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撷取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几个片段,探讨近代中国文化的结构性异变,以及崩解后的传统碎片在此过程中发挥的催生、转化与突破作用。在其中可以看到:儒家的道德自省逻辑如何将社会进化论改造成为强大的行动机制、历史观的改变如何重新塑造中国人讲述自己过去的方式、声音文化的兴起如何引发知识变革中的“声音转向”、“道”的意识怎样参与现代学术理念和制度的型塑、科学概念怎样刷新传统宗教的形象、新旧文学怎样直接间接地对新史学的科研实践提供支援。这番回顾表明,激活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能力,既依赖于对我们自身传统丰富性和开放性的肯定,又依赖于对这些素质的强化和提升。
王东杰,河南濮阳人,历史学博士,现任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思想史和文化史研究。出版有《国家与学术的地方互动:四川大学国立化进程(1925—1939)》(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声入心通:国语运动与现代中国》(待出)等。
这本书是王东杰教授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写成(见后记),这一方面显示出思想史这颗树要结出果子确实需要在漫长的岁月里坐足冷板凳,这从该书广泛而富有深度的征引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该书是分为多个话题而成,而非提前在顶层设计中规划好的围绕一个话题而成,但这...
评分这本书是王东杰教授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写成(见后记),这一方面显示出思想史这颗树要结出果子确实需要在漫长的岁月里坐足冷板凳,这从该书广泛而富有深度的征引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该书是分为多个话题而成,而非提前在顶层设计中规划好的围绕一个话题而成,但这...
评分这本书是王东杰教授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写成(见后记),这一方面显示出思想史这颗树要结出果子确实需要在漫长的岁月里坐足冷板凳,这从该书广泛而富有深度的征引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该书是分为多个话题而成,而非提前在顶层设计中规划好的围绕一个话题而成,但这...
评分这本书是王东杰教授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写成(见后记),这一方面显示出思想史这颗树要结出果子确实需要在漫长的岁月里坐足冷板凳,这从该书广泛而富有深度的征引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该书是分为多个话题而成,而非提前在顶层设计中规划好的围绕一个话题而成,但这...
评分这本书是王东杰教授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先后写成(见后记),这一方面显示出思想史这颗树要结出果子确实需要在漫长的岁月里坐足冷板凳,这从该书广泛而富有深度的征引就可以看出来,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该书是分为多个话题而成,而非提前在顶层设计中规划好的围绕一个话题而成,但这...
第三、四章即书名中「声音」部分帮助很大。
评分4.5 两章关于声音的没看。
评分本书大致是关注近代史变革的时代议题,以史学史的发展为切入口,探讨其中思想史的脉络源流,挺有料的近现代思想史治学视角,第八章谈古史辨之源流,意义较大。
评分对徐中舒、蒙文通、缪钺几位川大老先生的描述较深,印象最深是开头拾起一片树叶,就以为是森林,而且未见全貌之人拾起的往往是枯枝败叶...
评分4.5 两章关于声音的没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