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不是一幅风景画,而是一个战场
※2014年《纽约时报》《经济学人》《芝加哥论坛报》《旧金山纪事报》《科克斯书评》畅销书
※2015年美国新英格兰笔会非虚构类小说项大奖
※2016年杜鲁门•卡波特文学批评奖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书的故事。一本在连载中就被斥为色情,一度被英、美两国查禁的书,在作者罹患眼疾、生计无着的境况下陆续写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拥有它、售卖它、宣传它,在大部分英语国家都是违法的。而如今,几乎所有的评论家都认为它是当之无愧的文学巨著。而它从地下到公开,从查禁到合法,从贬斥到赞誉的豹变,不啻于一段作家、出版人、盗版商、律师和法官共同参与的冒险旅程。这就是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
《最危险的书》是关于《尤利西斯》这部大百科全书伟大“命运”的交响曲。作为一部文学史的专著,史料的详尽和论证的扎实显示了作者学术水平的高度。此外,《最危险的书》突破了文学史的传统边界,进入了文化史的广阔天地,由此带来了开阔的视野。
【媒体推荐】
这是一个讲得很精彩的好故事———现代主义如何击败言论审查的权威体制。凯文•伯明翰用他杰出的想象力重现了乔伊斯和他的世界,书中描述栩栩如生,每一页都充满了令人耳目一新的细节。
———路易斯•梅南德(Louis Menand),普利策奖获得者,著有《哲学俱乐部》
《最危险的书》是一部引人入胜的非虚构作品,书中聚集了诸多生动鲜明的人物,情节跌宕起伏,足以让一名小说家艳羡不已。通过凯文•伯明翰精湛的表述以及无懈可击的研究, 这个关于一本书足以改变世界的故事以戏剧性的方式宣称:文学史不是一幅风景画,而是一个战场。
———马修•珀尔(Matthew Pearl),《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著有《但丁俱乐部》
詹姆斯•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政府言论审查制度以及反淫秽法下所受的迫害,在写作功底深厚的凯文•伯明翰这本文采飞扬的书中得到了绝佳诠释。伯明翰带领读者踏上一段旅程,穿过乔伊斯所遭受的桎梏,最终抵达《尤利西斯》的解放。这本书文笔流畅、新颖独特,为读者重现了一个已经消逝的世界,那里有小杂志、文学资助、邮政与海关法、正风扫荡以及法庭里的英雄。
———罗伯特•斯庞(Robert Spoo)著有《无版权:盗版,出版,公共领域》
【作者简介】
凯文•伯明翰,哈佛大学英语专业博士,目前在哈佛大学历史与文学系担任讲师,同时也在哈佛大学写作项目任教。主要研究领域为:二十世纪小说与文化、先锋派研究。他曾在都柏林一家《尤利西斯》主题酒吧担任服务员,但仅上岗一天就被突然解雇。
【译者简介】
辛彩娜,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专业方向为英美文学,主要从事乔伊斯作品研究。
冯洋,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研究生,目前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英语系进行联合培养,专业方向为英美文学,主要从事文学理论以及乔伊斯作品研究。
又是一本“最危险的书”。不过和塔西佗的《日耳曼尼亚志》不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没有面临被误读的危险,而是面临着被禁止出版、被判违法、被焚烧的危险。 想读《尤利西斯》已经很多年了。大学时在现代文学课上学了乔伊斯,但偏偏避开了《尤利西斯》,不然光一本书就得啃上...
评分《最危险的书》,这书让我对上一本《世界观》有了新的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带来新思想,而用旧眼光看待新世界的人遇到新问题永远只会从原来的逻辑层面去解释一切。这就是世界观的差异。 就比如,道德家们认为社会永远处于崩溃的边缘,女孩需要被严密的保护,任何一点的不洁...
评分已刊于《VISTA 看天下》 普通读者往往习惯于从地域的范畴理解文学的发展,例如,翻开任意一本关于现代主义兴起的文学史,就能读到诸如“某个国家于哪个时间诞生了某部标志性的现代主义文学作品”之类的表述。但是更准确地说,这个历史理应被表述为:是哪一部文学作品于哪个时间...
评分合上书本,我发现还有107页的文字没有阅读,那我算是看完这本书了吗?算是吧,如果要看完那107多页的注释岂不是比喝完107杯可乐还要难受。我决定一定要留下点什么,虽然看完后我的脑中并没有一个很清晰的内容拆解、提取的思维路径。也没有给我产生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但这本书...
评分对《尤利西斯》文艺价值的赞颂与审查,同时将其推上了现代主义文学的高峰。它的合法化进程本身就最终促进/推动了它伟大地位的确立。围绕在乔伊斯及其作品身边的许多人,他的挚爱娜拉•巴纳克尔,埃兹拉•庞德、约翰•奎因、哈丽雅特•韦弗、玛格丽特•安德森、西尔维...
结合最近的新闻, 引用书末的一句话"一个国家的阅读水平不是由儿童来决定的"
评分战争对舆论控制有深远的影响。20世纪初英美对于审查的历史,淫秽是违法的,改变的是我们对它的定义。定义的改变是在不同语境之下的,为审查一刀切的历史斗争就在这本书里。
评分2020.01.25 《尤利西斯》預備之一,「最危險的書是我們的天真」。在喬伊斯看來,《尤利西斯》是映照愛爾蘭真容的磨光的透鏡,是根植於意識和城市矩陣中的個體性,是完整的人類個性的家園。一本真正偉大的書,許多不同國家不同階層的人,為文學,為反抗,為利益,為變革,為感動,為它而戰。致敬那個危險年代所有為《尤利西斯》發聲的人,所有冒著風險出版、走私和閱讀《尤利西斯》的人,還有記錄下這一切的作者,他的文筆和考據一樣優秀。最記得的是喬伊斯瘋狂到幾乎自虐的寫作過程和伍爾西法官向文學獻禮的最後審判,哪怕還沒有讀《尤利西斯》,那都使我顫慄而澎湃。
评分可称典范,怎么赞美都不为过。如题所示,它不是讲乔伊斯的,而是讲《尤利西斯》的,也因此读者得以看到不同人物如何博弈。《尤利西斯》的出版本质上是出版、商业、法律的综合较量,这场较量也迅速经典化了《尤利西斯》,令现代主义在诞生不久就进入殿堂。不能认同作者把现代主义与无政府主义划上等号,然而,《尤利西斯》的出版的确改写了文学建制的命运,凯文·伯明翰也在这个意义上邀请了每个读者说出那个词:yes.
评分战争对舆论控制有深远的影响。20世纪初英美对于审查的历史,淫秽是违法的,改变的是我们对它的定义。定义的改变是在不同语境之下的,为审查一刀切的历史斗争就在这本书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