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著名瓶花艺术家徐文治继《瓶花之美》之后又一部有关于中国传统插花的力作。本书以瓶花发展的历史为线索,梳理了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历代瓶花的文化、器具、风俗,是一部极为难得的中国传统插花文化史。
徐文治,
恭王府传统中式生活研究所副主任,布里艺术文化中心创始人,资深艺术媒体人、策展人、空间艺术规划师。曾任《画廊》杂志副主编,《新美域》杂志主编,对萧谦中、陈师曾、溥儒、赵朴初诸先生研究用功甚勤,有相关论述发表或出版。
近年来致力于传统生活美学研究,主推整体空间的艺术规划、设计和布置,对文人茶事及瓶花艺术颇有心得。近来更致力于探讨瓶花在艺术展览和当代生活空间中的运用实践,常年为恭王府、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等机构的相关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提供展陈设计服务。为苏州博物馆“梅景传家——清代苏州吴氏的收藏”展陈待花,作品入围中国室内装饰协会陈设艺委会第八届陈设中国•晶麒麟空间陈设美学奖。
[编辑推荐]
★本书是作者继《瓶花之美》又一中国传统插花力作;
★作者为国内知名瓶花艺术家,在插花界有影响力很大;
★作者常年从事瓶花教学,学生众多,深受插花爱好者欢迎;
★内容通俗有趣,图片精美,是学习中国传统插花入门必读之作。
瓶花乃历代文人惜春护花,清雅之首务,故与文人诗画颇多假借,其涉及工具、花器、插贮、滋养、环境、玄赏诸多方面。深入其中,方知瓶花之道与历代文人艺术修养、审美时尚流变、生活方式嬗递息息攸关。
该书偏重探讨的是瓶花一事,旨在为读者勾勒出传统插花所蕴含的丰富内涵,以期能自瓶花一窥传统文化之堂奥,体味传统文人赏鉴艺术之慧心。味之者若能从中悟得传统文化之门径,或竟从中汲取今日生活之动能,化传统入于当代,我辈夙愿即达矣。
本书《瓶花六讲》自朝代入手。一代有一代之学风、之好尚,瓶花处风雅之榜首,自然吸引一众文人殚思其间,沉湎其中。梳理一代瓶花史料,或可见历代文人性情及时风所尚,故不可以微艺而鄙薄之。奈何仅为浅尝辄止,未能深入。权作抛砖引玉,所谓“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翻开《瓶花六讲》我被里面的景致惊呆了,这也许就是瓶花的魅力吧,美得不可方物! 瓶花源于唐代,却在现在没有得于发扬光大,虽然瓶花属于插花,但我觉得瓶花没有现在插花那么复杂,庞大,都是小小的,摆于卧室书桌,大家都知道插花,茶道,很少有人听闻瓶花,插花是随意,茶道...
评分现代人喜插花,花的鲜艳与所装器物柔美的线条结合在一起,似乎是灵动与安静最完美的结合。一动一静,妙不可言。它可以安静的坐立在房间的书桌上,也可以静静地伫立在阳台上,还可随意的待在室内的任何一处。 瓶花对于某些现代人来说,不可或缺。若谈及瓶花的历史,瓶花与古人之...
评分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许多文化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大浪淘沙般被传承下来,这里面就有诗歌、绘画、书法、茶艺、戏曲以及瓶花等等,共同构成了中华文明灿烂多元的文化根基,并深深融入华夏儿女的血液,成为不能忘却的文化印记。 《瓶花六讲》藉由恭王府传统中式生活研究所副主任...
评分 评分不知从何时起,对于焚香,挂画,品茶,观花这些古代文人雅士的爱好有了很浓的兴趣,然而不得其法。粗略了解,门槛最低的,大约就是瓶花了,对比其它,拼花是可以繁盛高端,也可以清雅宜家的普遍存在。平时爱逛花市,花店,也关注周边的花艺沙龙,但总觉得哪不对,最后总算是在...
古代插花,属旁通之事,如果下不通茶道上不通画论,那是白费功夫。就拿画论来说,不知阴阳虚实枯淡浓湿,怎么能反应瓶花之妙呢?再拿茶来说,如果插花就像第二道就没有茶味了一样,毫无茶韵,那有什么意义呢?这些花也没有再看第二眼的价值。
评分从管束花枝到保养插花再到瓶花的形态 此类沿革还是很有意思的 不过想学技法的话 还是去看工具书吧
评分相关历史周边
评分日式、中式和西式的插花各有其美,虽然我自己在修习小原流,不过中式的瓶花最符合我的意趣。日式插花制式太强,过于规整,中式插花发展到现在,真真是极尽风雅了
评分相关历史周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