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文学研究 李怡 日本 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研究 比较文学 出版史 *中国现代文学卒论
发表于2024-11-22
东游的摩罗——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从晚清到五四,一般被视做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期”,在这一过程当中,日本成为了激活中国作家生存感受、传输异域文化的“中介”。从黄遵宪、梁启超到创造社的几代中国作家通 过留日体验完成了对创作主体的自我激活,在一个全新的意义上反观自己的世界,表达前所未有的新鲜感悟,这有效地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李怡,男,1966年6月生于重庆,1984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200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及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闻一多研究会副会长。代表作有《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现代四川文学的巴蜀文化阐释》《七月派作家评传》《阅读现代》《为了现代的人生》《中国现代诗歌欣赏》《现代性:批判的批判》《作为方法的民国》等。
这个题目其实很难做,特别是牵涉到近代文学那一块。问题意识还是不错的。强调了“体验”,而不是单纯的借鉴。讲到了明治和大正两个时代的不同,对留学生的影响也不同。
评分最后一章表格很可以,角度也很有趣
评分比较文学的一个新的“切入点”。这一切入点给了现在的我极大的启发,也在某些方面解答了一直苦苦徘徊的我的一些问题:比较文学中影响研究的所谓“合法性”在哪里?而所谓的“联系”究竟是后人费劲心力苦苦发掘出的未被前人发掘的,还是后人主观臆想和手动建立起来的?而影响研究中“非此即彼”的态度是否或于武断,忽略了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理论文学思潮本身的独立性和复杂性?而所谓受影响的作家是否仅仅是一个观念或思想或表达方式的传声筒,作家本身的态度和他的创作是否一定具有统一性?比较文学一直“立不住”的原因,或许在于太过僵死、静态地看待文学的传播和交流,而这本书却从另一个动态、多变的角度看待了这个问题。中日现代文学的影响,这一并不新颖的选题被做出了新意,落脚点在于作家本身的“个人体验”而非个性的扁平化。
评分这个题目其实很难做,特别是牵涉到近代文学那一块。问题意识还是不错的。强调了“体验”,而不是单纯的借鉴。讲到了明治和大正两个时代的不同,对留学生的影响也不同。
评分李怡老师的博士论文,读第二遍了。整篇文章以体验为切入点进行比较文学的分析,注重中国现代作家的“日本体验”。外国文学之于中国现代文学不止简单的平行对比,也不是简单的影响研究。而是中国现代作家以自我经历为基础,在留日或留美的过程中,对异域文化的主体感性体验,从而激发了理性思考。此文也启发本人,影响研究是以实证研究为基础,以尊重作家主体性为要求的比较文学方法。
最近看了一些李怡先生的论文与著作,发现他很有思想,见解,随处可以读到一些闪光的论点,在现在学术浮躁、注水的时候,确实很难得,值得一读。
评分最近看了一些李怡先生的论文与著作,发现他很有思想,见解,随处可以读到一些闪光的论点,在现在学术浮躁、注水的时候,确实很难得,值得一读。
评分东游的摩罗——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李怡 引子 王富仁《影响21世纪中国文化的几个现实因素》:以留学生文化为基础的20世纪的中国 从1902年成城学校人学事件到1905年的反对“取缔规则”运动,从纪念“支那亡国”到同盟会的反清斗争,从反对“二十一条”到左翼文艺运动...
评分最近看了一些李怡先生的论文与著作,发现他很有思想,见解,随处可以读到一些闪光的论点,在现在学术浮躁、注水的时候,确实很难得,值得一读。
评分最近看了一些李怡先生的论文与著作,发现他很有思想,见解,随处可以读到一些闪光的论点,在现在学术浮躁、注水的时候,确实很难得,值得一读。
东游的摩罗——日本体验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