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私家历史文化导览图,带你漫步德意志;《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十大畅销书”
【内容简介】
“日耳曼尼亚”是欧洲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地名,英语中德国和德意志的称谓Germany即由此衍生而来。这些日耳曼人经过不断迁移,逐渐在今天的德国境内定居下来。公元10世纪,日耳曼人建立起神圣罗马帝国。然而神圣罗马帝国在漫长的历史中常处于“既不神圣,也非罗马,更非帝国”的松散状态,难以建立起真正意义上的集权统治,帝国的核心基本上集中于德意志地区。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了除奥地利帝国之外的德意志各邦国,建立起德意志帝国,自此,奥地利被正式排除在德意志之外。统一后的德意志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牵动全世界的神经,但都以战败收场。1945年,德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统一。德意志一直是欧洲历史舞台上活跃的主角,它的一举一动几乎都会影响欧洲的格局和政治走向;同时,它也是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和科学家的摇篮,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充实着人类文明的宝库。自1945年以来,许多德国人希望能够重现被纳粹的阴影遮蔽的荣光,他们不懈努力,以期重塑德意志辉煌、复杂而又无限多样的文化。
德意志文化令人着迷,又令人困惑。德国人留给世人的严肃、偏执、冷酷的刻板印象,常常让人误以为他们的国家是一个无趣的国度。但是作者结合多年游历德国的经历,用令人耳目一新的方式摆脱了常规历史写作的窠臼,挑战了世俗观点。他不仅介绍了德意志的历史,展示了它独特的地理风貌、建筑和诸多文化元素,还适时提到了奇怪的食物、城堡、疯狂的王子,甚至童话故事。
作者一直思考并试图解答这一系列问题:关于德国,我们是如何被既有史料误导的,我们应如何避免和摈弃这种误导,何时我们又应该忽略某些历史?这是一本饶有趣味、能够激发读者好奇心的书,可以将读者一次又一次带回德意志经历过的重要年代,重新认识那些似乎早已熟悉的人物,看到一个丰满鲜活的德意志,并更加深刻地理解它为何能对欧洲乃至世界历史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西蒙·温德尔(Simon Winder):
英国著名大众历史作家、出版人、书评人、影评人。多年来对中欧历史、德国历史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并在近20年间多次游历神圣罗马帝国故土,探寻各地遗迹中蕴藏的古老文化元素及其背后的历史渊源。与彼得·威尔逊(Peter Wilson)、蒂姆·布兰宁(Tim Blunning)、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等欧洲史和德国史学大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持续获得他们的指导与建议,得以在写作中融入新的学术视角。
温德尔在企鹅兰登出版集团担任出版总监,曾因一举获得007系列作者伊恩·弗莱明作品的出版权而名声大噪,他同时还负责部分“企鹅经典”作品和当代外国小说的推广工作。丰富的出版经验让温德尔更了解读者的喜好与习惯。在严谨的历史考证之外,他善于打破传统范式,从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个角度传递信息,以时而幽默时而犀利的语言进行叙述,让读者获得全方位的、充满愉悦感的阅读体验。他经常接受BBC、CNN等媒体的采访,应邀赴大学演讲,推广英国文化和其一直醉心研究的德国史。目前已经出版了三部著作,其中,《日耳曼尼亚:古今德意志》曾被评为《星期日泰晤士报》“年度十大畅销书”,《多瑙河畔:哈布斯堡的欧洲》曾提名2013年度“塞缪尔·约翰逊奖”(英国颇负盛名的非虚构类写作奖)。
最近几天,在美国和德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冲突或者说争论,“肇事者”自然还是美国:原因是美国五角大楼正式向德国提出质问,要求德国完整缴纳北约军费,否则将把美国基地从德国撤出,转移到更值得信赖的波兰境内。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则回应说,拒绝与美国进行任何和解,不会多缴纳...
评分写在前面,被约稿至今发出这一篇已经过去了一个季度,冒着被2编辑大大骂死的前提,又托了一周的时间,重新重头的看了一遍这本《日耳曼尼亚》。比起之前上次那本同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系列的《哈布斯堡王朝》,很惊喜的我发现,这本新书的写作角度,真的不硬,可以说对于想了解德...
评分最近几天,在美国和德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冲突或者说争论,“肇事者”自然还是美国:原因是美国五角大楼正式向德国提出质问,要求德国完整缴纳北约军费,否则将把美国基地从德国撤出,转移到更值得信赖的波兰境内。而德国总理默克尔则回应说,拒绝与美国进行任何和解,不会多缴纳...
评分«日耳曼尼亚:古今德意志»是一部德国通史,讲述了自罗马时代至二战结束,纵贯两千年的德国历史。然而,相比于普通通史按照线性时间顺序书写的方式,这本书通过“历史游记”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一幅绚烂多彩、引人入胜的“另类”德国史。 作者西蒙·温德尔是一个不折不扣的...
评分《日耳曼尼亚》并不是一本通常意义上的德国史,而是融合了文学、绘画、雕塑、歌剧、建筑、美食……把历史人物和事件置于作者的游记当中娓娓道来。读者仿佛坐了时光机,陪作者共同穿越过历史的浩瀚宇宙,却也同时看到了那些曾经被传统王朝更替掩盖了光芒的渺小星辰。
评分这本书不是关于德国或德意志民族的非虚构历史读物,而是一个英国出版人在德国地区游历时,按照历史时间顺序,从罗马时期的“此地”写到当代的“此地”,时间从古到今了,德国的各个名城也巡礼完毕。而叙述的内容则秉承英国散文的传统,包罗万象,作者犹如一个无所不知的旅行同伴,在一旁不厌其烦的给你讲解。所以,如果你就在德国旅行,或是对德国了如指掌可以“纸上旅行”,那本书的确是很优秀的同伴;但如果对德国本身了解就不多,也没怎么去过,对诸如饮食电影以及英国习惯都不了解或缺乏兴趣,那阅读本书就会一头雾水,跟不上作者的节奏,还会觉得他喋喋不休不胜其烦。总之,这本书是比较高级的余秋雨“历史散文”,但终究有些曲高和寡。
评分无论我怎么努力阅读,始终都无法抓住混乱的句子间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纯粹是一部关于一个英国人对于德国的个人喜好和偏见的书。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具个性,个性到如果不提前掌握大量欧洲和德国的历史背景的话,你绝无可能跟上作者飘忽不定的思路,也不知道时时刻刻他到底在感慨什么。在我看来,就仿佛是在带着自己的偏见然后无病呻吟。 也许我无资格评价,但这确实不是我想要看的书,毕竟我对于德国的历史还缺乏基本的了解。中文译名撇开personal不提,实在是挖了大坑,奉劝各位慎入。读了三天,太痛苦了。
评分个人不是很喜欢这种类型的游记。作者太自怨自艾了。文化,艺术 思想只是可怜的注释和碎片,大多还是地理,政治变动。不推荐。
评分无论我怎么努力阅读,始终都无法抓住混乱的句子间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纯粹是一部关于一个英国人对于德国的个人喜好和偏见的书。作者的叙述方式极具个性,个性到如果不提前掌握大量欧洲和德国的历史背景的话,你绝无可能跟上作者飘忽不定的思路,也不知道时时刻刻他到底在感慨什么。在我看来,就仿佛是在带着自己的偏见然后无病呻吟。 也许我无资格评价,但这确实不是我想要看的书,毕竟我对于德国的历史还缺乏基本的了解。中文译名撇开personal不提,实在是挖了大坑,奉劝各位慎入。读了三天,太痛苦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