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动荡的年代暂时告一段落,直到灭顶之灾于1914年降临。
这是欧洲涌动、迸发的一百年,也是权力竞逐的世纪。在1815年以前,人们看重的是荣耀,而在19世纪,人们越发看重权力。
旧制度崩塌后,人人渴望获取并行使权力,以便把自己的观点付诸实施。国与国、人与人、人与自然……一切都不复从前。
竞逐权力欧洲人走上文明之巅,睥睨全球,也招致毁灭欧洲的大战。1914年,欧洲各地的灯火一盏盏熄灭,点亮它们仍需时日。
理查德·埃文斯,剑桥大学沃尔森学院院长、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因对历史研究的贡献获封爵士。他的《第三帝国三部曲》是纳粹德国研究的高峰,他还著有《历史与记忆中的第三帝国》等20多部专著,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文字。
粗读了一遍,且跳过了1/3的章节。作者说的挺全的,但他基本没说为什么?如这100年中重要的土耳其衰落,英国持续领先,普鲁士崛起,殖民地的追逐,巴尔干战争。对革命思潮描写较多,但对背后的原因追问较少。我个人记录下这段历史的心得: 1、这100年没有过去的150年重要,很像...
评分这本主要是从1815年拿破仑战争后到1915年一战前的欧洲百年历史,是这百年期间无所不包的社会大观,大到欧洲各国的政治经济战争交通文化,小到当时流行的衣服帽子胡须,人们爱看的小说戏剧,听的音乐等等作者都一一道来,同时由于19世纪是欧洲在全球化中占主导地位的世纪,作者...
评分实话实说,#企鹅欧洲史 竞逐权利#并不是能轻松读完的一本书,但是比专业书多了很多可读性。我读到的部分是第二章自由悖论,这部分内容从俄国一个普通农民故事讲起,写出了当时被压迫的底层农奴的生活惨状。解放农奴并没给他们带来明显的改善反而加剧了贫困情况,温饱问题成了当...
评分19世纪是欧洲资本主义社会诞生并走向成熟的关键百年,但本世纪的几场低烈度冲突和如此巨大的社会变革并不匹配。起义和战争背后的政治博弈才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在当权者如走马灯般更换的年代,所有人都是权力的竞逐者,没有人会主动放弃权力。看似巩固权力的政治行为酝酿...
评分实话实说,#企鹅欧洲史 竞逐权利#并不是能轻松读完的一本书,但是比专业书多了很多可读性。我读到的部分是第二章自由悖论,这部分内容从俄国一个普通农民故事讲起,写出了当时被压迫的底层农奴的生活惨状。解放农奴并没给他们带来明显的改善反而加剧了贫困情况,温饱问题成了当...
【藏书阁打卡】此书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学和自然变迁多个角度,全面介绍了西起英国爱尔兰,东至俄罗斯和巴尔干地区的欧洲,各个民族主义国家的形成、统一和发展历程,法国大革命对欧洲各国的影响。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俾斯麦与德国的统一,奥匈帝国衰落的原因,美国的崛起和英国在二次工业革命中被德国超越,以及工人阶级的出现。看完一遍需要画一条主线往上加重要时间的方式,重新复习一遍才记得住,内容实在过于丰富了。接下来就可以开看其实最想要看的地狱之行一战二战史了。
评分睡前读物。企鹅欧洲史的这本与后一本《地狱之行》都特别注意到了宏观叙事下的普通民众,并试图通过叙事的倾向向读者展示“大历史”与身在洪流中浮沉的“小人物”。从目前这两本书来看西方的通史写作水平似乎是要强过国内的断代史写作。不过这两本书也因为采用这种叙事风格,读来并不好受,不是天灾,就是人祸,要么就是天灾和人祸齐发,很大程度上只是在叙述中作为数字的普通民众宛若浮萍,兴亡皆苦。国家虽非生物体,但也有其相对固定的行为逻辑,且在相当程度与普罗大众并不一致,这两本书或也可以作为某种注脚。
评分2019年261本:冲突和变化不断的一百年,既有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民主组成变化,也有旧习俗旧势力不断巩固的反扑。因为对欧洲史不熟悉,这种综合论述还是看得比较累人,毕竟我只习惯以中国人视角看欧洲,这些人都是西方侵略者[闭嘴]。王侯贵胄都成尘土,况吾辈平头百姓,不知道今日的迷信狂欢能否如愿今后荣耀,作为冯内古特书迷轻喊一声:和平万岁 但时过境迁后重读此诗,感到这首小诗颇有预言的味道: 我们的舰队在远洋消失, 火光在沙洲、海角熄灭: 看我们盛极一时的昨日 归入了亚述、腓尼基之列! 1914年8月3日黄昏时分,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爵士在外交部自己的办公室里伫立窗边,俯瞰下面的商场,转身对前来拜访他的友人说:“欧洲各地的灯火正在一盏盏熄灭。我们有生之年看不到它们再次点亮的时候了。”
评分9分。
评分埃文斯非常会写。全书八章,每章用一个人物小传引入,分十个主题论说,这么规整的结构,读的时候却几乎意识不到,只感到19世纪的迸发和涌动。他写过很多史学理论的东西,但书里看不到高言大智,所洞悉的都隐藏在精细的叙事背后。作者藏身在历史叙述当中,读的时候,只看到不断前行的人物和事件,停下来的时候,才意识到这种反思性的书写影响观念的力量。译者也是隐身的,译文地道,有时会忘记是在看译文,而这种地道又带着难得的克制,译者不炫技,不做自我表达,作者用了体贴读者的写法,译文也是一样质朴无伪。九百多页读下来,没有叫人感到乏味疲惫的地方,只有智性的冲击和愉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