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唐诗 古典文学 诗词 施蛰存 中国文学 传统文化 文学 文学-诗歌诗论
发表于2025-05-28
唐诗百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唐诗百话》是我国蜚声中外的作家、翻译家和编辑家施蛰存先生研究唐诗的经典著作。本书收入讲解唐诗的文章100余篇、唐诗近300首,按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编排。施先生结合作者情况和相关社会背景、历史知识的介绍,分别对每首诗歌进行分析、考据和讲解。
《唐诗百话》自面世以来,深受海内外学术界高度评价和广大读者热烈赞誉,耶鲁大学等名校也将本书作为汉学研究课程的教材。本次重版,将施先生原先考虑拟作十余次修改的记录,得以按先生之意在清样上逐一予以修订,又蒙先生非常信任的台湾著名诗词研究学者林玫仪教授,惠寄经施先生和她均详予审读过的繁体版《唐诗百话》,于是以上述两种版本再次予以全面严谨详尽的审校,从而完成了更为完善的《唐诗百话》新版本。
施蛰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创作一系列注重心理分析的小说,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中国 “新感觉派”文学的代表作家,同时从事翻译、编辑等工作,并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帖文物的研究。1993年被授予“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记得小学二年级比赛背诗,我一口气能背三十多首呢。也记得表妹那时上幼儿园,老师教背了《过故人庄》,而我不会,当晚便拿出心爱的唐诗三百首的书(只有100首),把这首诗给背了下来。而这种与诗的缘分,此后也渐渐消散。到如今才知中学时学的一些诗,其实是歌行。作者在文中详细解释了我们所读的唐诗前后,让人大为惊奇。老师从未细细讲过的,却在本书中一一学到。倘若回到中学,能读到本书,那么诗词鉴赏这道题,得分应该不会太低。不过,诗所给人的不是分数,而是贯穿全身的精气。在这之中,你不再是单纯读一些平仄粘合的诗句,而是透过它们看到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有些诗写得真好啊,一句就能直抒胸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诗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本书不囿于常规,从初以诗讲诗,到后以诗论诗,收获颇丰。值得一读再读。
评分第二遍读,滋味依旧,丝毫不因重读而减色。视野所及,今人解唐诗之作,无出其右。老先生解诗,有料,有味,有见识,不像古人解诗那般高冷,也不会如当今某些红人解诗一般拼命灌水,分寸拿捏,恰到好处。尤难得者,集中文章大半写于上世纪70年代末,却极少受当时文风影响,语气平和,就诗论诗,不作诛心之论。在乎诗风积极与否,或是仅见的时代印迹。
评分看了二十个小时终于看完了,施老建立的唐诗世界,足够踏实。
评分看了二十个小时终于看完了,施老建立的唐诗世界,足够踏实。
评分知识面极广,涵盖了整个唐朝的兴衰。“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是本书的主题思想。也无功利性。
“知人论世”读唐诗 文/Sofia 有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不知别人如何,总之,从小到大,我也算读了几首唐诗宋词的,但是我总觉得自己腹中草莽,并无什么锦绣文章,不会作诗,甚至连“吟诗”也谈不上。每每想起林黛玉的那句“口齿噙香对月吟”,我便觉得与...
评分读施蛰存的《唐诗百话》,讲到“还归细柳营”一句,作者说“汉朝的名将周勃,字亚夫,驻军在细柳营。后世诗人要提到军营,就用细柳营或亚夫营”。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这是比较简单的历史常识,在这本考证严谨的书里,出现这种错误,相当诡异,老施43年就在厦门大学开设《史记...
评分 评分2020.2.4 上册读罢二十一篇,略明初唐至盛唐唐诗之发展,有对仗之精,有才思之奇,有寓情之真,有意向之美。经典永流传,字里行间展示出一幅幅鲜明的图画,流露出古人依然真挚的情感。施老所列诗篇,个人最爱王子安之送杜少府、王摩诘之使至塞上二首,皆为脍炙人口之名作,也曾...
评分施蛰存(1905-2003) 作家、教授施蛰存沉寂文坛50年后撰著《唐诗百话》,自1987年问世以来,就饮誉海内外。我们知道,唐诗在学术界并非新话题,在当时及后世引发的言说层出不穷,而施著何以能异军突起脱颖而出呢?我认为其解诗的特点是: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 入...
唐诗百话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