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时,居住在西欧的人普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同世界里。然而,在仅仅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新诞生的地理实体“欧洲”。
1517年,马丁·路德向罗马天主教会宣战,教义冲突取代了共同信仰。人们发现了新世界,也重新发现了欧洲。
1648年之后,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念瓦解,欧洲成了一张可以显示裂痕的地图,一种划分政治、经济和社会碎片的方式。在失序与重建中,近代欧洲渐渐成形。
马克·格林格拉斯,谢菲尔德大学近代早期欧洲史荣休教授,英国王家历史学会会员,获法国棕榈教育骑士勋章。著有《管理激情:法兰西王国的和平与改革,1576—1585》《亨利四世时期的法国》《法国宗教改革》等多部著作。
这套大书,计划每天阅读50页,坚持阅读完,这类书知识密集,阅读理解有难度。 这套书中信出了七本,企鹅总共9本。不知道那两本没出,后面可能会出吧 今天阅读的部分,是基督欧洲世界的巨变。今阅读看到信息是,十字军的式微,基督教世界走向衰落。凝聚信仰的宗教战争,没有了,...
评分 评分这套大书,计划每天阅读50页,坚持阅读完,这类书知识密集,阅读理解有难度。 这套书中信出了七本,企鹅总共9本。不知道那两本没出,后面可能会出吧 今天阅读的部分,是基督欧洲世界的巨变。今阅读看到信息是,十字军的式微,基督教世界走向衰落。凝聚信仰的宗教战争,没有了,...
评分读起来像老式的电唱机跳针一样,非常不通顺,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
评分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后欧洲各国如何从宗教、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混乱与失序中走出来,近代欧洲的形成,民族概念的萌芽。
评分中世纪欧洲1517-1648,看的时候一直在对应明朝:武宗折腾的后几年,嘉靖42,万历48,天启7,崇祯17,1644明朝亡,清兵入关。我们都在干什么?这本书读起来有些晦涩,感觉是翻译加编辑的锅,尤其第三部分十二章之后匆忙的感觉明显,也可能是我本身水平的问题。看的时候必须搭配Google Map,这样才能理解欧洲的地缘政治,基督教世界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之类的。引出了其他要看的,哈布斯堡、奥斯曼帝国、无敌舰队、三十年战争。最后,这本书讲述了新教改革之后,欧洲基督教共同体世界的全面崩溃,国家世俗政权的觉醒与兴起。作者提到了几次十七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冰河期对各国的影响,想到对崇祯朝的评价,觉得很有意思。
评分虽然略专业,但不是可读性差的借口。翻译得很一般,内容的逻辑性不明确。
评分以往对这段时期的欧洲史多强调近代社会的兴起,而本书则侧重“基督教欧洲的巨变”,更突出基督教世界的没落,在此基础上重新理解一个现代欧洲如何从这一母体中分娩出来。这也是近些年来对历史的重新认识所致,很可能更贴近历史的真实,作者相当重视以往被忽视的史料和视角,写得相当密实,也颇学术化,不过这就要求读者须对原有的欧洲史书写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