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年,历史上重大的一年,在瑞士专利局工作的爱因斯坦即将要创造出惊天动地的理论,却陷入了一段又一段的梦中……在梦里,时间是一个圆,反覆循环;或者,时间静止不动;有时,时间是一只夜莺,人们想捉而捉不到;但捉到时鸟却立时死亡……
三十个各自独立的梦境,留下了无数个关于生命的问号。
如果时间流转的方式不同,我们仍会如同现在一样的生活吗?
如果生命以老朽为始,以童稚为终,那么年轻和年老如何定义?
如果生命只有短短的二十四小时,看过一次日出就要淍零,此刻为何奔忙?
如果所有梦想都将预知会成败,我们是否还会梦想?
如果此刻初遇的爱人,下一刻便不复存在,爱情会不会只是一场徒劳?
如果一分钟后世界就要末日,又该在哪里与谁相伴?
作者简介
艾伦•莱特曼
美国理论物理学家、小说家,出生于一九四八年。身为普林斯顿大学物理学士,加州理工学院物理博士的他,是美国《哈泼市场》、《纽约客》、《纽约书评》等报刊的专栏作者,在他笔下,曼妙文笔、超乎寻常的想象力与精准的科学洞察力,令人匪夷所思地结合在一起。他的处女作《爱因斯坦的梦》于1993年一问世,变成为全球畅销书,其对时间的思考包含哲思,令人折服。他于2000年出版的小说《诊断》(The Diagnosis)则进入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决选名单。此外,还有散文与寓言选集《时间旅行和老爸乔的烟斗》(Dance for Two),以及多本阐述科学的书籍。
译者简介
童元方
台大中文系学士,美国奥勒冈大学艺术史、东亚研究硕士,哈佛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教于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现为东华专上书院教授兼通识教育及基础研习学部主任。著作有《一样花开:哈佛十年散记》《水流花静:科学与诗的对话》《爱因斯坦的感情世界》《为彼此的乡愁》《选择与创造:翻译论丛》,译作有《德日进思想简介》《爱因斯坦的梦》《情书:爱因斯坦与米列娃》与《风雨弦歌:黄丽松回忆录》等。
一本有趣的书:“爱因斯坦的梦” 书是在几个月前就借给我的了,可是“佐贺的阿嬷'那本作为枕边书很轻松就看完还掉了。可是这本名字以爱因斯坦开头的书,给我一点压力:会不会像“时间简史”一样,虽然我觉得感兴趣,可就是读不下去呢? 去三沙时曾经就带过去想打发时间,结果...
评分作者是MIT的物理教授,既教物理又教写作,还指导一门“写作与人文研究”的课程。这本书可以视为一位奇人写的奇书。奇是令人惊奇的意思,不是奇怪的意思。 译者也足够水准,台大中文系的学士,哈佛大学的博士。一直读诗、写诗、研究诗,当年在哈佛大学写博士论文期间,读到此书...
评分李欣频老师形容这本书可以“加速创造力与想象力”,所以便去延吉借了。 看完之后,并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头脑风暴”。事实又一次证明,每个人的阅读体验都不相同,任何的书单都只供参考。 作者起这个书名的意思是,理性(“爱因斯坦”)与感性(“梦”)相结合。版权页上...
评分謹致那個,在午休時間為我讀出永久的你 《愛因斯坦的夢》為麻省理工學院物理教授萊特曼所寫,小說的內容所定的時間是一九零五年四月至六月,地點是瑞士的伯恩。講愛因斯坦造的三十個有關時間的夢境,一個個夢自成一篇一篇,間奏著愛因斯坦與其好友貝索的對話,場境雖然較為現...
评分昨天下午,短暂的出走后在回家的火车上,站着阅读。 这本书是《爱因斯坦的梦》,虽说向来有些抵制打着名人旗号的书 ——颇有从写作开始就想着要打入畅销书架的不良动机。 但分了好几次,零零碎碎地读着杜撰的爱因斯坦的梦,其中几个故事挺有趣, 于是原谅了这个书名。 火车顺...
文学和科学的魅力尽在其中 希望有一天读一下英文版
评分3.5,麻省理工物理教授替爱因斯坦所做的30个梦...纯文学作品,没有想象的好看
评分译者太强了,把诗意翻译了出来,换成中文完全不觉得尴尬,反而十分美丽,是我看过最美的翻译作品。作者是物理学教授,书写的爱因斯坦的梦饱含诗情,却又符合科学设定。在时间不同于我们这个世界的世界里,生活与人生又会是许许多多的其他模样。
评分作者脑洞很大
评分已购。优美,诗意,小说感弱,散文感强,展示了描绘时间的多种方式,这点厉害的~~先借给同事C读了,反馈说像科普作品。。。最打动我的一句话其实很简单,出自一九〇五年五月八日的梦:“这世界会在一九〇七年九月二十六日当天结束。每个人都知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