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最受欢迎的科学通史课主讲教授、清华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经典科普力作,迄今已畅销20余年。
◆全新修订版:作者根据新的科学史研究对书中的部分文字做了修订,更新大半插图,许多是作者近几年在世界各国实地拍摄的照片,共计700多幅。
◆轻松流畅的大部头普及读物,还原科学的前世今生,探讨科学精神的本质,澄清以讹传讹的科学故事 。
【内容简介】
《科学的历程》是一部普及性的世界科学通史。以东方文明和科学技术对人类进步的影响为开端,以西方文明和科学的发展历程为核心,同时探讨了科学精神的本质和推动科学发展的力量。通过对科学家生平及科学发现过程简洁而不乏激情的叙述,阐释了每一次重要的科技进步在人类文明发展链条上的意义和价值,辅以大量精美插图,生动地展现了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自身宇宙观、世界观不断深化的路径。
本书把自然科学的发展放在人类文明史的长河中来讲述,有助于读者弄清自然科学在人类文明史中的位置。此外,作者在讲述严肃的科学发展史的同时,保留了历史进程中那些生动活泼的细节,使本书具有大部头著述难得的良好的可读性。
吴国盛,现任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长聘教授、科学史系系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
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空间物理专业。1986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史与科学哲学专业硕士学位。1997年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员。1995年起师从叶秀山教授在职攻读西方哲学,199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99年回到北京大学哲学系任教。2016年离开北京大学,进入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任长聘教授,2017年6月担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
长期致力于科学史和科学哲学领域的研究,所著科普巨作《科学的历程》出版近20年,仍是科普领域的畅销图书。去年出版的《什么是科学》也广受欢迎,年初入选广电总局推荐的“大众喜爱的50种图书”。此外还著有《技术哲学讲演录》《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时间的观念》等。
科学史对于笔者而言是一个一直以来无所顾及但始终希望系统了解的领域,欣闻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版的《科学的历程》问世,便毫不犹豫取来拜读。 吴国盛教授的此本著作,其知识的权威性系统性以及写作语言的朴实平易已经无需赘言,其本身的翻印次数与发行数量就是...
评分 评分内容比较庞杂,涉猎宽泛,还涉及了一些看似不太相关的相关社会背景、建筑、艺术、科学家轶闻趣事等。从书总的结构来看,古代(16C以前)占篇幅不多(200页),主要着墨还是在科学学科诞生(肇始)后500页(219页第四卷)的内容。在古代部分,作者想按照近代科学体系分类反推回...
评分想起读这本书,是看到一个书目的推荐,拿过来一读才发现自己的浅薄,若在10年前我20岁时候将此书熟读3遍,相信自己觉不是现在这个状况,应该要博学多了。现在,身边的人不是玩电脑,就是养宠物玩,真正读书的人很少了,大家都没有心思放在学习与思考上,虽说是被物质生活...
评分01 很多人喜欢追根究底,他们思考再三,也许会问出这样的一些问题: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而现代物理学也有一半是建立在这一套理论之上,但是,物理学家真正知道万有引力是什么吗?我的意思是真正。 他们知道万有引力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吗?它的内在本质是什么? 它为什么存在?...
本书量子力学之前的内容理科生都学过,之后的内容也容易理解,怀念自己知识储备的巅峰时期,如果当时看过这本书,我会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所学的各种原理定律理解得更为深刻。对于这样一本宏伟的科学史(或者说是科学角度的人类史),也是人类对抗自然改变命运的历程,很励志也很残忍,几句话很难充分表达读后感想,总结:精读+必读系列。 生态学第一定律“生物与其环境构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生态学第二定律“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澳洲大火毁灭掉上亿个生命,全球各类疫情大爆发,南极温度已达到20度,如果说自然的问题自然会解决,那么,第一个被解决掉的会是人类吗?……哎……
评分陪太子读书系
评分吴老师的经典作品。封面很时尚清新。内文也挺漂亮的。之前北大版的排版只能说:很省纸。
评分陪太子读书系
评分绪论挺有了解,后面陷入了百科全书式科普。但还是对我很有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