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日]是枝裕和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354
译者:褚方叶
出版时间:2018-11
价格:8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294041
丛书系列:电影人
图书标签:
  • 是枝裕和
  • 电影
  • 日本
  • 电影人
  • 是枝裕和人生随笔
  • 日本文学
  • 随笔
  • 日@是枝裕和
  • 电影制作
  • 导演思维
  • 创作心得
  • 影视艺术
  • 拍摄技巧
  • 电影创作
  • 叙事结构
  • 视觉语言
  • 电影美学
  • 行业洞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是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得主是枝裕和历时8年,写下的首部自传性随笔集。

是枝裕和在书中回顾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讲述每一部经典作品背后的传奇故事、缘起与理念,记录各个创作时期对电影的探索与思考,以及对世界和人生的看法。其中不仅汇集了电影大师的哲思与灵光,更讲述了一位导演脚踏实地,从赊账拍片到斩获世界各大电影节奖项的励志旅程。

《拍电影时我在想的事》在日本出版后,连续6次紧急加印,得到《朝日新闻》等各大媒体高度评价,更被盛赞道:哪怕再过100年,这本书也一定是创作者的圣经。世界如此精彩,日常就很美丽,生命本身就是奇迹。是枝裕和打动世界的所有理由,都在这本书里。

作者简介

是枝裕和

电影导演,生于1962年。1987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文学系。作品多具社会关怀,充满人文主义色彩。

1995年,首部电影《幻之光》迅速引起关注,在日本及海外获得众多奖项。

2004年,以真实事件改编电影《无人知晓》,14岁的柳乐优弥凭借此片成为戛纳影帝。

2013年,电影《如父如子》获第6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

2018年,电影《小偷家族》获第7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目录信息

后记般的前言
第一章 用分镜图完成的处女作
1995—1998
第二章 青春期·挫折
1989—1991
第三章 执导与作假
1992—1995
第四章 非黑 非白
2001—2006
第五章 失去亲人,生活何以为继
2004—2009
第六章 世界各大电影节巡礼
第七章 来源于电视的电视论
2008—2010
第八章 电视剧能实现的事,以及它的局限
2010—2012
第九章 作为料理人
2011—2016
终章 献给今后立志拍电影的人
后记 连锁
是枝裕和年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无论是根据电影编写而成的小说,或是散文集子,凡是跟是枝裕和有关的中文书,我基本都会找来读。但我远远达不到是枝裕和拥趸的程度,摘得戛纳金棕榈的《小偷家族》,看完只觉平平,欠些火候。不知为何,相比丰富多彩的影像,我似乎更偏爱文字里的是枝裕和,阅读他的文字,平静...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350页一个通宵读完,拿起就停不下来。是枝对二十余年导演生涯的一次大盘点。比起追问影像的所谓本质,去定义它、圈定它、固化它、规定必须这样、必须那样、不可这样、不可那样,而更倾向于探寻纪录片、电视、电影的可能性:何谓电影的丰富性?为此还有什么可以做的?电影不该有它的十诫。它不是产生于自我的内部,而是经由与世界的邂逅、与人的碰撞诞生;比起故事本身,更想讲述深邃的“时间的轮回“,在这个意义上与小津很像,作品中的时间不是线性的、历时的,而是回旋流转的,循环了一周,来到与先前稍稍不同的地方;比起”作家性”,更想做一个拍电影的职人。<步履不停>是对母亲的服丧。虽然总在讲死亡、葬礼、社会事件,但几乎所有的作品都在表达同一个主题:被留下来的人。由此书可知,把一个导演放在整个文化与时代的谱系中去解读有多重要。

评分

演员的自我表现会妨碍创作者。 优秀的创作者即使不依靠演员的即兴表演,也能当场写出想要的剧本。如果写不出来,就没有资格成为编剧。 我一直认为,虚构作品要令观众沉醉,而纪录片则要让观众清醒。 比起有意义的死,不如去发现无意义却丰富的生。 电影并非高喊口号的东西,它就是为了表达生命真实丰富的感受而存在的。 成长是在无限接近绝望的感受中产生的,这大概才是人生的奇迹。

评分

一本非常耐看的创作笔录,坦诚地剖析了作者的创作观与方法论的产生。对电视工作认真对待,对电影始终心怀敬畏,从死亡中挖掘生者“服丧”心理的种种况味与历经的蜕变,以死者的审视和孩童的目光对如今的日本社会加以批判,对日常生活耐心刻画之余从不忘记在作品中渗透社会性反思……除此之外,还有对作品中时间、人性、血缘的思考,以及美术布景、摄影、演员调动的工作经验与方法,甚至参加海外电影节的丰富感受,语言虽平实,但对影像创作的饱满热情、谦逊的态度以及日复一日踏实工作的职业精神,令人尊敬。

评分

有点像印在CC蓝光碟内页,用于个人阐释和深度解读的,一大长篇【导演的话】。因为是枝作品不仅涵盖剧情长片,也包括纪录片、电视剧作品,导致内容略杂(我对日本电视节目发展史就完全是一窍不通)。像电影节巡礼之类的,偏私人化的内容,还是少了点。是枝一听别人说他像小津,内心大叫:又来了。把电影艺术看得过于崇高的,倒不妨翻翻这本书。是枝作品之所以成型,他与这批平成年导演所引领的日本电影潮流,始终是另外一种新的,进入21世纪后的电影形式。

评分

算是一份创作回顾,履历背后有很多心得在里面,一两天就翻完了,就是定价太贵。是枝裕和是一个实在的人,所以能拍出实在的电影,这本书也很实在,比之前的《宛如走路的速度》确实是干货满满,对他的粉丝,对有志于创作,甚至正在进行拍摄的人可能会有很多启发。发达如日本,拍自己想拍的电影依然难找投资,封闭如日本电影圈,知音和观众也不多,但只要坚持下去,好作品还是会得到回应,有才华的人还是会浮出水面。某种程度上,比如投资环境、展现平台,创作条件来说,今天的很多中国年轻新导演要知足,是枝裕和当年缺的,你们都不缺,就缺才华,和沉下去扎实做事的心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