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雲封事

朵雲封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齣版社
作者:[加]李在中
出品人:
頁數:506
译者:
出版時間:2018-9
價格:9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0136302
叢書系列:“述往”叢書
圖書標籤:
  • 文化史
  • 博物史
  • 民國
  • 中央博物院
  • 曆史
  • 知識分子
  • 文化
  • 南京博物院
  • 朵雲封事
  • 文化
  • 文學
  • 曆史
  • 散文
  • 民國
  • 經典
  • 手稿
  • 齣版
  • 書香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南都2018年年度十大好書

北京齣版社2018年年度十大好書

編輯推薦

忠實真實還原“中央博物院”三十二載顛簸流離命運

重現“書生救國”偉大藍圖從理想到隕滅的雪泥鴻爪

內容簡介

在《朵雲封事》一書中,作者李在中以其父李霖燦先生“中央博物院的悲劇——記博物院事業中一項理想的真精神”一文作為齣發點,結閤近70年親曆親聞,通過不斷收集“ 中央博物院”的一手檔案與圖片、整理父親李霖燦先生的日記和書信、嚮父執輩們請益及、走訪兩岸同輩兄長,用15年的時間寫齣30篇文章。以純粹的情感、客觀的論點,將1933年“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成立之後到1965年並入颱北故宮博物院間所經曆的暫駐李莊、渡海東遷、蟄藏北溝與閤符雙溪等各個階段,做瞭較為完整的還原與講述。

“朵雲”和“封事”都有著十分風雅的典故。朵雲的講法,來自唐朝的能臣韋陟在信函最後寫得像幾朵雲彩的署名,後來演繹成信紙的雅稱;封事的本義,即密封的奏摺,後世引申為信封的意思。撕開中國近曆史的信封,蔡元培、董作賓、李濟、傅斯年、曾昭燏、李霖燦……這些文人的學術堅守與悲歡離閤,躍然紙上。而那些早已走遠的往事,就如朵朵美麗的雲彩,雖消逝,卻已成為我們共同的民族記憶。

本書是瞭解當代中國文博早期曆史和事業的重要文獻。

著者簡介

李在中,中國藝術史專傢李霖燦之子,長期研究“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及颱北故宮博物院的發展曆史,並兼及抗戰時期邊疆文史研究,多年來緻力於文化交流活動。

圖書目錄

朵雲封事
目 錄
前  言 / 1
“中央博物院”的悲劇
——記博物院事業中一項理想的真精神(李霖燦) / 1
經師與人師
——從李霖燦先生日記中的董作賓先生言行來談 / 11
白水颱與阿明洞 / 67
濾沽湖挽歌 / 88
綠雪齋主李晨嵐 / 97
纔高直樸的納西族東巴和纔 / 120
奉科學研究為圭臬,開創新學術的新天地!
——記“中央博物院”在李莊的燦爛歲月 / 151
“中央博物院”的甲骨坑模型 / 164
半山園的兩院聯展與南薰殿舊藏曆代帝後像 / 173
勝利還都與上海和平博物館 / 184
圓緣下關 / 195
內戰與逃難 / 212
來颱初期 / 221
吉峰山下的北溝往事 / 235
文物清點與甲骨書契 / 263
篳路藍縷風雨路,吉峰歲月未蹉跎!
——淺述兩院遷颱後在北溝時期的學術研究發展概況及其後續影響 / 274
憂道不憂貧
——傅斯年的教育理想與棉褲子 / 299
安順牛場 / 308
海外存知己,邊鞦一雁聲!
——1961年“中國古藝術品赴美展覽”的後續影響 / 322
雜談《中華文物》這本展覽目錄 / 343
蔣復璁與早期颱北故宮博物院的學術研究 / 359
故宮的小獅子與故宮的大獅子 / 369
颱北故宮博愛鼎的前世今生 / 378
多黍多稌 / 393
風箏飛在藍天上
——颱北故宮博物院的文人建築師黃寶瑜先生 / 403
南京中山陵的中山先生雕像與颱北故宮的中山先生銅像 / 430
天地之大,人猶有憾焉! / 450
李莊北京七十年 / 453
“史景感懷”與“實境研究” / 462
蕩胸生層雲,一覽眾山小!
——潘天壽先生的天雨流芳 / 480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本文首发于北京晚报2018年9月28日 作者夏安 数天前,巴西国家博物馆被一把火烧得精光,文物全部毁灭消失,许多份历史被从记忆中抹掉,失去了最宝贵的能够证明存在的证据。1937年,卢沟桥事变,战火未到,文物先行。许多珍贵文物同考古学者们一同去了祖国的西南边陲。在那段战乱...  

評分

已刊于《中华读书报》2018年10月10日期 李霖灿先生的名字,大陆读者这几年已经不再陌生了。他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馆长,是著名的中国美术史研究专家和丽江么些文化专家,还是名扬海外的中国美术欣赏的普及者。不过,我并不打算在李霖灿先生的名字前面冠以“台湾学者”的名号,...  

評分

本文首发于北京晚报2018年9月28日 作者夏安 数天前,巴西国家博物馆被一把火烧得精光,文物全部毁灭消失,许多份历史被从记忆中抹掉,失去了最宝贵的能够证明存在的证据。1937年,卢沟桥事变,战火未到,文物先行。许多珍贵文物同考古学者们一同去了祖国的西南边陲。在那段战乱...  

評分

評分

你曾经有没有过这样的疑问:那些去了台湾的国宝和文物后来都怎么样了? 我们曾经受的教育如同童话故事中“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了一生”盖棺定论——那些价值连城的国宝、文物跟随某党去了台湾,故事的结局就是,故宫出现了两个,一个是北京的故宫,一个是台北故宫。 等到自己...  

用戶評價

评分

隻能當史料讀...

评分

看李霖燦、董作賓幾位先生的治學往事,覺得很有意思。嚴謹治學之餘,很有雅趣。佩服老一代學者!

评分

著名博物館人、中國美術史專傢李霖燦先生之子李在中的文集,以“中央博物院”的三十二年曆史為主要綫索,串接起眾多學術文化界的知名父輩學人的治學與生活往事、創建和運營“中央博物院”的曆史細節,以及相關田野調查和研究的實錄。李在中先生的文字流暢優美,帶有濃濃的中國傳統古意,寥寥數筆,動人而震撼。本書不隻是關於中華一代學人和文化工作者往事的重要資料文獻,也足可管窺在充滿戰爭、殺戮與動蕩的20世紀裏,中華文明的傳承與延續之難。值得反復閱讀。

评分

中央博物院是蔡元培、傅斯年、李濟等一代學人的偉大設計,擬成為全國性的社會教育核心,試圖恢復昔日之偉大精神,圖謀中華民族復興,是“一個書生救國的偉大藍圖”。1933年設籌備處與南京。後來戰亂流離,它經曆瞭國寶南遷、寄居李莊、上海接收敵産等階段。解放戰爭期間,部分國寶東渡去颱,先是藉颱中糖廠倉庫,又蟄居北溝,最後閤符雙溪並入颱北故宮;留在大陸的部分易名南京博物館。“中央博物院”這個沒有最終實現的偉大構想完成瞭自己的曆史使命,但這項理想事業的真精神不會泯滅。

评分

風骨啊風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