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年以来,不断有人试图抹消《苔丝》的存在。他们都失败了。
◆如果这个时代不再读《苔丝》,那将会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哈代是最懂得女性痛苦的男作家,他同情、理解、惋惜和批判。
◆苔丝的困境,也许是你和我的共同困境。苔丝的故事,把女性的情感写到了骨子里。
◆真正扼杀人性的凶手,是一群披着道德外衣的妖魔鬼怪。《苔丝》让你擦亮眼睛看清这个世界。
◆或许你一直没有勇气拿起这个悲伤的故事,但唯独这一次,请不要再错过。
苔丝,一个优美的女性,像游丝一样敏感,像白雪一样纯洁。
在一个雾气蒙眬的月夜,苔丝跟着冒充贵族的“堂兄”亚雷克走进了一片狩猎林,从此人生便遭遇了不可挽回的巨变。这段悲哀经历的阴影笼罩着苔丝,哪怕她遇到了毕生挚爱克莱尔,也不能释怀。苔丝经历了甜蜜的爱情,又遭遇了痛苦的分离。在丈夫离开、生活艰难的时刻,亚雷克的再次纠缠把她拉入了更深的泥潭。
火热的爱和强烈的恨,明快的光与沉重的暗,交织成了苔丝以悲剧结束的一生。这是一个时代的创痛,令人感动、令人担忧、令人哀伤。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
十九世纪末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
二十世纪初大胆探索的“现代诗歌之父”
他的小说饱含诗情画意的田园美和灵动优雅的音乐美
他勇于挑战旧习俗观念,积极探索真实的人性
代表作品有《苔丝》《无名的裘德》和《还乡》
吴笛
文学博士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外国文学研究与翻译
浙江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所所长
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
浙江省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学会会长
主持《外国文学经典生成与传播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著有《英国玄学派诗歌研究》《哈代新论》等10多种学术专著
译有《雪莱抒情诗全集》《苔丝》等30多部文学作品
旧日作业之三。 读完《苔丝》,有些许片段的想法,故而想以札记的形式呈现出来,琐碎零乱在所难免,只是希望可以记下自己的感受。 一、书名及副题 本书的书名,中译本或译《德伯家的苔丝》,或译《苔丝》,对照英文《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显然前者更为精确。同时...
评分诗人哈代的小说,不可避免得倾满诗意,对于他爱怜的苔丝,更是干脆将他写成了一首诗:“她周身洋溢着诗意,她的一举一动都是诗……她把诗人在纸上写写的诗,活生生地显现出来了……” 苔丝就是那么一首诗,她有着诗一样的纯洁的圣灵,有着诗一样的美好与气韵:这首诗里交融着热...
评分学了英美文学后,有股子要把最悲的女主人公形象给找出来的冲动,所以认真回忆看过的书或者电影从头到尾想 了一遍,还是觉得Tess最惨了,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认识的一个人也叫Tess,而且有着不亚与哈代笔下的Tess的坎坷生世,所以有必要拿来当作题材. 看过哈代作品的人都知道,这家伙刚开...
评分老师指定的外文阅读书目,一开始是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读的,后面完全被吸引了,完全被作者建设的架构带着走了深深的进去到了这个小说的情绪当中,女的的悲惨遭遇,社会的世俗谬见。 苔丝的悲剧首先是社会悲剧。社会悲剧是人同社会环境的冲突造成的。苔丝生活在英国资本主义侵...
评分或许是英国人的书,所以,注重的是关于道德以及相关方面,致使苔丝一生都在为之挣扎。而我比较偏向美国的书,注重的多是感性,或是异于社会的,比如《飘》、《冷山》。同是英国殖民地的澳大利亚的《荆棘鸟》就美的很——个人看法,欢迎切磋
不过又是一本英国儒家文学。
评分我们面临两种贫困:知识的贫困,尤其是品性的贫困。知识学问是伪装的,品性伪装不了的。鲁迅,学者教授还没看清楚,他就骂了。讲文学史三年下来,不是解决知识的贫困,而是品性的贫困。没有品性的丰满,知识就是伪装。哈代的小说,里面有耶稣的心,无疑可以救济品性的贫困。(木心)
评分一想到现在还有无数个苔丝的故事在发生,就觉得真的不能放弃这本书
评分读的我好累啊
评分俺来俺去的,好让人跳戏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