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这是一本让人禁欲的书。 看完此书,再看看摆满书店的成功学,真有啼笑皆非之感。 【大叔的话】 1. 欲望是一切哲学不证自明的真理。 2.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3. 我的哲学令人不快,因为我说出了真理。人,就应该这样自信! 4. 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
评分在我过去的这二十三年中,目前这段时间,是最痛苦的。这段时间经历的事情,让我曾经确切的信念动摇起来。不过现在,除了面前的这本书,我什么也不想说。 以前对尼采了解一些,不过对于尼采的东西,虽然欣赏,但并不赞同。昨天偶尔在书店看到叔本华这本书,不知道为什么...
评分不可否认,叔本华的思想极具逻辑性,描述的语言优美且有说服力,深受很多的大家和民众喜爱,并用于指导和改善生活。但是,我却想冒天下之大不韪,泼些冷水。 1,悲观主义。叔本华是极度悲观主义者,看他的论述多多少少会被他所影响。他认为无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
评分 评分文/宝木笑 “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二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当你需要为生存而劳作时,你是痛苦的;当你的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你会感到无聊。” 这是叔本华著名的钟摆理论,断章取义从来就是人类摆脱不掉的旧习,哪怕从未读过叔本华的人,第一次看到上面的话,恐怕也会“坚...
观点宛如白开水,说的是那么回事,但食之无味,没有具体指导意义。或许是写这本书的时间太久远了,很多观点并不适用现在。
评分一本关于幸福论的书,作者认为幸福的生活有三个重要影响因素:人的自身(包括健康、智力、德行、爱好等等);拥有的财产;在他人的眼中的形象(评价,荣誉,社会地位)。 其中作者最推崇的当然就是人的本身,专注自身,学会独处,不将幸福的期待投射到他人身上,才能长久的获得幸福。 可能书太经典,读起来其中的观点都似曾相识,少了些新意。作者也稍微有点絮叨,有些地方长篇大论重复讲。总的来说还是值得花时间看,毕竟系统的了解,整理一下自己的观点,还是有收获的。
评分值得二刷
评分选错了译本,错别字有点多,翻译一般,但叔本华的思想依旧动人。用骨子里的悲观主义跟你谈如何去寻找生命的幸福与宁静,很有启发。“我们离开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仍然像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一样愚蠢和丑恶,没有任何变化。”已明知如此,你该如何过这一生呢?
评分一个人最幸运的就是一生中没有遭受过巨大的精神痛苦或肉体痛苦,而并非曾享受过多少强烈的快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