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时,居住在西欧的人普遍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基督教的大同世界里。然而,在仅仅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新诞生的地理实体“欧洲”。
1517年,马丁·路德向罗马天主教会宣战,教义冲突取代了共同信仰。人们发现了新世界,也重新发现了欧洲。
1648年之后,统一基督教世界的理念瓦解,欧洲成了一张可以显示裂痕的地图,一种划分政治、经济和社会碎片的方式。在失序与重建中,近代欧洲渐渐成形。
马克·格林格拉斯,谢菲尔德大学近代早期欧洲史荣休教授,英国王家历史学会会员,获法国棕榈教育骑士勋章。著有《管理激情:法兰西王国的和平与改革,1576—1585》《亨利四世时期的法国》《法国宗教改革》等多部著作。
《基督教欧洲的巨变》今天读完了。如今的欧洲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在16,17世纪时“基督教世界”才是欧洲人表示认同的词汇。它起源于教会—皇帝的独特体制,壮大发展于多次的十字军东征和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它就像一个镜像,映出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也映出了自己身上的...
评分《基督教欧洲的巨变》今天读完了。如今的欧洲是一个地理概念,而在16,17世纪时“基督教世界”才是欧洲人表示认同的词汇。它起源于教会—皇帝的独特体制,壮大发展于多次的十字军东征和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战争。它就像一个镜像,映出了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也映出了自己身上的...
评分一部记录欧洲百余年历史的好的史书,读起来不算有趣,混杂着各种伯爵公爵、这公国那王国。 在这百余年历史中,主要冲突是基督教的分裂,天主教与新教的冲突,充满了战争与杀戮,伊斯兰的威胁反倒没那么巨大。而哈布斯堡、法国算是最大的两个主角,当然还有尼德兰、不列颠、瑞典...
评分本身书写体例+破烂翻译的关系使得这本书不大好读,从多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基督教共同体的崩溃的原因、过程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不可避免与难以预料的结果。相对于庞大的主题,个人果然还是对书中提到的各类异端、魔法与炼金术片段更感兴趣~书中提及不少书也很有意思,希望能够引进,毕竟看原版太麻烦了。。。
评分看似明确的时间轴却混乱不堪,再加上对基督教的无感,读起来太累太累。不知道写历史为什么会写成这种德行,想面面俱到,结果只能落得一地鸡毛。
评分本书的优点在于它视角的新颖,它没有将中世纪晚期历史理解为一场新的革命,而是理解为一个旧的基督教世界的崩溃。国内史学界往往将宗教改革视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上的前奏,却忽视了宗教改革对经济形态、政府职能、国际关系和意识形态造成的巨大影响。而本书的缺点在于,以这样一条主线来梳理历史事件,造成了前后顺序混乱,对历史事件的描述又是蜻蜓点水,对于对这段历史不是非常熟悉的读者来说相当不友好。
评分本书充分说明欧洲因为基督教如何把欧洲的现代版图划好 贵族通婚的利与弊以及陈腐的性别观念有多害人
评分刘林海老师的导读写得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