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实力的迅速提升,美国长久以来拥有的全球优势地位受到了挑战。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雅典和斯巴达的战争历史,对理解当下中美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修昔底德在书中指出,“使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以及因此而引起的斯巴达的恐惧”,艾利森将此定义为“修昔底德陷阱”。 本书聚焦崛起中的中国对于美国及全球秩序的影响这一问题,对历史上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进行全球竞争的案例和战争场景进行分析,指出中美之间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作者认为,修昔底德陷阱是一个结构性压力,在现今中国和美国都提出让各自的国家“再次伟大”的时代背景下,两国妥善处理在关键领域的利益分歧,可避免灾难性战争的发生。同时,作者在书中还为中美如何避免发生战争冲突提供了12个具有借鉴意义的方法。
格雷厄姆·艾利森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贝尔福科学与国际事务中心的主任,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的创始院长,美国著名国际政治问题研究专家。他曾担任助理国防部长,并为从里根到奥巴马的每一位总统的国防部长提供咨询服务。 著有《决策的本质:解释古巴导弹危机》 《核恐怖主义:可预防的终极灾害》 《李光耀论中国与世界》等书。两次获得美国国防部公共服务特别奖章,这是非军事人员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译者:
陈定定: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副院长,著名社会智库海国图智研究院创始人兼院长,曾任国际研究学会(ISA)亚太区副会长(2014-2018年),现兼任德国全球公共政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美国霍普金斯大学SAIS学院客座研究员,著名国际问题英文杂志《外交官》的专栏作家。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中美关系、中国外交和国际公众舆论等。
傅强:中央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保罗·尼采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访问学者(2010-2011年);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关系理论、安全话语分析和中美关系等,曾在《外交评论》 《国外社会科学》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出版《巅峰过后:西奥多·罗斯福》 《大战略的政治经济学》等译著,曾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北京高等学校“青年英才”计划资助。
在1980年,美国赴华游客还很少。这个国家才刚开始向西方“开放”,赴华旅行仍然很困难。那些去过那里的人发现,这个国家似乎是从遥远的历史中走出来的:幅员辽阔,乡村遍布,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沉睡未醒。游客们在中国看到了那些破败的竹屋和苏联风格的公寓楼,城市街道上挤...
评分本书作者是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创始院长,和我同为哈佛校友(我脸皮是不是很厚!),所以书中多处引用哈佛名人的话(基辛格、汤因比、亨廷顿、费正清、尼尔 弗格森、保罗 肯尼迪、刘鹤等等)。也曾官至美国助理国防部长,并是历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顾问,因此接近美国权力中心...
评分在1980年,美国赴华游客还很少。这个国家才刚开始向西方“开放”,赴华旅行仍然很困难。那些去过那里的人发现,这个国家似乎是从遥远的历史中走出来的:幅员辽阔,乡村遍布,变幻莫测,难以捉摸,沉睡未醒。游客们在中国看到了那些破败的竹屋和苏联风格的公寓楼,城市街道上挤...
评分书一般,但我觉得中美之间一战基本是肯定的。问题在于某方内部有通过对外战争来解决内部政局危机的动机。
评分浮光掠影的分析,而且作者其实是自相矛盾的。一方面主张,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如果能建立互信,保持有效沟通,重新定义各自关系和地位,不产生战略误判,愿意妥协,就可以走出战争迷雾。但所举案例却表明,做到这些是很难的。雅典对斯巴达、普鲁士对法国、德国对英国、日本对美国,统统没做到,结果陷入战争。而少数几个成功案例,如葡萄牙与西班牙,是因为有更高权威(教皇子午线);美国挑战英国,是英国为了全力应对德国,在全球霸权和欧洲均势之间选择了后者,所以主动退出北美——这有多少可复制性?所以作者真正的结论是难免一战(但我并不同意这个结论,其对中国的分析肤浅又错误
评分修昔底德陷阱,在中国已是个耳熟能详的词。看完Graham Allison的书,惊诧之余,颇有感慨。惊诧的是,作者总结的16个崛起国与守成国之间修昔底德式的结构性对抗中,14个最终以“不宣而战”或“擦枪走火”而告终,这概率数字看起来真的冰冷。感慨的是,对于这样一个涉及中美命运的重大命题,书中频频引用的却是陆克文和李光耀等的洞见,中国的专家学者基本上缺席了(除了引用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之外)。更加感慨的是,作者提出这个概念之后,中美关系竟然完全朝着这一面向在迁移,说一语成谶似乎也不为过了。当然,这应该不是作者的错,他只是提出了一个经验观察而已,那究竟又是谁的无心插柳或蓄意而为呢?这真是一个值得探究的、也许无解的问题。
评分案例研究的模板,自立稻草人。国际关系研究似乎揣测成分居多,中了就是经典
评分我觉得作者写这本书的重点并非为了论证中美是否会陷入战争,而是为广大美国人民科普中国的。然而作为平时不关心时事政治的我,居然借此书加深了对国家的了解,看来我对国家的了解还不如一个美国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