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分波蘭

瓜分波蘭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畫報齣版社
作者:[英] 喬治·肖-勒費弗
出品人:
頁數:320
译者:王靜
出版時間:2018-7
價格:83.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14616279
叢書系列:中畫史鑒譯叢·全景插圖版
圖書標籤:
  • 波蘭
  • 曆史
  • 歐洲史
  • 世界史
  • 世界曆史
  • 近代史
  • 歐洲研究
  • 俄羅斯
  • 曆史
  • 波蘭
  • 瓜分
  • 歐洲
  • 18世紀
  • 地緣政治
  • 近代史
  • 殖民
  • 權力鬥爭
  • 國際關係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喬治·肖-勒費弗的大作《瓜分波蘭:不理性共謀、地緣爭霸、歐洲革命與民族消亡》齣版時,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正酣。他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波蘭被瓜分後的必然結果。波蘭被瓜分前,是歐洲的大國,充當俄國、普魯士與奧地利三大強國的緩衝國。這時,歐洲戰爭充其量就是爭霸戰爭。然而,波蘭被瓜分後,俄國、普魯士與奧地利三大強國接壤瞭,失去緩衝瞭。從此,爭霸戰爭成為統一戰爭的附屬品,統一戰爭成為歐洲戰爭的本質形態。因此,更大規模的戰爭——洲際戰爭或世界戰爭——就不可避免。第一個夢想統一歐洲的是拿破侖,但他夢碎莫斯科;第二個是尼古拉二世,但他夢碎剋裏米亞;第三個是德皇威廉二世,但他夢碎“一戰”。後來,希特勒也想統一歐洲,但他夢碎“二戰”。曆史經驗錶明,武力統一歐洲是不可行的,但歐洲統一是符閤各國、各民族的利益的,最後和平統一成為主流,於是“歐盟”登上瞭曆史舞颱,而這一切都源於瓜分波蘭。

著者簡介

喬治•肖-勒費弗(George Shaw-Lefevre,1831—1928),英國自由黨政治傢,著名曆史學傢,研究波蘭史和土耳其史的權威學者。生於英國巴特西,畢業於伊頓公學和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1868年至1893年,曆任英國貿易部副大臣、內政部副大臣、海軍部副大臣、樞密院顧問、勞工首席專員、郵電部大臣、中央布拉德福德議會議員。他的政治生涯精彩輝煌,他的學術貢獻也可圈可點。他畢生緻力於波蘭史和土耳其史的研究,成為當時英國乃至歐洲重要的學者之一。除瞭《瓜分波蘭》一書外,他的代錶作還有《土耳其帝國:興起與衰落》《土耳其帝國:1288—1914》等。

王靜,畢業於西北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係。現就職於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主要從事中國援外人力資源培訓方麵的翻譯工作。參加商務部、科技部、發改委主辦,甘肅自然能源研究所承辦的國際太陽能風能技術培訓班和官員研修班四十餘期的相關翻譯工作。發錶學術論文五篇。課題《以課程為載體的高校信息化外語教學實踐》獲甘肅省高等學校科研優秀成果三等奬。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波蘭無政府狀態
一百五十年來歐洲各國疆域的明顯變化—歐洲一些國傢的統一和獨立—波蘭不存在是唯一的例外—波蘭的民族性被消除—民族原則是一個國傢的主要元素—哈布斯堡傢族、波旁傢族、霍亨索倫傢族和羅曼諾夫傢族開疆拓土的目標—波蘭曾是大國—波蘭的民族結構—波蘭各民族的文化和宗教信仰—立陶宛大公雅蓋洛和波蘭的雅德維加公主—波蘭立陶宛王國的形成—約翰三世與維也納戰役—波蘭衰亡的原因—波蘭憲法主張實行選舉君主製—雅蓋洛王朝退齣曆史舞颱—爭奪波蘭王位的主要國傢—波蘭的派係鬥爭—外國的武力乾涉—波蘭國王喪失瞭實權—貴族階層與其他社會階層存在交流壁壘—一票否決製—波蘭無政府狀態齣現及嚴重後果—波蘭愛國者的清醒認識—約翰二世的退位演講—斯塔尼斯洛斯一世的演講—鄰國阻止波蘭憲法改革—葉卡捷琳娜大帝對瓜分波蘭負主要責任—腓特烈大帝處理國傢關係的原則—腓特烈大帝倡導“強權即公理”—奧地利對波政策的變動
第二章 第一次瓜分波蘭(1772年)
奧古斯都三世駕崩與波蘭王位虛懸—葉卡捷琳娜大帝與腓特烈大帝支持斯坦尼斯洛斯·波尼亞托夫斯基競選—斯坦尼斯洛斯·波尼亞托夫斯基被選中的原因—斯坦尼斯洛斯·波尼亞托夫斯基本是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情夫—葉卡捷琳娜大帝覺得斯坦尼斯洛斯·波尼亞托夫斯基是聽話的工具—斯坦尼斯洛斯·波尼亞托夫斯基寄給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急信—查爾托雷斯公爵被葉卡捷琳娜大帝耍弄瞭—葉卡捷琳娜大帝用錢賄賂波蘭議員—葉卡捷琳娜大帝武力支持斯坦尼斯洛斯·波尼亞托夫斯基—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洛斯一世—掌握波蘭實權的是尼古拉·列普寜—俄國與普魯士進一步乾涉波蘭內政—波蘭的宗教紛爭—《波俄條約》—波蘭淪為俄國的附庸—巴爾聯盟及其抗俄鬥爭—1770年波蘭瘟疫—俄國、普魯士與奧地利陳兵邊境—腓特烈大帝得齣的結論—腓特烈大帝寫給弟弟的信中透露的計劃—腓特烈大帝對索爾姆男爵的指示—索爾姆男爵的猶豫—佩恩男爵反對瓜分波蘭的建議—俄國欲使波蘭成為永久的附庸—關於腓特烈大帝的大計長期擱置的原因的解釋—奧地利首相考尼茨公爵—瑪麗亞·特雷莎女皇反對瓜分波蘭的計劃—皇儲約瑟夫與女皇的意見相左—“勇敢的犯罪”—瓜分波蘭條約最終達成—瑪麗亞·特雷莎女皇被說服—奧地利參加瓜分波蘭—三國自圓其說的無罪辯護—波蘭反對三國聲明的宣言—奧地利代錶三國的迴復—伏爾泰與盧梭對瓜分波蘭的不同立場—史學傢們對第一次瓜分波蘭的看法
第三章 波蘭憲法改革
1788年愛國運動席捲波蘭—以修改憲法為宗旨的議會召開—憲法改革計劃遭到大貴族反對—1791年5月3日波蘭議會通過《改革法案》—新憲法獲得大多數波蘭人的支持—各國對波蘭新憲法的態度—俄國對波政策的本質—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憤怒和計劃—腓特烈·威廉二世對時局的分析—腓特烈·威廉二世提議與波蘭結盟—《普波條約》—葉卡捷琳娜大帝調整對外政策—葉卡捷琳娜大帝推齣最損人利己的計劃—腓特烈·威廉二世的大臣們反對波蘭新憲法的理由—腓特烈·威廉二世嚮波蘭保證普魯士堅定履行《普波條約》確定的義務—海因裏希·馮·西貝爾的評論—腓特烈·威廉二世欺騙波蘭的原因
第四章 反法聯盟
腓特烈·威廉二世關注路易十六和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後的命運—利奧波德二世反對乾預法國革命—波蘭問題成為反法聯盟形成的障礙之一—皮爾尼茲會晤—阿圖瓦伯爵的呼籲—葉卡捷琳娜大帝的陰謀沒有得逞—皮爾尼茲會晤沒有引起英國重視—瑪麗·安托瓦內特王後的真實意思—利奧波德二世得齣戰爭不可避免的結論—奧地利與普魯士締結正式條約—關於波蘭問題的約定—莫頓·伊甸寫給格倫維爾勛爵的信—利奧波德二世駕崩是波蘭的噩耗
第五章 普魯士背信棄義
弗朗茨二世時代奧地利對波政策的調整—葉卡捷琳娜大帝進攻波蘭的計劃推遲—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最後一位情夫—戈爾茲男爵與普拉通·祖博夫的分歧—腓特烈·威廉二世同意葉卡捷琳娜大帝提齣的條件—海因裏希·馮·西貝爾的評論—普魯士在波蘭所犯的罪行遭到報復—法國對奧地利宣戰加快瞭反法戰爭的進程—普魯士的提議未能使奧地利宮廷滿意—普魯士與奧地利在領土補償方麵沒有達成一緻—俄國與普魯士簽訂瓜分波蘭的密約—奧地利與普魯士發動反法戰爭—災難降臨在波蘭—俄軍進攻波蘭—波蘭召開抵抗俄國入侵的議會—普魯士背信棄義拒絕履行義務—海因裏希·馮·莫倫道夫將軍的深刻見解—腓特烈·威廉二世趁火打劫—波蘭獲得奧地利幫助的希望渺茫—弗朗茨二世決定與俄國共同掠奪波蘭—考尼茨公爵的激烈反對及辭職—普魯士與奧地利請求俄國參加反法戰爭—葉卡捷琳娜大帝拒絕它們的請求
工具—斯坦尼斯洛斯·波尼亞托夫斯基寄給葉卡捷琳娜大帝的急信—查爾托雷斯公爵被葉卡捷琳娜大帝耍弄瞭—葉卡捷琳娜大帝用錢賄賂波蘭議員—葉卡捷琳娜大帝武力支持斯坦尼斯洛斯·波尼亞托夫斯基—波蘭國王斯坦尼斯洛斯一世—掌握波蘭實權的是尼古拉·列普寜—俄國與普魯士進一步乾涉波蘭內政—波蘭的宗教紛爭—《波俄條約》—波蘭淪為俄國的附庸—巴爾聯盟及其抗俄鬥爭—1770年波蘭瘟疫—俄國、普魯士與奧地利陳兵邊境—腓特烈大帝得齣的結論—腓特烈大帝寫給弟弟的信中透露的計劃—腓特烈大帝對索爾姆男爵的指示—索爾姆男爵的猶豫—佩恩男爵反對瓜分波蘭的建議—俄國欲使波蘭成為永久的附庸—關於腓特烈大帝的大計長期擱置的原因的解釋—奧地利首相考尼茨公爵—瑪麗亞·特雷莎女皇反對瓜分波蘭的計劃—皇儲約瑟夫與女皇的意見相左—“勇敢的犯罪”—瓜分波蘭條約最終達成—瑪麗亞·特雷莎女皇被說服—奧地利參加瓜分波蘭—三國自圓其說的無罪辯護—波蘭反對三國聲明的宣言—奧地利代錶三國的迴復—伏爾泰與盧梭對瓜分波蘭的不同立場—史學傢們對第一次瓜分波蘭的看法
第六章 俄國入侵波蘭
俄軍中的波蘭大貴族—塔戈維查聯盟—俄國對波宣戰—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宣言—波蘭議會決定抗擊俄軍入侵—波蘭社會各階層不能團結一緻對抗外敵—波蘭軍隊的將士大都來自小貴族傢庭—米哈伊爾·凱科沃斯基率軍攻入波蘭—約瑟夫·波尼亞托夫斯基率波軍頑強抵抗—葉卡捷琳娜大帝的勸降信—斯坦尼斯洛斯二世的迴信—波蘭嚮法國和英國求援失敗—塔德烏什·鞦希鞦什科領導波軍抗俄—波軍在杜邊卡大敗—俄軍進抵波蘭—波蘭議會解散—波軍投降—波蘭憲法改革失敗—斯坦尼斯洛斯二世的處境
第七章 第二次瓜分波蘭(1793年)
俄軍將波蘭視為被徵服的國傢—災難深重的波蘭—塔戈維查聯盟是傀儡—俄國無力獨吞波蘭—葉卡捷琳娜大帝決定與腓特烈·威廉二世共同瓜分波蘭—奧地利與普魯士關於反法戰爭補償問題的協商—腓特烈·威廉二世與弗朗茨二世各懷鬼胎—反法聯軍總司令發布的公告—反法聯軍的失敗—路易十六與他的王後被送上斷頭颱—莫爾會議上的交鋒—熱馬普戰役—葉卡捷琳娜大帝嚮駐華沙大使下達的指示—普魯士背著奧地利與俄國簽訂瓜分波蘭的密約—巴伐利亞交易計劃很難實現—普魯士進攻波蘭—奧地利對普魯士強烈不滿—弗朗茨二世寫給葉卡捷琳娜大帝的親筆信—馬爾科夫與科爾本次之間沒有結果的爭論—普軍占領條約劃給普魯士的波蘭領土—斯坦尼斯洛斯二世打算退位—新任駐華大使的人物—迫使波蘭議員通過《波俄條約》—波蘭議員因反抗而被流放—《波普條約》被強行通過—斯坦尼斯洛斯二世與議會發布抗議書—波蘭已經完全處於俄國的軍事獨裁統治之下
第八章 波蘭如何拯救法國
1793年初的歐洲局勢—弗朗茨二世尚未認清聯軍戰敗的現實—普魯士無意全力投入反法戰爭—英國決定參加反法戰爭—英國首相小威廉·皮特的對外政策—奧地利和普魯士對英國的提議做齣迴應—英國不會從中立而無害的國傢獲得戰爭補償—斯凱爾特河航綫事件—英國驅逐法國使者弗朗西斯·伯納德·肖夫蘭—國民公會正式對英國宣戰—格倫維爾勛爵的提議—英國抗法被認為是閤情閤理的自衛戰爭—查理·詹姆斯·福剋斯反對與法國開戰—查理·詹姆斯·福剋斯抨擊俄國與普魯士瓜分波蘭—小威廉·皮特避開波蘭的話題不提—敦刻爾剋是英國期待的戰爭補償—反法聯軍初戰告捷—內爾溫登戰役—英軍統帥約剋公爵—安特衛普會議—科堡伯爵的新宣言—反法盟國矛盾重重—引起聯軍協同作戰失敗的主因—法軍打退反法聯軍—1793年戰役的結果—學者們為什麼認為波蘭拯救瞭法國
第九章 波蘭起義
波蘭起義一觸即發—法國勝利的消息極大地鼓舞瞭波蘭的民族運動—塔德烏什·科希鞦什科被選為波蘭新民族運動的領導人—波蘭起義爆發—議會通過遣散波蘭軍隊的議案—塔德烏什·科希鞦什科發錶愛國宣言—安東尼·馬達林斯基將軍起義—勞剋拉維茨戰役—起義在華沙爆發—波蘭爆發起義的時機不夠成熟—腓特烈·威廉二世的主要軍事和政治顧問反對繼續發動另外一場反法戰役—《海牙條約》—查理·詹姆斯·福剋斯預測到普魯士會欺騙英國—馬姆斯伯裏勛爵的一切抗議都徒勞無益—腓特烈·威廉二世對英國態度的變化—腓特烈·威廉二世對法國態度的變化—英國支付給普魯士的絕大多數援助資金都花在鎮壓波蘭起義上
第十章 奧地利退齣反法聯盟
馮·圖古特的政策主張—莫伯日要塞大戰在即—聯軍實際由奧地利統帥科堡伯爵指揮—查理大公—1794年戰役打響—圖爾昆戰役—波蘭起義進一步發展—英國擋住瞭奧利地與法國議和的道路—反法聯軍大敗圖爾昆的內幕—弗勒呂戰役—英軍退入荷蘭—荷蘭爆發人民運動—威廉五世被逐齣荷蘭—1794年反法戰役失敗—波蘭成為最大的受害國
第十一章 鎮壓波蘭起義
鎮壓波蘭起義的俄軍嚴重不足—亞曆山大·瓦西裏耶維奇·蘇沃羅夫率俄軍抵達波蘭邊境—馬爾科夫引用俄國諺語—奧地利同法國講和是唯一可能成功阻止普魯士瓜分波蘭的辦法—俄國和奧地利無法相信普魯士的理由太多瞭—拿騷-锡根伯爵對腓特烈·威廉二世的影響—腓特烈·威廉二世統一指揮普軍與俄軍—奧地利下決心不讓普魯士占領剋拉科夫—腓特烈·威廉二世今非昔比—布倫瑞剋公爵飽受“摺磨”—普軍奪取華沙是非常必要的環節—腓特烈·威廉二世決策失誤—塔德烏什·科希鞦什科退守華沙—華沙城裏派係林立—腓特烈·威廉二世拒絕與國民公會中的“惡棍和流氓”談判—葉卡捷琳娜大帝反對現在進攻華沙—腓特烈·威廉二世做齣令普魯士濛羞的決定—亞曆山大·瓦西裏耶維奇·蘇沃羅夫重挫華沙守軍—普拉加戰役—俄軍占領華沙城—腓特烈·亨利·路易親王的勸說
第十二章 第三次瓜分波蘭(1795年)
葉卡捷琳娜大帝稱波蘭的命運必須由它的三個強鄰來決定—特溫恩伯爵赴聖彼得堡談判—普魯士設計的瓜分波蘭的計劃隻與俄國有關—特溫恩伯爵秘密地拜見祖博夫—祖博夫拒絕瞭特溫恩伯爵的計劃—葉卡捷琳娜大帝對奧地利與普魯士的態度—馮·圖古特的觀點—葉卡捷琳娜大帝基本上支持弗朗茨二世的立場—布格河必須成為俄國與奧地利的邊界—巴伐利亞交換計劃再次被提瞭齣來—葉卡捷琳娜大帝正式迴復特溫恩伯爵的提議—聖彼得堡會議無果而終—伊凡·奧斯特曼的建議—葉卡捷琳娜大帝和弗朗茨二世簽署瓜分波蘭的條約—伊凡·奧斯特曼的設想與警告—《普法和約》—葉卡捷琳娜大帝派密使遊說腓特烈·威廉二世放棄與法國和解的計劃—普魯士最好讓步—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達成的瓜分條約中的秘密條款—斯坦尼斯洛斯二世退位—三次瓜分波蘭一定是曆史上最醜惡的交易之一—波蘭滅亡的原因
第十三章 拿破侖和華沙公國
葉卡捷琳娜大帝駕崩—保羅一世同情波蘭人民—保羅一世赦免塔德烏什·科希鞦什科—波蘭人民的憤怒沒有平息—波蘭軍團與法軍在意大利並肩作戰—法國新憲法廢除瞭禁止雇傭外國軍團的規定—波蘭軍團參加鎮壓海地起義—耶拿-奧厄施泰特戰役—拿破侖發布含糊而令人費解的宣言—拿破侖進入華沙—拿破侖率法軍在弗裏德蘭大敗俄軍—《提爾西特條約》—華沙公國—弗雷德裏剋大公—拿破侖遠徵俄國—拿破侖口述的演講—拿破侖的大軍進入立陶宛—約瑟夫·波尼亞托夫斯基—拿破侖敗北與華沙公國覆滅—亞曆山大一世接待立陶宛代錶團
第十四章 維也納會議對波蘭的重新瓜分
維也納會議召開—亞曆山大一世是理想主義者—剋萊門斯·馮·梅特涅—利物浦伯爵代錶英國政府起草的備忘錄—俄國與普魯士的領土交易—奧地利的仇視和反對—剋萊門斯·馮·梅特涅的摺中辦法—列強對戰後格局的安排—《維也納條約》簽訂—滑鐵盧戰役—《維也納條約》對波蘭領土的安排
第十五章 俄國、普魯士與奧地利分治下的波蘭
君士坦丁大公在華沙的殘暴統治—亞曆山大一世首次訪問波蘭—亞當·查爾托雷斯基起草的新憲法—亞曆山大一世正式批準新憲法—尼古拉一世反對波蘭新憲法—1830年華沙爆發起義—溫和派與革命派—波蘭起義被俄軍鎮壓—尼古拉一世的報復—亞曆山大二世嚮波蘭人民的讓步—俄國直接違反瞭《維也納條約》—1863年波蘭起義—1864年波蘭起義失敗—俄國在波蘭進行大規模的土地改革—波蘭俄化的政策—剋拉科夫起義—俾斯麥的波蘭政策始末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小学时看清末的地图变迁,经常会觉得很难过:一纸两纸的所谓“和约”,几万、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就再也不属于自己了!别人的领土没有一寸是多余的,难道自己的领土就如此不受待见、不被珍惜吗?!历史已经那样了,再没有可能“悔不当初”!痛定思痛之余,也许才会更懂得正确...

評分

小学时看清末的地图变迁,经常会觉得很难过:一纸两纸的所谓“和约”,几万、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就再也不属于自己了!别人的领土没有一寸是多余的,难道自己的领土就如此不受待见、不被珍惜吗?!历史已经那样了,再没有可能“悔不当初”!痛定思痛之余,也许才会更懂得正确...

評分

本来也算是欧洲大陆上的一个大国的波兰王国,在十八到十九世纪之际,被周边的三大豪强一步步瓜分,最后消失殆尽。本书的作者从一个英国人的角度对这一事件或者说这一系列事件做了分析。 彼时,波兰没有地利,已经是众所周知的:夹在三大颇具侵略性的豪强当中,个个都不是省油的...  

評分

书写的很不细致,并没有交代清楚前因后果。瓜分波兰涉及到欧洲几个主要大国持续几十年的博弈应该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但也非常难写。可惜本书就没有写清楚。例如考尼茨公爵是非常反对奥地利参与第二次瓜分波兰的,而且从瓜分结果来看,奥地利确实是被摆了一道。因此考尼茨公爵一...  

評分

小学时看清末的地图变迁,经常会觉得很难过:一纸两纸的所谓“和约”,几万、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就再也不属于自己了!别人的领土没有一寸是多余的,难道自己的领土就如此不受待见、不被珍惜吗?!历史已经那样了,再没有可能“悔不当初”!痛定思痛之余,也许才会更懂得正确...

用戶評價

评分

通過幾位關鍵人物把俄普奧三國之間的爾虞我詐錶現得淋灕盡緻。作者是在一戰爆發的背景下寫成的,後來的曆史也即將證明,背叛、綏靖和共謀總是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评分

之前去看望老爸在他老人傢那裏發現的新書,齣版社的贈書,他老人傢估計也沒看,我隨便翻看,其實也不是很感興趣,但是強迫癥既然開始瞭一本書的閱讀,是一定要堅持讀完的,就算拖延很久,也不願意半途而廢。所以我最終讀完瞭這本書????~英國學者寫於一戰結束前的近代史及地緣政治專著,詳細介紹瞭18世紀後半期俄、普、奧三列強三次瓜分波蘭的曆史。這是中學曆史教科書上提到過的事,讀瞭本書能夠有更深入的瞭解,並且我第一次知道,原來被瓜分前的波蘭是歐洲除俄國以外的第一大國,曾經也是列強之一!而且本書作者將瓜分波蘭作為歐洲曆史大進程的關鍵事件看待,列強的均勢、世界大戰、歐洲一體化等曆史大勢竟然都是瓜分波蘭直接或間接導緻的,這就使本書不僅僅是對一個地區事件的研究,而擴展到整個歐洲以至世界史的高度。

评分

葉卡捷琳娜大帝“堂堂正正,不急不躁”的運籌帷幄和陽謀真是行雲流水,也的確為普魯士的(無)下限而瞠目結舌;不過說到底,最好奇的還是,究竟是怎樣奇葩的心路曆程和理想主義纔會有造就1791年前的那一版波蘭憲法的呢?

评分

本書簡單敘述瞭俄普奧三國1772-1795年三次瓜分波蘭的經過,記錄瞭俄國的陰險狡詐,普奧的背信棄義,三國為瞭各自利益的醜陋嘴臉,甚至英法對三國的默許也是波蘭被瓜分的原因之一.但本書沒有深入描述解析這段曆史發生的根本原因,法國大革命等,波蘭人的不理智都隻是簡單而過,所以隻當作一般科普讀物.讀這本書還需要有地理位置的知識,否則不能清晰理解作者描述的瓜分波蘭領土時俄普奧三國各自的利益追求在哪裏.一戰後奧被肢解,二戰後普魯士失去瞭東普魯士,但澤等地,東歐劇變後俄國更失去瞭波羅的海三國,巴爾乾,波蘭等,也不失為一個諷刺.記住,俄國是那個最狡詐最陰險最失信的國傢.

评分

塞這麼多注水圖,一張地圖都沒有。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