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很多人都将叔本华哲学归为悲观主义,而我却在里面看出了希望——对自己喜好孤独的绝好解释。所谓哲学的慰藉,一点也没错。 这里也放送一下俞吾金对叔本华哲学的一些理解。 人一旦有了欲望,为了实现这个欲望,一直就会迫使理性为自己进行策划,于是,人的全部身心...
评分一、幸福源自人的内在 普通人的命运根本差别在于三项,他们是:1、人的自身,即在最广泛意义上属于人的个性的东西。2、人所拥有的身外之物。即财产和其他占有物。3、人向其他人所呈现出的样子,人们对他的看法。第一项是最重要的,后两项只是人为的划分。 幸福源自人的内在...
评分哲学是一个很特殊的学科。在学术界似乎被封王,我在文新院读研时,院长对我们说哲学是所有学科之首,其次是文学。而在世俗世界,哲学又似乎被踩在脚底,诸如“搞哲学的人都是神经病”的论调层出不穷。 我是这么想的,哲学是一种“术”,而人生在世遇见的各种事都需要运用“技...
评分这是一本让人禁欲的书。 看完此书,再看看摆满书店的成功学,真有啼笑皆非之感。 【大叔的话】 1. 欲望是一切哲学不证自明的真理。 2. 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 3. 我的哲学令人不快,因为我说出了真理。人,就应该这样自信! 4. 谦虚对才华无奇的人来说,只是一种诚...
评分我还没拿到这本书认真读,但看了很多他人的笔记。 这本书的内容,大多都是我仔细思考过或者偶有心得的体会。 所以,我完全可以说,人的智慧发展到一定阶段是有尽头的,而这个尽头目前对于我来说,就是圣经。 我无意做一个哲人,但我目前已经可以做到自得其乐了。 我觉得自得其...
为工作重读。有些地方有点武断,这是格言式写作难以避免的吧。对于财产、闲暇、荣耀、友谊、情欲等有犀利的分析,最突出的特色还是否定情欲、认为人生无意义的避世倾向,这为他赢得了一部分为世所累的人的共鸣。不过还蛮适合在这个时候读,庸碌生活因为疫乱停摆,孤独感袭向每一个人。
评分当你受到身边大多数愚蠢的人的攻击挑衅时,先别着急气愤,看看这本书,会让你豁然开朗。不过也可能会让你发觉自己也是一个愚蠢的人。(不过书中对女性男性的议论或许有其时代局限性)
评分没想象中的好
评分当你受到身边大多数愚蠢的人的攻击挑衅时,先别着急气愤,看看这本书,会让你豁然开朗。不过也可能会让你发觉自己也是一个愚蠢的人。(不过书中对女性男性的议论或许有其时代局限性)
评分哲学家就是探讨生活的本质,于常见的现象中观查、整理、思考出普遍性规律的人。虽然叔本华说老年人最适合做哲学家,然而哲学家多是早慧的少年天才。本书关于痛苦与无聊、保持健康与精力、孤独思考与庸常社交、人生不同阶段体感生命流逝速度等的探讨都很有道理,只是他对女性的认识依然不太苟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