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曉陽
1962年12月,出生於廣州,旋即隨父母移居香港。美國安雅堡(Ann Arbor)密西根大學畢業,主修電影與電視欣賞。15歲開始寫作,以小說〈病〉獲香港第五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初級組推薦獎。17歲那年暑假跟母親回瀋陽,不久開始寫小說〈妾住長城外〉,之後與〈停車暫借問〉、〈卻遺枕函淚〉結集為「趙寧靜的傳奇」三部曲《停車暫借問》,出版後轟動文壇,讓整個華文世界為之驚艷,獲「張愛玲的繼承者」讚譽。
參與過多部香港電影文字創作。與林夕、周耀輝等同被列為香港第五代的詞人。知名的<最愛>(張艾嘉原唱)、<是這樣的>(《阿飛正傳》片尾曲,梅艷芳主唱)。還有黃韻玲的《事情本來就是這樣》、黃耀明的《咖啡杯裏的風光》…… 以及《花樣年華》、《2046》故事對白編寫。
作品另有短篇小說集《流年》(1983)、《愛妻》(1986)、《哀歌》(1986)、《燃燒之後》(1992),散文與新詩合集《細說》(1983),長篇小說《遺恨傳奇》(1996),詩集《槁木死灰集》(1997)。曾停筆十年,2007年重新在香港《明報》發表散文。2014年推出全新作品《哀傷紀》,續寫了18年前,24歲時出手的神樣作《哀歌》。2018年,將唯一長篇創作《遺恨傳奇》全部翻新,更名為《遺恨》。
18歲寫出《停車暫借問》,一鳴驚人的黃金光芒之作。
★作家朱天心推崇「才情之高、出手之氣魄,令人驚心和佩服。」王德威教授嘆其為「今之古人」。
★王家衛邀她為經典電影《花樣年華》《2046》撰寫文字。
★打掉重練挑戰自我,蕩氣迴腸長篇力作世紀末的愛情小說!
他唯一的錯,就是愛錯了人。
鍾曉陽最具野心之作──以世紀末香港的愛與死,重寫一段映照現實的滄桑傳奇。
故事──
故事從1982年珠寶世家黃老太太的過世開始,這一年正是柴契爾夫人造訪北京,決定了香港變化的開端。
中學老師于一平接到幾年不見的姑姑、富商黃景嶽太太于珍的來電,開啟了他與表妹寶鑽、黃家大女兒金鑽、義子敬堯、還有身分曖昧的年輕人程漢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一點一滴改變了他的命運。
拗不過于珍的邀請,一平上太平山為少女寶鑽補習課業,捲入黃家深院大宅裡暗藏的親族爭端。同時這個家族的珠寶生意開始出現隱憂,82年後港英關係生變更為糾葛的人性蒙上不安的陰影。
一平對金鑽暗生情愫,卻因一場誤會決心不再踏入黃家;同時,寶鑽在家庭風波後跟母親于珍遠赴海外求學。送走80年代末迎來90年代,末世的氛圍讓人們在感情中沉浮、在謀錢營利中罔顧他人性命,一平在這個不屬於他的世界裡徬徨迷失,眼看著一切瘋狂錯亂逼近,他卻發現了真愛,然而,他們還能重新開始嗎……
「人生若是無悔,該多無趣。小說亦是。」——國際名導 王家衛 領銜推薦
更多讚嘆推薦──
朱天心 作家
宇文正 作家
李維菁 作家
李桐豪 作家
陳雨航 作家
黃念欣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
梅家玲 台大中文系系主任
須文蔚 東華大學華文系主任
楊 照 作家 評論家
馬家輝 作家 主持人
張大春 作家
張家瑜 作家
楊佳嫻 作家
劉梓潔 作家
名人推薦
「鍾曉陽的才情之高和出手之大氣魄,真叫人驚心和佩服。」——朱天心(作家)
「沒有了傳奇的《遺恨》,比二十二年前的《遺恨傳奇》更傳奇。豪門爭產、發跡變泰、綁票謀殺、兄妹亂倫,一一化為「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的城市寓言,只有鍾曉陽能做到。」——黃念欣(港大中文系教授)
「遺恨像過去的影子,飄浮在香港回歸前山頂上散落的大宅裡,陰沉、多計而兀自沉倫。鍾曉陽說這個世界只是另個世界的倒影。而她的小說正是這樣的鏡花水月的存在。流暢細緻像古老失傳的書寫匠人,磨蹭出一個凡人的道場。失格的上流社會。」——張家瑜(作家)
读每一本书都会用一段 BGM,这本书也不例外。 这段时候恰巧在听这张电影原声带里的《Wong Chia Chi’ s Theme》,于是就成了这本书的阅读 BGM。 这样的组合堪称完美。张爱玲与钟晓阳,《色,戒》与遗恨,易先生与于一平,王佳芝与黄宝钻。 看书的时候,时空难免错乱,明明看的...
评分 评分曾拜读钟晓阳十八岁的开山之作《停车暂借问》,勉强至半而弃。那本末附了张爱玲致钟晓阳的回信,寥寥数笔,颇有赞许之色。那时我合上书页曾叹,亦不过是十八岁所成之作。 如今费了不到一日看罢《遗恨》,方觉张爱玲识人之毒辣。笔法雅致、行云流水,许久未见过如此娇矜而不流俗...
评分- 鍾曉陽的名字, 大概是從老婆那裡聽到的, 她的《停車暫借問》應該是比我稍稍年長一代的文藝青年的共同愛好。文學一直不是自己的'專攻', 偶爾找來讀好像也只是為了把更為沉重的閱讀分隔開來。即便是如斯說, 近年也會每年也讀一點香港與台灣的小說, 後者主要是指駱以軍, 前者則...
评分- 鍾曉陽的名字, 大概是從老婆那裡聽到的, 她的《停車暫借問》應該是比我稍稍年長一代的文藝青年的共同愛好。文學一直不是自己的'專攻', 偶爾找來讀好像也只是為了把更為沉重的閱讀分隔開來。即便是如斯說, 近年也會每年也讀一點香港與台灣的小說, 後者主要是指駱以軍, 前者則...
作為「陽春麵」感恩她提筆再寫,因她的執著而那麼用心去重寫這個故事,在二十多年前的框架上重新構築了更豐富的敘事,一些凌亂的bug有了合理的修正,以及前一本中不討喜的人物在重寫中都得到了擴展,沒有一個是無辜,都是時代變幻中的浪花一朵。最後埋的伏筆讓我覺得還有續集的希望。推倒、重寫本來就是一種傳奇,遺恨之外,想起她給我簽的兩個字「惜惜」,在這樣的世道已是異常珍貴了。合十感恩。
评分实在是太狗血了 最后一章不应该是孤儿寡妇突显奇能绝地反杀吗?反正都是通俗剧套路 在好人蒙冤被杀 已经把书名点过题的情况下 还给来这么一个让人心胸郁结的结尾 谁有耐心等"君子报仇,十年未完"? 枉费我开着空调点着灯看了一整夜 ????
评分性转版第一炉香。普通人离金钱权力太近的话哪怕自身并不贪慕虚荣也会被其所伤。netflix快买版权吧。
评分读了两遍,香港富商家族的爱恨情仇。“如果香港有一日成了内陆城市,香港文学会记住海的温柔。”
评分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