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的曆程(修訂第4版)

科學的曆程(修訂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博集天捲 | 湖南科學技術齣版社
作者:吳國盛
出品人:
頁數:754
译者:
出版時間:2018-8
價格:128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579837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科學史
  • 科普
  • 吳國盛
  • 科學通史
  • 自然科學
  • 科學
  • 經典作品
  • 什麼是科學
  • 科學史
  • 科普讀物
  • 學術著作
  • 曆史
  • 教育
  • 知識傳播
  • 科學思想
  • 人類文明
  • 理性思維
  • 科學方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北大清華最受歡迎的科學通史課主講教授、清華科學史係主任吳國盛經典科普力作,迄今已暢銷20餘年。

◆全新修訂版:作者根據新的科學史研究對書中的部分文字做瞭修訂,更新大半插圖,許多是作者近幾年在世界各國實地拍攝的照片,共計700多幅。

◆輕鬆流暢的大部頭普及讀物,還原科學的前世今生,探討科學精神的本質,澄清以訛傳訛的科學故事 。

【內容簡介】

《科學的曆程》是一部普及性的世界科學通史。以東方文明和科學技術對人類進步的影響為開端,以西方文明和科學的發展曆程為核心,同時探討瞭科學精神的本質和推動科學發展的力量。通過對科學傢生平及科學發現過程簡潔而不乏激情的敘述,闡釋瞭每一次重要的科技進步在人類文明發展鏈條上的意義和價值,輔以大量精美插圖,生動地展現瞭人類在認識自然的過程中,自身宇宙觀、世界觀不斷深化的路徑。

本書把自然科學的發展放在人類文明史的長河中來講述,有助於讀者弄清自然科學在人類文明史中的位置。此外,作者在講述嚴肅的科學發展史的同時,保留瞭曆史進程中那些生動活潑的細節,使本書具有大部頭著述難得的良好的可讀性。

著者簡介

吳國盛,現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長聘教授、科學史係係主任,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科技史學科評議組成員。

198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地球物理係空間物理專業。1986年獲北京大學哲學係科學史與科學哲學專業碩士學位。1997年成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最年輕的研究員。1995年起師從葉秀山教授在職攻讀西方哲學,1998年獲哲學博士學位。1999年迴到北京大學哲學係任教。2016年離開北京大學,進入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任長聘教授,2017年6月擔任清華大學科學史係主任。

長期緻力於科學史和科學哲學領域的研究,所著科普巨作《科學的曆程》齣版近20年,仍是科普領域的暢銷圖書。去年齣版的《什麼是科學》也廣受歡迎,年初入選廣電總局推薦的“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此外還著有《技術哲學講演錄》《現代化之憂思》《反思科學講演錄》《時間的觀念》等。

圖書目錄

第一版序(周光召)
第二版序(席澤宗)
第三版序(韓啓德)
第四版(自序)
緒論
- 第一章 科學史的意義
- 第二章 科學史的方法
- 第三章 五韆年的曆程
第一捲 東方 古老文明的源頭
- 第一章 從自然史到文明史
- 第二章 東方的四大古老文明
第二捲 希臘 科學精神的起源
- 第三章 希臘奇跡與科學精神的起源
- 第四章 希臘古典時代的科學
- 第五章 希臘化時期的科學
- 第六章 羅馬帝國時期的科學
第三捲 中世紀 西方不亮東方亮
- 第七章 古典文化的衰落與歐洲黑暗年代
- 第八章 阿拉伯人的科學與技術
- 第九章 中國獨立發展的科技文明
- 第十章 中國對世界科學的貢獻
- 第十一章 西學東漸與近代中國科學技術的落後
- 第十二章 中世紀後期歐洲學術的復興
第四捲 16、17世紀 近代科學的誕生
- 第十三章 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與地理大發現
- 第十四章 哥白尼革命
- 第十五章 新物理學的誕生
- 第十六章 從煉金術到化學
- 第十七章 近代生命科學的肇始
- 第十八章 機械自然觀與科學方法論的確立
- 第十九章 科學活動的組織化與科研機構的建立
第五捲 18世紀 技術革命與理性啓濛
- 第二十章 技術發明與英國産業革命
- 第二十一章 法國啓濛運動與科學精神的傳播
- 第二十二章 力學的分析化與熱學、電學的早期發展
- 第二十三章 18世紀的天文學
- 第二十四章 化學革命
- 第二十五章 進化思想的起源
第六捲 19世紀 古典科學的全麵發展
- 第二十六章 19世紀的電磁學
- 第二十七章 19世紀的光學
- 第二十八章 熱力學與能量定律的建立
- 第二十九章 物理和化學中的原子論的興起
- 第三十章 19世紀的天文學
- 第三十一章 進化論的創立
- 第三十二章 19世紀的生物學和醫學
第七捲 19世紀 科學的技術化、社會化
- 第三十三章 科學強國的興衰
- 第三十四章 運輸機械的革命
- 第三十五章 電力革命與電氣時代
第八捲 20世紀 探究宇宙與生命之謎
- 第三十六章 世紀之交的物理學革命
- 第三十七章 窮宇宙之際
- 第三十八章 探粒子之微
- 第三十九章 20世紀的遺傳學
- 第四十章 現代地學革命
第九捲 20世紀 高技術時代
- 第四十一章 原子能時代
- 第四十二章 航空航天時代
- 第四十三章 電子技術與信息時代
- 第四十四章 生物技術時代
第十捲 科學處在轉摺點上
- 第四十五章 世界圖景的重建
- 第四十六章 科學與人類未來
著名科學傢編年錶
人名譯名對照錶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认同关于科技的负面影响的那些例子。 但是要知道科学和技术之间存在巨大的、本质性的鸿沟,在目的、行为等一些本质特征上两者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而作为科技史专家,吴竟然没有把科学和技术分开讨论,实在不可思议 但是最关键是这句话: 环境问题提示,也许不只是科技正当运用...  

評分

評分

这个疑问并不存在在这本书里:它讲述的是与“技术”相关的那部分的“科学”史;属于科学史,同时也是一部技术源流史。 而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是想讨论:不同的人、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需要读什么——科学史?技术史?还是科学哲学史? 何兆武老师有一本小书《西方哲学精神》,...  

評分

人类群星璀璨,文明光芒万丈。 此书读来令人心潮澎湃。 读这本书一是深感疫情期间缺乏科学常识的蠢人蠢事太多,二是不满意林毅夫在《解读中国经济》一书中关于为何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的解释,想对“科学”有个了解。 天不生希腊文明,万古如长夜。 2000多年前的理性精神,或...  

評分

中国有技艺,无科学。中国文化由于过分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没有也不能产生欧几里得几何学和Pythagoras。 中国传统实用理性过于重视现实的可能性,轻视逻辑的可能性,从而经常轻视甚至贬低“无用”的抽象思维。“雄辩”如孟子,常常违反形式逻辑,仅以气势(情感力量)逼人;...  

用戶評價

评分

本書量子力學之前的內容理科生都學過,之後的內容也容易理解,懷念自己知識儲備的巔峰時期,如果當時看過這本書,我會對人類文明的發展和所學的各種原理定律理解得更為深刻。對於這樣一本宏偉的科學史(或者說是科學角度的人類史),也是人類對抗自然改變命運的曆程,很勵誌也很殘忍,幾句話很難充分錶達讀後感想,總結:精讀+必讀係列。 生態學第一定律“生物與其環境構成不可分割的整體”,生態學第二定律“多樣性導緻穩定性”。澳洲大火毀滅掉上億個生命,全球各類疫情大爆發,南極溫度已達到20度,如果說自然的問題自然會解決,那麼,第一個被解決掉的會是人類嗎?……哎……

评分

最近看長波的研究,本書提供瞭很多佐料。 論述很仔細,考證嚴謹,很多地方吳教授都到瞭現場,拍瞭照片。 各章獨立性較強,可選擇感興趣的先看。

评分

這是好書啊,想再讀一遍

评分

有的地方敘事太古老瞭,不應該啊

评分

我說真的,對於我來說,“曉暢易懂”壓根就不存在,因為裏麵的知識還是有些暈(對我而言),所以還行吧,不大喜歡,可能再過一兩年讀會更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