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隐

侠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北海
出品人:世纪文景
页数:464
译者:
出版时间:2018-7-1
价格:5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151550
丛书系列:华语文学系列
图书标签:
  • 老北京
  • 张北海
  • 武侠
  • 民国
  • 小说
  • 中国文学
  • 中国
  • 文学
  • 侠客
  • 江湖
  • 武侠
  • 恩怨
  • 江湖情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姜文电影《邪不压正》原著小说。讲述一个民国初年的侠义故事,在文字中复活北平繁华顶点。

☆走过八千里路云和月,张北海回望老北京的工笔长卷。《侠隐》的写作历时六年,参考了好几百本有关老北京的中英文著作,因而,对三十年代北平的描写确凿、细致,一街一门,一草一木,都符合当时史实,宛如城市在张北海笔下复活。

☆阿城先生称赞《侠隐》具有“贴骨到肉的质感”、“果然好看”。张北海笔下的北京,是一个“有钱人的天堂,老百姓的清平世界”,传统和现代,市井和江湖,中国的和西洋的,平常的和传奇的,融为一炉,它透过今日开放社会的眼光去回望传统,发现其中的美好,并创造一个理想的城市。真正的老北京已经消失,而张北海却用文字使它复活,使它栩栩如生。

-----------------------

民国年间,北平。

时局暗潮涌动,日本人的势力蠢蠢欲动,抗日活动已自展开。

青年侠士李天然留美归来,为寻找五年前师门血案的元凶,深入古都的胡同巷陌。随着他调查的深入,京城各路人马的斗智斗狠浮出水面,日本特务、亲日分子、豪门旧户、黑帮老大、交际花、外国记者等轮番上阵,一起酝酿着山雨欲来的局势。

胡同深处,四合院里,老百姓的日子仍然优哉游哉地过着。从中秋到冬至,从春节到元宵,再到清明,到端午……直到卢沟桥的那一声枪响。

-----------------------

《侠隐》开篇而且通篇即在我很熟悉的北京,细节精确,我甚至可以为有兴趣的读者作导游……国际、国家、民间的复杂关系令人惊异,其中个人武功能力展现得又合理又不可思议,是那种贴骨到肉的质感,不涉此前武侠小说一目十行的陈词。果然好看。——阿城

张北海所依赖的,不是悼亡伤逝的情绪,而是文字的再现力量。他是在跨越时空的睽违,观看北京当年的回光返照。除了怀旧,他更要创造他的理想城市。——王德威

皮影戏般的飞侠、戏台上的爱情对白,乃至大型战争场景的动员及历史幻景,全在不忍删除的细微末节知识掌故中,边界模糊而让人相信“在1937年的北京城里,真的曾经存在过那样一座城市”。——骆以军

张北海的《侠隐》,就是写了一个人世间的侠士。——王安忆

《侠隐》以久违了的扎实的笔触与沉稳的心迹、干净的文字和严谨老道的叙事方式,特别是意在笔先,认真做足了功课,稔熟于心地融入了大量的老北京地理和民俗民风,真的是地道,写得那样韵味醇厚,精描细刻,逸笔氤氲,宛若一帧墨渍淋漓的水墨画。——肖复兴

读了《侠隐》,勾起乡愁。——高晓松

张北海的文字简约,笔法从容、潇洒,洋味十足,阿城谓之曰“风度”,并认为他的写作已经形成了个人独特的白话文“文体”。张北海写“侠”,他本身也是个“游侠”,游历于东西方之间,在传统和现代之间从容摆渡。与这样一个作家相遇,遭遇久违的干净优雅的现代汉语,将是一件幸福的事。——北京青年报(2007)

(《一瓢纽约》里)张北海的奇思妙想和妙语连珠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的内里像木心,笔触像董桥,情怀上多少有点钟阿城。忽然想起他唯一一部小说《侠隐》中的主人公李天然,也是个淡定从容、神乎其神的角色,真像他自己啊。——北京青年报(2015)

张北海希望在故事里再现的真实不拘于人、事,还要有老北京真实的原貌。动笔前两年,他整理了一份民国二十四年,也就是1935年的“北平街道图”,收集了几百本关于老北京的参考资料,其中一半是英文著作,里面甚至还有英国人在当时写的旅游攻略。依照这些文本,张北海在笔下用当时北平日常的衣食住行、街容巷貌构建出了当日的政治、经济、文化。——三联生活周刊(2015)

他身上确有一种吸引人的派头儿。很难说清是因为读了发生在北平的《侠隐》之后,又听他张嘴一口流利的京腔儿,让人感到的那种老北京的亲切从容,还是因为读了他笔下的纽约,又见他年近80岁依然棒球帽、牛仔裤配白色匡威球鞋的装扮,言语间还透出对反叛的欣赏及侠义的追求,而想到张艾嘉对他的形容,“中国最后一位老嬉皮”。总之,他自己的故事很可能比他写的故事还要好看。——南方周末(2015)

作者简介

张北海,本名张文艺,祖籍山西五台,1936年生于北京,长在台北,工读洛杉矶,任职联合国,退隐纽约,著作随缘。

1970年代起,张北海的家成了初抵纽约的华人了解这座城市的必到之地。阿城、陈丹青、张大春、王安忆、李安、张艾嘉、罗大佑、李宗盛、陈升等人,都是从他的客厅里认识纽约的。《一瓢纽约》即为他多年纽约生活所得。

1990年代,从联合国退休后,张北海转而虚构《侠隐》,写尽出生地老北京的无限风情。文笔老道,笔下风流,既透露出他骨子里的中国气质,又显示出十足的洋派作风。

目录信息

1前门东站
2巧红
3蓝公馆
4燕京画报
5八月节
6蓝兰的舞会
7小跨院
8圆明园废墟
9夜店
10无觅处
11长城试枪
12一宇洋行
13火烧仓库
14卓府堂会
15羽田宅
16掌毙羽田
17“燕子李三”
18什刹海
19盗剑
20香槟鱼子酱
21冬至
22访客
23蓝氏兄妹
24卓十一
26查户口
26腊八
27东宫
28顺天府
29春节
30春饼
31卓府留帖
32断臂
33午夜的承诺
34绑架
35五月节
36事变卢沟桥
37围城
38东站送别
39第一件任务
40第二件任务
41血溅顺天府
42夕阳无语
后记
《侠隐》作者张北海答客问
编者说明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天然,别忘了这个日子......不管日本人什么时候给赶走,北平是再也回不来了......这个古都,这种日子,全要完了......一去不返,永远消失,再也没有了......” 这段话一定是张北海在心里积淀了很久的对故都的一种情绪,他把它借蓝青峰这样一个阅历丰富的角色之口说出,后世读...

评分

一 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要上了, 我趁这个机会把《侠隐》找出来又读了一遍。 虽然还没看着电影,但我猜姜文肯定会有一番大改。 不过这没关系,小说归小说,电影归电影,电影看了再说,今天先谈小说。 谈小说,不得不先谈谈《侠隐》的作者——张北海。 我第一次知道张北海的...  

评分

《侠隐》放在书架上很久了,一直没读,直到有一天看到消息,说姜文要拍《侠隐》,作为他的北洋三部曲的终章。当场跳起来,坏了,赶紧读! 一读就放不下了,对作者张北海钦佩,同时替姜文捏一把汗。最后一天是在餐桌上,等几个朋友来吃饭,心里希望他们迟到得再久一些,好让我...  

评分

张北海在great divide之后来到台湾,在台北师大念书,师从叶嘉莹,赴美后先在西岸念书,后在东岸联合国总部工作至退休拿勞保。这样是所谓的地理意义上完美的人生么? 工作病?他笃信材料。我看《美国美国》里头写纽约的文章,历史材料的累积。他们在美国的散文都很像的,我是说...  

评分

夜读《侠隐》,心里有个人一直在催促着看结局。这算是很浅薄的看客心态么? 读毕《侠隐》,又是隐隐要记录只言片语。这又算是几分学生作《读后感》的心态了。 我相信读书有那么点机缘巧合,我又是喜欢追根溯源的。09年初的时候在《书城》上一阅阿城写大赞张北海...  

用户评价

评分

温馨提示:饿着肚子不能看。

评分

花了三天功夫读完了这部25万字的小说,平实,精彩,值得一读!对比着刚改编出来的电影,更有一番乐趣。 改革开放之初,1986年我去洛杉矶南加大学校做访问学者时,经该校张错教授的介绍,曾到作者张北海先生纽约的家里住过几天,领教过他的热情好客与不凡学识;更在他那里见到也是路过居住的钢琴家傅聪和早我几年到纽约发展的年轻画家艾未未等艺术人士。几十年过去了,很遗憾一直未曾有机会当面感谢他的接待之情,今天读了他有着如此丰厚历史文化积淀的首部小说作品,更是感慨万千。在此,在“无所不通”的互联网上,一并向张先生传送我迟到很久的感谢和祝贺,希望作者可以看到。

评分

最怕脸盲式作者了,出稿没有一点自己的笔力在里头,说是武侠小说,一点武的东西都不在

评分

前半段略平,后半段甚好,干净利落,出手见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完邪不压正后不适感。

评分

用西洋侦探小说的技法来创作武侠小说比较创新,主人公身负大恨,却闲适的钻胡同、穿小巷、吃烤白薯、喝羊杂汤,慢条斯理,一张一弛,不同凡响,老北平的风土、人情、掌故、美食跃然纸上,但看了一半,小说渐渐露出武侠味道后我就放弃了,实际上传统的武侠描写动作和声音的技法,比如当啷一声,嗖的一下,啪的一掌打过去之类,在影像时代只能是特殊群体的特别爱好了。这种脱胎于评书的技法对我来说毫无代入感,恰如金庸影视剧杀死了金庸小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