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出品人:
页数:298
译者:侯文蕙
出版时间:2019-3
价格:42.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775441
丛书系列:经典译林
图书标签:
  • 自然
  • 外国文学
  • 文学
  • 2019
  • 译林出版社
  • 美国
  • *南京·译林出版社*
  • 阿银荐读
  • 生态学
  • 环境
  • 文学
  • 自然
  • 观察
  • 土地
  • 农业
  • 环保
  • 哲学
  • 散文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沙乡年鉴》是生态伦理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代表作,其中的《大雁归来》《像山那样思考》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经典译林版《沙乡年鉴》采用牛津大学出版社1949年初版,由著名环境史学家侯文蕙教授精心迻译,美国利奥波德基金会主席苏珊•福莱德作序推荐,并附有全书动植物中英文名称及拉丁学名对照。书中收录利奥波德1947年未发表的序言,配以33幅英文原版插画,生动呈现一位博物学家的自然情怀。

《沙乡年鉴》是奥尔多•利奥波德一生观察、经历和思考的结晶。在本书中,作者不仅表达了对威斯康星沙乡农场和谐生活的追忆,也记录了为追求科学的生态观而经历的教训和痛苦,并论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土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全书蕴含着他的土地健康和土地伦理观,语言清新优美,内容严肃深邃,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洋溢着对飞禽走兽、奇花异草的挚爱情愫。

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被誉为“生态伦理之父”“美国新环境理论的创始者”“职业化的自然资源保护论者”。他曾前往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等地为美国联邦林务局工作,后成为威斯康星大学的教授,创建了荒野协会,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观。1935年,他在威斯康星河畔的沙乡购买了一个荒弃的农场,尝试重新恢复生态上的平衡,并以此为素材撰写了大量随笔,与他的其他文章汇编成著名的《沙乡年鉴》。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
英文版序
第一部分 一个沙乡的年鉴
一月
一月冰融
二月
好橡树
三月
大雁归来
四月
春潮来临
葶苈
大果橡树
空中舞蹈
五月
从阿根廷归来
六月
桤木岔——钓鱼叙事曲
七月
巨大的领地
大草原的生日
八月
绿色的牧场
九月
丛林里的合唱
十月
烟样的金色
特别早
红灯笼
十一月
如果我是风
斧在手中
巨大的堡垒
十二月
家园
雪上的松树
65290
第二部分 随笔——这儿和那儿
威斯康星
沼泽地的哀歌
沙乡
漂流
关于一座鸽子的纪念碑
弗兰博河
伊利诺伊和艾奥瓦
伊利诺伊的公共汽车旅行
红色的腿在踢蹬
亚利桑那和新墨西哥
在云霄
像山那样思考
埃斯库迪拉
奇瓦瓦和索诺拉
瓜喀玛亚
绿色的潟湖
伽维兰的歌
俄勒冈和犹他
旱雀麦的替换
马尼托巴
克兰德波埃
第三部分 结论
保护主义美学
美国文化中的野生动物
荒野
残迹
为休闲而用的荒野
为科学而用的荒野
为野生动物而用的荒野
荒野的卫护者们
土地伦理
伦理的演变次序
共同体的概念
生态学意识
土地伦理的代用语
土地金字塔
土地健康和A—B分歧
结论
附录一 未发表的序(一九四七年)
附录二 本书中出现的动植物名称 (英、拉、汉对照)
利奥波德和《沙乡年鉴》(代跋)
译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大 地 上 的 事 情 ——从《沙郡年纪》到《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 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 ——叶赛宁 1987年5月19日,苇岸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海子来找关于大地的书。他说至今还没有看到一部这样的书,梭罗的《凡尔登湖》沾点边。我提到汉姆生的《大地的成长》和俄罗斯...  

评分

大 地 上 的 事 情 ——从《沙郡年纪》到《一九九八 廿四节气》 在大地上我们只过一生。 ——叶赛宁 1987年5月19日,苇岸在日记中写道:“今天海子来找关于大地的书。他说至今还没有看到一部这样的书,梭罗的《凡尔登湖》沾点边。我提到汉姆生的《大地的成长》和俄罗斯...  

评分

《沙郡年记》被视为“环保界的圣经”,其内容涵盖了生态学、哲学、文学、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而被誉为“现代环保之父”的李奥帕德则如同先知以塞亚。他提出的《土地伦理》堪称《沙郡年记》中最精典之作,不仅论及了人类对自然所应肩负的道德和责任,更告诫人类如果不摒弃土地...  

评分

陌生的大自然 “曾经有一段时间,绅士和淑女们喜爱在田野上漫游,他们这么做并不是为了要知道这个世界是如何形成的,而是为了要搜集一些午茶时间的话题。这是一个将所有的鸟都称作‘小鸟儿’的时代,一个以拙劣的诗文表达植物学的时代,一个所有当代人都只会叫嚷着‘自然...  

评分

以前的作业 我一度十分反感许多中国作家有关环境与生态的散文。他们总是慷慨激昂地斥责现代文明的发展,哀叹田园生活的逝去。在这些人眼里,高速发展的人类社会似乎早已与大自然这个概念格格不入。 他们的许多忧虑的确不无道理,终日生活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每个人都会怀疑自...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们当前的问题是一个态度和方法的问题。

评分

第一部分以时间为轴,第二部分以地域划块,文笔称不上多优雅,却确实地令人感受到了“美”。第三部分,则更像一篇自前面两部分延伸出来的半论文,似学术而非纯学术,更多的,则是哲思。 至于译文,以侯老师的水准,“信”自然无疑,“达”的方面却仍有余地,文中——尤其是最后一部分中大量出现的——长句,未必不能再行拆解、润色,毕竟作为普及性读物,语句还是通顺流畅些更好。

评分

我们当前的问题是一个态度和方法的问题。

评分

我们当前的问题是一个态度和方法的问题。

评分

有些人在没有野生的东西的情况下也可以生活,而有些人就不行。这些随笔就是那些离不开野生的东西的人们之喜悦和身处两难的表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