的可能絕無。證之明清兩朝,帝製穩定時期,無一地方坐大挑戰中央之先例。(閱讀時間:2019年10月21日-22日;自評:6.9;推薦指數:★★★)
评分看著不像是專著,像是論文集。最核心的部分是二三章。中心思想在,但是總感覺是在例證,“內輕外重”“內外皆輕”依然有它的道理,隻是觀察角度不同而已。第七章甲午戰爭的部分,即使換瞭一個“控製權”的題目,依然可以看齣同本書主題關聯不大,像是在注水。
评分考證細密,多有創見,提齣晚清中央政府仍然能有效控製地方督撫,有很大啓發意義。
评分看著不像是專著,像是論文集。最核心的部分是二三章。中心思想在,但是總感覺是在例證,“內輕外重”“內外皆輕”依然有它的道理,隻是觀察角度不同而已。第七章甲午戰爭的部分,即使換瞭一個“控製權”的題目,依然可以看齣同本書主題關聯不大,像是在注水。
评分剛剛讀完,內容還是很豐富的。作者對於軍事史研究頗有心得,讀來長瞭不少姿勢。存在的問題和上一部著作一樣,還是條理過於清晰,而又結論先行,所以極少論證,像例證,不像歸納。個人觀點,“內輕外重”仍然可以用於詮釋庚子之前的權力格局,此輕、重之分並不是內與外的比重,而是內與內比,外與外比。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