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186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1788年2月22日诞生在但泽(今波兰格旦斯克)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自称“性格遗传自父亲,而智慧遗传自母亲”。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叔本华家产万贯,但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25岁发表了认识论的名篇《论充足理性原则的四重根》。30岁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首版发行500本,绝大部分放在仓库里。53岁出版《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62岁完成《附录和补遗》,印数750本,没有稿费。65岁时《附录和补遗》使沉寂多年的权本华成名,他在一首诗中写道:“此刻的我站在路的尽头,老迈的头颅无力承受月桂花环。”1860年9月21日在法兰克福病逝。
很多人都将叔本华哲学归为悲观主义,而我却在里面看出了希望——对自己喜好孤独的绝好解释。所谓哲学的慰藉,一点也没错。 这里也放送一下俞吾金对叔本华哲学的一些理解。 人一旦有了欲望,为了实现这个欲望,一直就会迫使理性为自己进行策划,于是,人的全部身心...
评分不可否认,叔本华的思想极具逻辑性,描述的语言优美且有说服力,深受很多的大家和民众喜爱,并用于指导和改善生活。但是,我却想冒天下之大不韪,泼些冷水。 1,悲观主义。叔本华是极度悲观主义者,看他的论述多多少少会被他所影响。他认为无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
评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看了很久,其分析自圆其说、鞭辟入里,而且许多自然并恰到好处的引用、比喻,让我惊叹叔本华博学的同时,也让我对“悲观主义”的标签产生了一定的质疑。个人认为,所谓的“悲观”,其实只是一种分析手法,最终为我们呈现的是“人生幸福课”。 ★ 人的自...
评分不可否认,叔本华的思想极具逻辑性,描述的语言优美且有说服力,深受很多的大家和民众喜爱,并用于指导和改善生活。但是,我却想冒天下之大不韪,泼些冷水。 1,悲观主义。叔本华是极度悲观主义者,看他的论述多多少少会被他所影响。他认为无论是乐天派还是悲观派,都不能摆脱...
评分用现在的话来说,叔本华是个富三代。他父亲是一位继承家族事业的商人,做得相当成功,但性情忧郁,晚年死于自杀;母亲则是写流行小说的作家,当年小有名气,办了个文艺沙龙,甚至和歌德有所来往。叔本华认为父亲的死是因为母亲不爱他——她只是为了他的钱而结婚。这个说...
“除了极少的特例外,我们的选择实际上只有两个:要么孤独,要么庸俗”。学习。
评分哲学家就是探讨生活的本质,于常见的现象中观查、整理、思考出普遍性规律的人。虽然叔本华说老年人最适合做哲学家,然而哲学家多是早慧的少年天才。本书关于痛苦与无聊、保持健康与精力、孤独思考与庸常社交、人生不同阶段体感生命流逝速度等的探讨都很有道理,只是他对女性的认识依然不太苟同
评分虽有时代局限性,还是令人惊喜。竟然能受到这个一百多年前的古人不少生活启迪……也许人和人之前的那些事的从古至今并没有多少本质上的改变。
评分翻译严重错误,导致意思都反了,这书可以扔了。难怪高手都建议看英文原本,少看翻译的。书中第28页:由此可知,大体上来讲,一个人对社交的热衷程度,与他的智力和思想水平高低成正比。(应该是与智力的平庸与思想的贫乏成正比)
评分选错了译本,错别字有点多,翻译一般,但叔本华的思想依旧动人。用骨子里的悲观主义跟你谈如何去寻找生命的幸福与宁静,很有启发。“我们离开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仍然像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一样愚蠢和丑恶,没有任何变化。”已明知如此,你该如何过这一生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